第四十七章 再也不是秘密了
秘密,當(dāng)你說給第二個人聽的是時候,就再也不是秘密了。
剛剛那些女人們聊的正嗨的時候,似乎忘了她們所在的地方和幾個男人們打糍粑的地方距離很近,那些所謂的不要告訴別人,早就被幾個支著耳朵的人聽見了。
陳林走過去,一把拉過張素素,帶著歉意和桌上的人說:“各位嬸嬸伯母,不好意思,我家里有點事,先帶素素離開一下?!?p> 眾人也不在意,很理解地擺擺手:“沒事,家里有事就先去忙吧!就這一點花生,我們很快就剝完了?!?p> 直到離開之后,張素素心里長長舒了一口氣,她覺得如果陳林出現(xiàn)的再晚幾分鐘,自己可能就窒息而死了。
花生很快剝完,接下去就是下鍋炒了。
花生米很快炒好,王珠梅端著它們走到寮子,剛好幾個男人也把米團給舂好了。
米團經(jīng)過大家不斷反復(fù)地捶打變的黏性十足,用雙手輕易不能拉斷。
看來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別人對你捶打也不是壞事,一旦你扛過去之后,你就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變得更加堅韌與頑強。
把一大團米團從石臼里取出來,放到原先放糯米的水桶里,王珠梅就把手里的煮好的花生米一窩蜂倒了進去,新一輪的捶打又開始了。
只是跟糯米不同,糯米是越捶打越具有黏性,而花生米在舂的作用下,支離破碎,最后變成了花生粉。
把花生米搗碎,幾個男人的活就徹底結(jié)束了。
石臼和舂的清洗工作,向來是女人們負責(zé)的,所以他們把搗爛的花生米裝進盆子里之后,就紛紛當(dāng)起了甩手掌柜,各個背著手像個大爺似的走了。
把搗爛的花生米拿回去,女人們也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那就是給捶打好的米團裹上白糖和花生米。
大家紛紛把手洗干凈,幾個人負責(zé)把成團的米團揪成很多個小團,然后用手把小米團搓成長條,再把他們按照合適入嘴的大小捏斷。
大家顯然是做慣了這樣的活,在她們的手上,米團們十分聽話,一個接著一個滾到盆子里,大家再給它們一個又一個裹上糖衣,沾上碎花生,糍粑就徹底做好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盤接著一盤的糍粑被擺在桌上。
臨近中午十分,每個人手上都抱著兩三盤的糍粑,開開心心地回家去了。
次日。
邢易是被窗外的鞭炮給吵醒的,陣陣刺耳的聲音,再好的脾氣也被炸沒了。
他抓著頭發(fā),好不容易才把幾根不聽話的“刺頭”給順溜下去,穿著拖鞋踢踢踏踏地走到窗戶邊,推開窗戶,就見到不遠處的那棵大榕樹下,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的人。
梧安村有兩棵年歲非常久的大榕樹,盤根縱橫交錯,十分壯觀。
榕樹旁村里建了一座小廟,逢年過節(jié)村里人都會去拜神求佛。
邢易到廚房吃早飯的時候,陳雪蘭正在往菜籃子放各種東西,不一會兒功夫,菜籃子上就擺滿了好幾個盤子,搞點有千層糕、糍粑,肉類有焯過水的鴨子、雞和豬肉,齋果則是蘋果和桔子。
還有一個袋子里裝著蠟燭、紙錢、香燭和鞭炮,全部整理好之后,她就用扁擔(dān)挑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膬蓚€菜籃子出門了。
邢易嘴里吃著早飯,一邊還對著直播間里的觀眾說道:“前兩天有觀眾叫我做一個千層糕的吃播,我當(dāng)時拒絕了?,F(xiàn)在你們應(yīng)該看明白了,像千層糕和糍粑這些東西做好了之后,第一個品嘗味道的人,不是我們這些做的人,而是……”
用手指了指天上的方向,又繼續(xù)說道:“是天上的那些神明,這些食物都是要拿去供奉,祭拜過后才能吃的。村里很注重這一方面,所以即使是小孩,再怎么哭鬧著想吃,大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拒絕,其他方面他們可能還會妥協(xié),但在這一方面,絕對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p> 在忠實的信徒面前,你千萬不要試圖去挑戰(zhàn)他,否認后果絕對會比你想象中的還要慘烈。
歷史已經(jīng)用了無數(shù)條生命,以及很多個例子告訴過你這個事實。
吃罷飯,邢易也跟著往大榕樹的方向走去,小廟那里站著一大圈的人,男男女女皆有,不用大多數(shù)還是女人多。
供桌上則是擺滿了大家從家里拿來祭拜的東西,種類繁多,不過總跑不了雞鴨魚肉,千層糕和糍粑這幾樣。
大家圍在那邊,互相聊天說笑著。
你夸他家的鴨子養(yǎng)的很肥,她夸你家的雞養(yǎng)的真漂亮,這家說你家的千層糕蒸的很好看,那家吹你家抓的魚很大……
大家把東西擺放到供桌上,有時候不是拿來“拜拜”這么簡單,也是證明那家女主人是否賢惠持家的時候。
以前邢易還特別不理解陳雪蘭為什么要把鴨子的細小絨毛都拔的這么干凈,又費神又費力,反正最后都要下鍋,醬油倒多一點不就什么毛都看不見了。
還記得陳雪蘭當(dāng)時笑罵他什么都不懂,如今看來還真的沒有冤枉他。
可不就是什么都不懂嘛,要真聽他的話,那估計不出半天,你鴨毛沒拔干凈的名聲可能就傳遍整個村子了。
大人們在廟宇外面等著祭拜,小孩子們則在燭臺旁邊一直打轉(zhuǎn),眼睛緊緊盯著燃燒著的蠟燭。
邢易笑了一下,他知道這些小孩在等待什么。
小時候,他也跟這些小孩子一樣,把心思全部放在蠟燭上,為的就是收集從蠟燭上流下來的蠟液,為了搶到更多的蠟液,甚至沒等它們涼下來就伸手去搶,手經(jīng)常被燙的很疼,可依然沒能阻止他們的熱情。
蠟燭總共就這么多,蠟液的爭奪戰(zhàn)就常常讓幾個小朋友們打起來。
有人會好奇小孩子搶蠟液是為了拿來干嘛,說來也是好笑,大家搶的熱火朝天,最后的目的不過是要用蠟液來做成蠟燭罷了。
大家會把凝固的蠟液重新再融化,然后倒進竹筒里,自己再像模像樣地在竹筒中間放進一根布條,充當(dāng)蠟燭的燭心。
等蠟液全部凝固涼掉之后,再把外面的竹筒剖開,一個自制版的蠟燭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