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這個時期的混亂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楊明能認識景延廣這號人物還有賴于他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
后晉時期,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塘死后,侄子石重貴即位。在當時后晉朝堂中一片親遼的氛圍中,唯有景延廣堅決主張不向契丹稱臣。他當時還對契丹的使臣說出了‘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這般霸氣之言。
正是景延廣所說的這句話,使得后世的楊明特意了解過他。不過在看完他后面的所作所為后,當時的楊明不免有些失望。
總的來說景延廣這人有點虎頭蛇尾,他向契丹宣戰(zhàn)之后,卻又在與契丹的交戰(zhàn)中畏首畏尾,不敢出戰(zhàn),以至被皇帝貶黜被眾臣排擠。
不過在楊明看來,此人以后能成為后晉大將,左右朝堂,必定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因此這樣的人,還是莫要得罪的為好。
兩人最后都相視一拜,就算是正式認識了彼此。
李敬周見二人氣氛緩和下來,為了避免不在發(fā)生意外,便又說道:“今日軍中無事,老夫與楊明只是隨意走動而已,航川你可繼續(xù)操練,不必招呼我等。”
“諾!”景延廣領(lǐng)命離去,繼續(xù)操練士卒。
李敬周將景延廣支開后并未就此離開,而是站在一旁與楊明一同觀看起來。
見李敬周并沒有離開的意思,楊明此時雖然無心留下,卻也只好繼續(xù)陪同。
不得不說,景延廣雖是降將,這散營中的數(shù)百士卒雖為降兵,但是據(jù)楊明此時看來卻一點也看不出對方是剛剛投降的樣子。
此時,三百多名士卒排成一座十分整齊的方陣,他們的穿著甲胄或許雜亂破舊,但是其精神士氣卻表現(xiàn)出了精兵才有的氣勢。
相比較于有些雜亂的衣甲,士兵們手持的武器卻整齊劃一。三百多名士卒皆手持長矛,在景延廣的指揮下,突刺、收槍、格擋、反擊各個動作揮舞得鏗鏘有力,整個戰(zhàn)陣看上去十分壯觀。
看著正在操練的士卒,一旁駐足的李敬周撫須點頭,顯然對于此營士卒的士氣很是滿意;不過在其點頭的同時,亦是無意間發(fā)出一絲輕嘆,引得楊明轉(zhuǎn)頭看了過來。
正當楊明不解其為何嘆息之時,只見李敬周看向士卒們的眼神由欣賞轉(zhuǎn)化為了一絲憂慮,此時的他眉頭微微皺起,似是正在沉思。
再次隨著李敬周的目光看向正在操練的士卒,楊明卻是沒有看出有何不妥,于是忍不住問道:“都使為何憂慮?”
“嗯?”
李敬周聞言收回目光,驚異一吁,對于楊明能看出自己此時的憂慮有些驚訝。
不過李敬周最終并沒有說些什么,而是轉(zhuǎn)身看向方才的來處,說道:“沒什么,我們回去吧?!?p> 二人轉(zhuǎn)身離去,營中士卒操練如常,自始至終從未朝這邊多看一眼。
待二人回到帥帳之后,李敬周才再次提起方才散營一事。
屏退左右之后,李敬周開口問到:“楊校尉,經(jīng)過方才所見,你認為這散營之中的軍卒如何?”
