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

史詩操盤手

第十三章 廷議

史詩操盤手 山河漫卷 2079 2020-03-07 23:17:13

  盡管秦觀已經(jīng)在心里默默地給太子判了個死刑,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這封奏章在被太子送出后沒有激起一點水花,有件事間接地救了他一命。

  太青和上青兩州的災禍進一步加重了,這兩州本就是處在西北的苦寒之地,今年趕上了百年難逢的旱災也就罷了,朝廷緊急一批賑災糧款還能勉強解決一下問題,災民們吃著救濟糧——盡管是被層層克扣過的,可終歸是能夠生存下去,再大的問題,只要能活下去,都不是問題。

  可緊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秋蝗,勉強植下的一點冬麥苗又被啃得干干凈凈,這下有賑災糧款也無法安撫災民們躁動的心了,他們從這些鋪天蓋地的蟲子里已經(jīng)看到了明年的悲慘結局,尤其是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上還沒有宣布來年免稅,這日子要怎么才能過下去呢?

  秦觀是在許閣老的值廬里看到相關消息的,精于操弄人心的許閣老對這種天災也無可奈何,加上國庫為了防御北方的兵災已經(jīng)支出了大筆的銀兩,今年賑災的錢都是皇帝自己掏了腰包才搞定的,再來一道蝗災該怎么辦?許閣老并不是個技術性官員,他對這種事情也頗有些束手無策的味道,只能召集群臣來場廷議好好聊聊這件事的解決方案了,至于皇帝?皇帝已經(jīng)給錢了,想從這位陛下口袋里再掏出一筆錢來那可不容易。

  秦觀倒是沒有如何悲傷,這種事在目前的他看來就是個劇本事件而已,死多少人跟他也沒什么關系,他跟著許閣老優(yōu)哉游哉地飄向了文淵閣,這里是召開廷議的指定地點。

  文淵閣今天的氣氛并不凝重,朝堂上倒也不是沒有出身太青和上青兩州的官員,但是這種苦寒之地出身的家伙們在當下的朝野并不是主流,連非主流都不算,頂多是一個不太有力的補充,所以他們并沒有一位能穿著紅袍出現(xiàn)在會議上。

  所以對于眾位今日出現(xiàn)在文淵閣的朝廷大員來說,無非是輿地圖上的兩塊地方鬧了災,需要想個法子應付,免得這些泥腿子活不下去造反。但是這種應付是不能犧牲自己所在堂部的利益的,比如現(xiàn)在。

  聽到許閣老要從明年各部的預算里抽出銀兩來賑災的時候,工部尚書雷明第一個就不干了,他不敢跟許閣老齜牙,只是面無表情地列出了工部明年要干的兩件事。

  “首先,陛下的北苑要修,拖了四年了,如果誰還想接著托下去,自己跟陛下去寫個折子,陛下準了,工部可以掏出三十萬兩?!保谝患戮褪腔实鄣氖?,就算這錢真的想不給,那這個耍賴的活也只能給許閣老來辦,所以大家齊刷刷的看向了許閣老。

  許閣老也是有苦難言,放在以往,拿這事惡心一下皇帝他非常樂意,就算上奏本也能扯一堆冠冕堂皇的鬼話出來,但是經(jīng)過前幾天那場交鋒后,他不太愿意現(xiàn)在就去捋皇帝的龍須,這頭龍雖然老了,但是想咬死自己一個文官現(xiàn)在看來還是沒什么壓力的,所以許閣老沉默了片刻就繼續(xù)問道:“那第二件事呢?!?p>  雷明冷笑,“第二件事更好說,源河河堤明年該加固了,這個錢要是省了,今年兩州的旱災能躲,明年十州的洪災從哪來錢?”

  眾人默然,這筆錢是無論如何不能省了。源河是橫貫整個國境的母親河,可惜這個母親是個暴躁的大媽,三天兩頭地鬧,所以歷朝歷代都把河工視為頭等大事,這上面出了簍子,多大的權位也保不住自己。

  許閣老也是沉默不語,他無奈地搖了搖頭,望向兵部。

  兵部尚書楊波是個更混不吝的,他直接就著雷明的話說道:“兵部要的錢全是防御北方兵災的錢,這錢不給那工部的也不用給了,源河以北全是答贊人的地盤了,大家一起被水淹,還修什么河?”

  許閣老更是大搖其頭,答贊人是北邊草原上新興的勢力,在他們把原來的古真人消滅后草原上就成了他們的地盤,仗著全族三十萬青壯都是精騎屢屢犯邊,已經(jīng)成了帝國北境的大患,這筆錢也是無論如何不能省的。

  他的目光從吏部和刑部略過,這兩個衙門一個不能得罪一個沒什么油水,本身來年也沒打算給他們什么錢,簡直是不聊也罷。

  他無奈地朝一名老者拱了拱手,“大司農(nóng),這件事,還是要拜托戶部出出力啊?!?p>  戶部尚書李博長嘆一聲,卻反問道:“戶部出力,許閣老便舍得嗎?”,他的問話不是沒有來由的,戶部上下分了六司,將全國化為六道,其中最有油水最讓人省心的是許閣老出身的湖州所在的東南道,物產(chǎn)豐富,環(huán)境適宜,不管是作物還是人民在這等寶地那都是富得流油,但是相應的,這也是全國上下被征稅最兇猛的地區(qū),最過分的時候甚至一年九征。

  李部長的意思很明顯,要錢沒問題,但是這錢可是從你許閣老的家鄉(xiāng)父老嘴里摳出來的,你若不怕致仕后被人指著鼻子罵,那這錢出也就出了。

  許閣老又沉默了下去,東南道是他的基本盤,這么做等于割自己的肉去喂朝廷,朝廷是自己的也就罷了,可這朝廷偏偏姓張而不姓許。

  許慎苦笑,可眼前這遭應付不過去,這朝廷就萬萬不可能姓許了。

  他已經(jīng)不想去問禮部了,身為一名儒臣,文教禮儀乃立國之本,如何能動這里的錢?要戶部的錢是被家鄉(xiāng)父老罵,要禮部的錢是要被前輩后生罵。許閣老盡管權傾朝野,在這種事上也沒什么奈何,做了缺德事就該被罵,是領導就背鍋,這種道理是千古不變的。

  他無奈地擺了擺手,讓眾人先回去,今日廷議就到此為止。

  一群高官又搖搖晃晃地退了出去,這等事上,不用他們做主,自然也就不用他們擔著,國事崩壞到什么地步,也不影響他們高官厚祿,所以心態(tài)自然是放松無比。

  留給許閣老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如果不采取措施,這兩州必有大事發(fā)生,秦觀看著還在沉思的許閣老,默默地想著。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