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孫猴子是講理的么?聽不得,卻開始傷人道:“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里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yè)?何必又跋涉,取甚經(jīng)去!”
這不是強詞奪理么,把個老和尚羞得個光頭徹耳通紅。一則自然是出家人,哪里言語得色戒之事;二則,卻是這師傅教徒弟,怎么就教出這么個徒弟呢?
唐和尚這么一愣神,卻不防,那孫猴子立馬動手打了出去。這白骨精能有什么本事,只得留一副尸身在地,自走了魂魄。這一招,正是那鬼仙的修行之路,須得附身于事物之間,方能保存自己的意識。
地上的尸體雖然真是妖怪,可孫猴子這事兒做得卻著實不地道。以他的觀念看來,只要結(jié)果是正確的,管得什么過程,可這不就是無所不用其極么。
唐僧的概念卻不是如此,所謂捉奸捉雙,抓賊拿贓,人之所以為人,難道是因為人的獨特形態(tài)么?可這方世界卻還有妖精。人之所以為人,乃是因為人性,沒有人性,那就是一動物,跟畜生有何分別。
一個要結(jié)果,一個看過程,這矛盾怎么可能調(diào)和,唯有緩和而已??蛇@事兒,唐和尚能忍,卻也忍無可忍,而孫猴子這性格,卻如何忍得。
至如此,卻見那唐長老戰(zhàn)戰(zhàn)兢兢,卻只是口中作念道:“這猴著然無禮!屢勸不從,無故傷人性命!”這狀態(tài)卻不以為意,已然是不再準(zhǔn)備留著孫猴子了。
可那孫猴子卻并不認(rèn)為自己是錯的,乃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
沙僧依然做局外人旁觀狀,卻攙著長老,近前看時,那里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面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如此,唐長老才有三分兒信了,念得者猴頭沒有功勞,也還有苦勞。
怎禁豬八戒卻氣不忿,眼看這猴頭明明不得人心,偏生是念及“從龍之功”。明明是沒有什么功勞,苦勞卻苦在了自己身上。老和尚明明不滿至極,卻只因結(jié)果的正確而放過過程的非法手段。
這一來,卻在旁漏八分兒唆嘴道:“師父,說起這個女子,他是此間農(nóng)婦,因為送飯下田,路遇我等,卻怎么栽他是個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將來試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殺了;怕你念甚么《緊箍兒咒》,故意的使個障眼法兒,變做這等樣?xùn)|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豬八戒這話,挑的真是時候,可謂是弱者的經(jīng)典反擊。想在五莊觀之前,取經(jīng)團中被詬病的人乃是豬悟能,而進攻的主力正是孫猴子。沙悟凈就不說了,根本不參與,而唐和尚,卻因為豬八戒憨實,孫猴子狡反,隱隱壓制著天蓬的話語權(quán)。
但是孫猴子卻全然沒有看明白,這取經(jīng)團的話事權(quán),定然該掌握在唐和尚手中。
豬八戒看明白了,也是忍耐了好久,終于是等到這樣一個機會,外部危機小到忽略不計,內(nèi)部矛盾爆發(fā)到不可調(diào)和。既如此,怎能不賭一把,押上自己后面路上的機會,押上自己下凡的猜測。
再者,這一連吃飽幾天的機會,實在太過于難得,向后沒有了后勤補給,那這實力受損之下,哪里壓制得住這無法無天的孫猴子。
唐三藏原本就很是不滿孫猴子,論及能力,一丁點兒看不到,全然依靠請人。論本事,不比豬八戒沙悟凈高,卻不好好利用自己的云快,補一補后勤,讓人家往前沖。論人品,全然是個不知所謂的偷兒,什么規(guī)矩都得往后靠。
聽了那豬八戒一言,也算孫猴子的晦氣,手中捻訣,口里念咒,痛得那猴頭直叫:“頭疼!頭疼!莫念!莫念!有話便說?!编耍f直接了,你頂嘴,說得隱晦了,你不理會,明明是自己不聽話,說什么呢?
唐和尚倒也耐心,卻道:“有甚話說!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么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jīng)來何用?你回去罷!”
這話是人間善惡,說得是人理綱常,問題是,那猴子不是人。當(dāng)然,這話雖然直接,但是那孫猴子卻是不大明白的,想也曾經(jīng)被攆過一次,那如來化作的菩提祖師也只叫他去。
當(dāng)時這猴頭就不懂,問詢過,這一次卻也還不懂,問道:“師父,你教我回那里去?”
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p> 可這孫猴子卻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卑?,這種事情,你只該認(rèn)錯,怎么反而如此相逼,這不是擴大矛盾么?
唐和尚聽了,心里著實懊惱,人說功高蓋主,你這還未有功,就傲到這份兒上了,我實在給不起工錢。于是斬釘截鐵:“我命在天,該那個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過。終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
那孫猴子這一次終于是曉得了自家?guī)煾档臎Q心,只得服一服軟,道:“師父,我回去便也罷了,只是不曾報得你的恩哩。”
可偏偏這一次唐僧很是強硬,道:“我與你有甚恩?”沒錯,人的軟弱是有限度的,可有些人就是不樂意接受,非得等到不可收拾。
那孫猴子也是這般,聞言,連忙跪下叩頭道:“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guī)煾妇让撐嵘?,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p> 這卻是服軟,但是那孫猴子卻也猴精,服軟的地方在于報恩,而非是今日之事做錯。
幸而這唐僧是個慈憫的圣僧,他見那猴頭哀告,卻也暫時回心轉(zhuǎn)意道:“既如此說,且饒你這一次,再休無禮。如若仍前作惡,這咒語顛倒就念二十遍!”
嗨,這人心一軟,就要吃虧。那孫猴子不愧是個看眼色的,立馬就頂?shù)溃骸叭橐灿赡?,只是我不打人了?!碧坪蜕泻没啬氵@話?
豬八戒看了,不想自己的利益沒爭取到,孫猴子卻也沒有一丁點兒服軟。和唐和尚看到的不一樣,那猴頭所說的話,天蓬是一句也不相信,卻因領(lǐng)導(dǎo)的言語,一句頂嘴都沒有說。
唐三藏也罷,豬八戒也好,就不能干脆下一下決心,努一努力,直接把個孫猴子趕出去么?這事兒可不簡單,取經(jīng)團乃是四人組,玉龍馬說不上話,倒也符合自己犯下的“忤逆”罪,可沙悟凈面無表情,沒有開口。如此一來,相當(dāng)于兩票對兩票,這就不好用強了,操作得不恰當(dāng)?shù)脑?,沙僧也跑了咋整呢?p> 沙和尚卻也明白,這哪里是因為“殺人”犯事兒啊,這是那孫猴子犯了眾怒。問題是,卷簾將習(xí)慣性不開腔,對于那猴頭,既沒有多少好感,也不帶太多惡感。
原來,這孫猴子在流沙河偷襲過沙悟凈,當(dāng)時木叉到來,還曾怨懟孫猴子道:“這個主子,是他(豬八戒)的幫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边@雖是那惡感的由來,但是好歹孫猴子在五莊觀偷得人參果之時,沒有背了沙僧,卻也得了些好感。
此際,那孫猴子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拉攏沙僧,但是想想,三個人分?jǐn)?shù)個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