楊明雖然不明白都使所問有何用意,不過還是據(jù)實答道:“稟都使,楊明以為,散營軍士雖為降兵,卻絲毫沒有降兵的頹靡之氣;而且經(jīng)末將方才觀其操練看來,這散營士卒在景指揮的操練下令行禁止,士氣如虹,是不可多得的一支精銳之兵?!?p> “你說的沒錯,這確實是一支不可多得的精銳?!崩罹粗茳c頭說道:“當日老夫?qū)⑵鋰е畷r,便可感覺得到,若是當時我軍執(zhí)意要將其殲滅的話,那必然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此才會選擇招降對方?!?p> “事實證明都使的選擇確實是對的,這樣一來我軍不僅能夠保存了實力,如今更是平添了一支不錯的敢戰(zhàn)之兵?!睏蠲髀犅劯锌?,適時恭維的說道。
“哈哈,你說的不錯?!崩罹粗軡M意的笑道。他雖然不喜諂媚之言,但對于楊明此時的恭維卻并不反感,因為在他看來,楊明此時的言語不過是在闡述他所知道的事實罷了。
輕笑片刻,李敬周話鋒一轉(zhuǎn),又正聲說道:“不過話雖如此,可是自古悍卒皆桀驁,如今軍中降卒又太多,恐難以駕馭?。 ?p> 李敬周終于是說出他心中的憂慮,這也讓今日一路陪同的楊明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難怪都使今日會帶自己巡視散營,營中駐有一支桀驁不馴的降兵的確讓人有些不太放心。
匡霸都本來就已傷亡過半,如今雖有降卒得以補充,表面上實力得到了保障;但是這樣一來各營之中的安插的降卒太多,整個匡霸都都有些消化不良了,如今剩余的這三百多人也只能是自成一營無法再分了!”楊明如是想到。
對于這樣一個難題,初為軍校且從未掌軍的楊明自然也想不到什么好辦法。
而且楊明也不明白,李敬周為何要將此事說與自己。在楊明看來這件事無論是與都使更為親近的李敖,又或是經(jīng)驗更為豐富的黃渾都比自己更加的適合。
“難道是都使已經(jīng)想到了一個不錯的辦法,而且這個辦法與自己有關(guān)?”思索片刻之后,楊明猜測道。
想到這里,楊明從蒲團上站起身來,開始試探著說道:“楊明能有今日之位,全賴都使提拔,都使但有所命楊明萬死不辭?!?p> “嗯,不錯!”李敬周對于楊明的反應(yīng)十分滿意,只見他捋了捋胡須接著說道:
“哈哈,楊校尉無需如此緊張,對于此事老夫心中已有計較,雖然略有困難,但對你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接著,在楊明疑惑的目光中,李敬周繼續(xù)解釋道:“對于各都與各營中的不穩(wěn)定之人,老夫決定在親營之中挑選校尉任職其中,穩(wěn)定軍心,現(xiàn)在各營之中都已有了人選,只是這三百多人散營皆由降卒編成,得需要一名極具魄力與能力之人方可掌握?!?p> 話說到這里,楊明已經(jīng)很是明了了。景延廣雖然能力出眾,但他畢竟是降將,在眾多降卒中威望甚高,如今再統(tǒng)領(lǐng)都是梁軍降卒的散營確實讓人很不放心,因此李敬周這是要讓他接手這散營指揮使一職。
如果說楊明昨天聽到自己即將升任指揮使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話;此時知道都使有意讓自己統(tǒng)領(lǐng)一群桀驁不馴的降卒時,他卻是有些忐忑的。
誠然自己能連升兩級,指揮數(shù)百人作戰(zhàn),但是對于是否能駕馭這樣一群人,楊明還是有點心虛的;畢竟就算是方才在散營中,都使親至之時,營中的士卒都不鳥他,全營只聽景延廣一個人的號令。
不過即使感覺十分困難,楊明還是決定抓住這次機會,畢竟只要能掌握這一個營的士卒,那么他在這亂世之中博弈的資本將會大大增加。
想到這里,楊明順著李敬周話中的意思,毛遂自薦道:“稟都使,某自請為散營指揮。
楊明雖然身份低微,能力有限,但亦愿為都使分憂,將這數(shù)百降卒調(diào)教為我大唐忠良?!?p> “哈哈,若能如此便是老夫之幸,更是我匡霸都之幸?!?p> 李敬周本就有意讓楊明統(tǒng)領(lǐng)散營,現(xiàn)在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且毛遂自薦,這讓李敬周十分高興。
趁著李敬周高興之際,楊明又開口道:“只是楊明孤身一人,恐怕難以駕馭悍卒,若能有數(shù)名親信協(xié)助,必然事半功倍。”
“無妨,你在親營中的手下,大可隨意挑選前往。”李敬周大手一揮,便答應(yīng)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