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十余丈的飛舟懸停在數十丈的高空中,并未落到地面,上面有數十人影飛遁而下,間或出現幾個坐在妖禽背上的道人。
與此同時,孟冉等人的身份玉牌微微震動,提醒他們飛舟已至,正是眼前這條。
幾人乘風直上,向著飛舟靠近,沖破一層無形屏障之后,才落到甲板上。
孟冉掃視一圈,飛舟整體是木質的,有些地方也能找到金屬的蹤跡,應該是近些年才造出的。
他們剛登上飛舟之時,已有不少教派弟子駕著虹光趕到了。
這些人三三兩兩結成一伙,外溢的氣機在煉煞到天罡級數不等。
甲板上的氛圍并不熱烈,弟子們只與身邊之人低語,不太理會不相干之人。
在仆役的帶領下,五人來到一間大號的休息室,紛紛做起自己的事情。
孟冉依舊是掏出道書研讀。
汪玉書則是閉目溝通劍器,身上赤芒漲落宛如呼吸。
齊春秋從小瓷瓶里舀出嫩黃色的流質,一點點涂抹在戟刃之上。
韓幼芙專注地把玩著一團水球,透明的液體團內暗流涌動,好像有什么奧秘隱藏其中。
于德運就閑了,他掏出一本關于生命大和諧秘術的畫冊津津有味地看著,外界的一切響動都不能使他分出半點心思。
......
看了許久道書,孟冉感到腹中空空,一陣饑餓感來襲。
幸好他早有準備,令薛大廚提前做好許多飯菜,裝在密封保溫的食盒中。
食盒上刻陣法紋路,能殺滅引起食物腐敗的微小生命體,其上還鑲嵌一小塊焰石。
未啟用之時,焰石在陣紋的作用下能吸取熱量,將溫度降低到便于保存又不太破壞菜品風味的程度,待開盒之時,又能將菜肴加熱到適宜的溫度以供食用。
曾經滄海難為水,外面供應的飯食很難及得上教派栽培的靈廚的手藝。
待孟冉開封之時,撲鼻的香氣自食盒的縫隙間肆意逃出,以最短的速度占據了整個休息室。
即使是于德運那等不為外物所動的專注“學者”,都忍不住抽動了幾下鼻子。
“咳...咳...”
“你帶的飯菜味道香味有點重了,這里可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他脫出物我兩忘的境地,有些責怪的看向孟冉。
孟冉見了有幾分不好意思,默念九真大咒,霎時間清輝大放,將室內的香氣一掃而空,不愧是功用萬千的強力道法。
“額,我不是這個意思?!庇诘逻\把書收起,眼睛死死盯住孟冉,希望他識相點主動提出分享。
孟冉故作不明,“那是什么意思?賣關子可就沒意思了?!?p> “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問問還有沒有,我也要?!?p> 看著孟冉一口菜一口肉,不時喝一勺鮮魚湯,于德運口腔中的津液不斷分泌,終于,他扛不住了!
“早說嘛!”孟冉取出四份食盒,問其余幾人要不要來一點。
果不其然,沒人愿意和美味佳肴過不去,大家都是欣然接受。
酒足飯飽后,汪玉書按捺不住好奇心,問道:“這般美味的膳食何處能得?”
“教派養(yǎng)了些靈廚,我在入‘輪回之所’前已經惦記著他們啦。”
孟冉對美食比較關注,故而對廚師一事早早有所了解。
“也都是為了修行,我等除卻練氣打坐,還需神魔煉體。氣血精元都時常有損耗,此等膳食以寶藥靈獸所制,最是滋補?!?p>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話,什么損耗是靈丹大藥都彌補不了的?
退一步,大藥都救不回的虧空藥膳就能彌補了?
雖然這些珍貴膳食的的確確有滋補的功效,甚至不弱,但孟冉還真就是沖著味道去的。
聞言,汪玉書會意地點點頭,看這架勢,他回去想必也要挑一靈廚服務。
兩位坤修享用佳肴之時姿態(tài)優(yōu)雅,許是在諸多道友面前不好放開,可她們的飯盒都是吃的干干凈凈,以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滿意。
分享完食物,幾人閑談的興致起來了。
“我出生富商之家,隨父親見識過不少地方??稍俑辉7比A的凡俗城市,生活的便利都不及教派萬一?!?p> 汪玉書有些感慨,他的年齡在幾人中算大的,二十有二,來教派的時間也比孟冉短些,只有七年光景,對于凡俗王朝的樣貌了解甚多。
孟冉點頭附和。
“可不是嘛,我先前聽聞修行時,完全想不到教派是這等情形。只要在山門之中,人與人皆可用身份玉牌傳訊。”
“講經閣中有導引光團,連飛舟的到達都有玉牌提醒,真是不知怎么說才好......”
元魔教的種種見聞給孟冉一種現代世界的莫名既視感。
“教派的變化就發(fā)生在幾十年間,我看很可能是受到輪回殿的影響。從道法的角度講,大修出手,做成這些事情其實不難,可是一點靈光不是那么容易出現的?!?p> “以往教派也都是用劍符或者靈鶴傳訊,許多地方——如儲藏道書凡本的小樓,也都有弟子值守?,F今以法禁代替,不僅方便還能給弟子減輕壓力,很好。”
百事通于德運又來了,不得不說,他的感覺挺有道理。
“教派在凡塵中搜羅許多各行各業(yè)的杰出人物,以一處洞天碎片百萬凡民為試驗,謀劃著什么?!?p> 從沒有發(fā)聲的韓幼芙忽然開口,吐露出重量級的消息。
“我欲煉一道紅塵濁水,長老直接將我送入此處洞天,以采集紅塵氣?!?p> 凡民,王朝一統,各行各業(yè)杰出者,洞天碎片作為試驗田......
點滴信息在孟冉心頭流淌,有什么東西蠢蠢欲動,呼之欲出。
莫非——,教派要掀起世俗變革的浪潮!?
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或者說,對教派,對諸多大修的意義何在。
從輪回殿揭開的諸多世界一角,教派確實能夠汲取到許多技術、制度方面的資糧與靈光。
經過一定時間的大規(guī)模試驗,將如同作物雜交優(yōu)育、農具優(yōu)化等技術借助道法復刻到這方天地,可行性很大。
有了這些來自其他世界的瑰寶,普羅大眾的生活無疑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這不該是元神真人們的視角啊。
畢竟,這方天地廣大而久遠,分散在各處的王朝、群落彼此間文明程度有極大差異。
諸真長生久視,若是早早有了救凡民于水火的想法,即使是將先進處的文明成果搬運到落后之處,也能起到極大效果。
不過,孟冉感覺此事當與諸真的修行和教派的傳承有很大干系。
將變化歸結于高高在上俯瞰人世的元神真人們突然泛起了惻隱之心,這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