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管是在烏雞國一夜沒睡,還是在路上遇到妖怪,至少那孫猴子還存有幾分兒機警。可這車遲國呢,太白金星傳名,丁甲神護佑,伽藍保命,遇上的卻是這樣一些沒本事的,豈不是大膽放心,好好睡他一覺。
早是五鼓三點,那國王設(shè)朝,聚集兩班文武,四百朝官,但見絳紗燈火光明,寶鼎香云。此時唐三藏醒來叫:“徒弟徒弟,伏侍我倒換關(guān)文去來。”
那猴頭與沙僧、八戒還沒大睡醒,卻是急起身,穿了衣服,侍立左右。想了想,昨天才得罪了人家,留了姓名,今天自家?guī)煾狄且粋€人去了,可不是丟離了性命?于是那猴子道:“上告師父,這昏君信著那些道士,興道滅僧,恐言語差錯,不肯倒換關(guān)文,我等護持師父,都進朝去也。”
唐僧大喜,披了錦瀾袈裟,帶了通關(guān)文牒,教悟凈捧著缽盂,悟能拿了錫杖,將行囊馬匹,交與智淵寺僧看守,徑到五鳳樓前,對黃門官作禮,報了姓名,言是東土大唐取經(jīng)的和尚來此倒換關(guān)文,煩為轉(zhuǎn)奏。
這番正式,乃屬尊重。那閣門大使,進朝俯伏金階奏曰:“外面有四個和尚,說是東土大唐取經(jīng)的,欲來倒換關(guān)文,現(xiàn)在五鳳樓前候旨?!?p> 可那車遲國王和烏雞國王不一樣,乃是繼承的皇位,又常年與和尚們爭權(quán)奪利,哪里知道“東土大唐”。聞奏卻說:“這和尚沒處尋死,卻來這里尋死!那巡捕官員,怎么不拿他解來?”
他哪里知道,就昨日到智淵寺的和尚,人家也盡皆回避,還巡捕什么。更別說你這車遲國的權(quán)力根本就不掌握在你一人的手里,這下邊兒人不盡力也在情理之中。
那當(dāng)駕的太師聞言,趕忙出來啟奏,制止了國王不靠譜的言論道:“東土大唐,乃南贍部洲,號曰中華大國,到此有萬里之遙,路多妖怪。這和尚一定有些法力,方敢西來。望陛下看中華之遠僧,且召來驗牒放行,庶不失善緣之意?!?p> 這國王,和尚搞不掂也就是了,但是就這當(dāng)朝太師他也搞不掂,只得準(zhǔn)奏,把唐僧等宣至金鑾殿下。著他師徒們排列階前,捧關(guān)文遞與國王展開方看,卻又見黃門官來奏:“三位國師來也?!?p> 不是冤家不聚頭,那國王慌忙收了關(guān)文,急下龍座,著近侍的設(shè)了繡墩,躬身迎接。
嗨,這般做王,好在人家不求你這王位,否則……這些細節(jié)卻充分表明了車遲國政權(quán)的不穩(wěn)定,全然在搖搖欲墜當(dāng)中。
唐三藏等也回頭觀看,卻見那“大仙”,搖搖擺擺,后帶著一雙丫髻蓬頭的小童兒,往里直進。兩班官控背躬身,不敢仰視;他上了金鑾殿,也對那國王徑不行禮。
這情形,分明枝強干弱,暗中地位最高的就是這三個“大仙”了。也是,漫說是國王,此“三妖”乃是可以求雨的人,可謂超凡脫俗,這樣的人,名聲自然超高。也就是這三位“大仙”不懂得爭權(quán)奪利,不然這車遲國還真指不定是誰的。
可笑那國王居然還主動問道:“國師,朕未曾奉請,今日如何肯降?”
你說這國王為何不動他,人家確實不爭權(quán),很少進宮。而這國王如此軟弱,太師當(dāng)朝,也可辯駁,政權(quán)何以穩(wěn)固,還不都有耐于車遲國“三仙”!你看這滿朝低眉,早就在和尚爭權(quán)時當(dāng)慣了順眼的官員。此番人家道士還沒做什么,他倒主動降下了身份來。
這樣的國王也實屬無奈了,怪不得二十年前,還得玉帝作弊,暗中來救。
一番皮笑肉不笑的問答下來,卻正巧問到了瞧見的唐僧師徒,那國王也驚道:“國師有何話說?他才來報了姓名,正欲拿送國師使用,怎奈當(dāng)駕太師所奏有理,朕因看遠來之意,不滅中華善緣,方才召入驗牒。不期國師有此問,想是他冒犯尊顏,有得罪處也?”
這話也道出了這國王的無奈,你們兩個,我都開罪不起,干脆你們自家斗一斗就算了,拉著我做什么??蓡栴}是,這“三仙”就不是個爭權(quán)奪利的人,國王需要國師,可這國師們,需要你國王么?他不侵你皇權(quán),甚至也懂不得你這二桃殺三士的計策。
反而笑著把經(jīng)過一說,如此這般,那國王就欲殺他四眾。孫猴子合掌開言,厲聲高叫道:“陛下暫息雷霆之怒,容僧等啟奏?!?p> 說實話,這唐僧三徒弟,別的不說,就往哪兒一站,被嚇著的人也不計其數(shù),怎么著滿朝凡人,全然沒個反應(yīng)?這卻是了,再丑惡的相貌,你嚇得住善人,可唬得住惡人?這車遲國長期的政治斗爭,哪里還有什么良善之輩,取經(jīng)團乃是第一次得了這“無色”眼鏡來。
果然,首先那國王就非良善,立馬就問罪道:“你沖撞了國師,國師之言,豈有差謬!”
這話和那孫猴子的言語有異曲同工之效,都是疑人偷斧,都是不樂意聽人被告的言辭。此一言蔽之,但是卻嚇唬不了孫猴子一眾,要知道,他唐僧三徒弟,乃是更加兇狠之輩。
那猴頭立馬還以顏色道:“他說我昨日到城外打殺他兩個徒弟,是誰指證?我等且屈認了,著兩個和尚償命,還放兩個去取經(jīng)。他又說我捽碎車輛,放了囚僧,此事亦無見證,料不該死,再著一個和尚領(lǐng)罪罷了。他說我毀了三清,鬧了觀宇,這又是栽害我也。”
那國王何曾見過比他還兇惡的人,本是不怕的心中,平添了些畏懼,問道:“怎見栽害?”
不想這猴頭早早就拿出了一番講道理的話來:“我僧乃東土之人,乍來此處,街道尚且不通,如何夜里就知他觀中之事?”說實話,孫猴子哪里是個講道理的,不過是有恃無恐,嬉戲他人爾。
再說:“既遺下小便,就該當(dāng)時捉住,卻這早晚坐名害人。天下假名托姓的無限,怎么就說是我?望陛下回嗔詳察?!?p> 那國王聞的此言,本是昏庸之輩,卻瞬間清醒過來。既然能到三清觀鬧事,既然能安然無恙走脫了,豈非是厲害之輩,自己又能有什么手段,可以與此輩爭鋒?
正疑惑不斷之間,又見黃門官來奏,門外有許多鄉(xiāng)老聽宣。原來,卻是因三四十名鄉(xiāng)老朝上磕頭,求道:“萬歲,今年一春無雨,但恐夏月干荒,特來啟奏,請哪位國師爺爺祈一場甘雨,普濟黎民?!?p> 車遲國王隨即應(yīng)了,卻反而把心放進了肚子里,向唐僧師徒解釋道:“唐朝僧眾,朕敬道滅僧為何?只為當(dāng)年求雨,我朝僧人更未嘗求得一點;幸天降國師,拯援涂炭。你今遠來,冒犯國師,本當(dāng)即時問罪。姑且恕你,敢與我國師賭勝求雨么?若祈得一場甘雨,濟度萬民,朕即饒你罪名,倒換關(guān)文,放你西去。若賭不過,無雨,就將汝等推赴殺場典刑示眾?!?p> 這是那國王弱勢,用的兩虎相爭之計,可他哪里知道,你這是驅(qū)虎吞狼。
那孫猴子也自知關(guān)系不多,可好歹要比你這車遲國“三位小妖”要好得許多吧。于是笑道:“小和尚也曉得些兒求禱?!?p> 國王見說,這事兒就成了,不管你們誰誰輸誰贏,拿好處的都是我。也不廢話,即命打掃壇場,一壁廂教:“擺駕,寡人親上五鳳樓觀看?!?p> 須臾停當(dāng),五鳳樓前,那虎力大仙,欠身拱手,辭了國王,徑下樓來,就要求雨。卻被那猴頭攔住問道:“先生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