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迄今為止認識的唯一的浙江人,來自歷史和文化名城衢州,她有著江浙女子特有的皮膚,還有一副潔白的牙齒,笑起來很健康很爽朗。
第一次上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她說,“我叫葉慶齡,慶齡,就是宋慶齡的慶齡”,說著伸出左手指向了教室北墻上掛著一幅勵志的畫,畫上人物恰好就是宋慶齡。后來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我看到墻上的畫就會不由自主的聯(lián)想到她,一叫她的名字就會想到宋慶齡。疑心她的名字就是為了追隨宋副主席起的,也許另有一番深意吧。
做完自我介紹之后的第二天,我和她在學校的宿舍通往食堂的那條甬道上相遇了,互相打了一下招呼,和她同行的與她同宿舍的女生朱佳當時一愣,很意外葉同學怎么會認識我,葉介紹說,他是我們班的,朱佳還有點意外,看來前一天在班級做的自我介紹并沒有讓大家互相都認識。不過當時通過這件事,我片面的推斷葉同學在記人方面的能力高于朱同學,可能也高于其他很多人。
不久之后,葉同學和我都成了班委,所以班級活動接觸的相對多了一些。她是個很干練的人,而且作為學習委員很勝任,也很努力,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可能是出于個人愛好,我在寫很多人的時候都要提一下文體上的事情,簡單介紹一下她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吧。體育方面,她是女生中的主力,在運動會上有過很多不俗的表現(xiàn),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她跑接力的最后一棒,她沖刺的姿勢是頭很用力的向后仰,氣勢上很給力,呵呵。文藝嘛,她的表現(xiàn)不多,只在大一的英語角舉辦的一次露天晚會上,和GD班的一男生合作了一個英文歌曲——《Right here waiting》,她沒有唱,而是用鼻琴伴奏,很有創(chuàng)意的。她還評價我和邸青華的相聲,說我倆一上臺,從外觀上看,一個鞏漢林,一個馬季。我知道這是夸我們呢。
她真正讓大家折服的是非凡的口才。盡管來自江浙地區(qū),卻沒聽過她的吳儂軟語,她的普通話是我們班的南方人里說的最好的,幾乎聽不出什么地方口音。她是一個很健談的人,常常侃侃而談,說話語速超快,且出口成章。我認為她是極適合做主持人的,有一次在班里,她提議說讓全體同學采取不記名的方式寫下一張字條,上邊寫上自己最喜歡的異性同學,并在后面說明喜歡他或她的理由。大家都感覺很有意思。遺憾的是她的主持才能在校時候幾乎沒什么機會展示,她本人也不太熱衷參與,以至于很多人沒有發(fā)現(xiàn)。多年以后我在她空間的相冊里,看到了她做主持人的照片,證實了我當年的判斷。
在校期間她最出彩的一次表現(xiàn)是我們班和GX03的一次辯論會上,辯題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她作為反方一辯慷慨陳詞,邏輯嚴謹,自由辯論時反應機敏,不時出驚人之語。當對方詰難的問我們說,我想知道的是你們的論點到底是什么?葉同學回答說,你們的論點是什么我們就是你們那相反的一面。這個回答非常巧妙,堪稱精彩,最令人叫絕的是她的反應速度,她是在對方話音剛落就立即接上的,幾乎沒有時間間隔。在場的所有的人全震住了,都齊聲為她喝彩。
那天最終是我們班獲勝了,葉應居首功。第二天下午我們要進行復賽,辯題是《在其位謀其政》,對手是成教GX002。中午的時候我從食堂往回走的時候,看到不遠處的她在花壇旁慢慢踱著步子,口中念念有詞,我知道她在為辯論賽做準備,她也看到了我,我們互相打了一下招呼,我對她下午的表現(xiàn)有很高的期待。沒想到下午比賽的時候出了問題,可能是過于看重比賽成績導致高度緊張影響了她的發(fā)揮。還是作為一辯,她在陳述辯論詞的時候,剛說到一半就停住了,然后說聲對不起,就坐下了。所有人都愣住了??赡苁鞘苋~同學的影響,我們班的其他辯手出現(xiàn)了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連環(huán)效應,二辯司安超,三辯周娜都不同程度的忘詞了,自夸一下,我是四辯,沒有被骨牌推倒,沒有忘詞。辯論賽還在進行,在對方慷慨陳詞的時候,葉寫了一張字條給我們,上面寫著:我難辭其咎。司同學、周同學和我都在上邊回復了勉勵的話。臺下的助威團也不像昨天那樣全班出動,只有楊景峰和呂文伯等寥寥幾人而已,楊班長也寫了張字條傳了上來,大意是GY04和我們在一起,不是我們幾個人在戰(zhàn)斗。但是大勢已去了,我們已無力回天,在辯論臺上,我們的三個女辯手都哭了,再自夸一下,我沒有哭。其實那天的失利,真的不算大不了的損失,當時出于一種集體榮譽感,把結果看得太重了。通過那次辯論賽,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葉慶齡,我一直以為她頗有些女強人的風范,那天她表現(xiàn)出了柔弱的一面。
呵呵,除了這次,她都是不那么柔弱的。作為學委,她很熱心,尤其是當我們這些補考釘子戶遇到困難的時候,她都會傾力相助,幫我們聯(lián)系老師,盡量多營救幾個人。老龐的計算機基礎的那門課出現(xiàn)險情,她幫著打探消息,還戲稱那個不修邊幅的計算機老師為“賣菜的”。大二上學期的時候,她去找教我們郵政地理的老師,說,這學期我們班的課程本來就少,就不要抓我們了,讓我們?nèi)喽歼^吧。呵呵,不知道這是什么邏輯。
還有一點可以說一下,我倆有相似的遭遇,像很多韓劇里的主人公一樣,身世都有點坎坷。我基本沒和別人尤其是女生提過自己的經(jīng)歷,男生知道一些,我是一出生就被送人的。葉的經(jīng)歷大家也不甚了解,也沒太過問,大家只知道她把自己的家長稱作叔叔和嬸嬸,實際上應該算是養(yǎng)父養(yǎng)母吧。據(jù)我所知,葉的叔叔嬸嬸有自己的子女,不過對葉視同己出,甚至比親生的還要好。我覺得在成長環(huán)境上她大大優(yōu)越于我,她應該是在一個和睦美滿的小康之家長大的,我對她有同病相憐之感,同時也有點羨慕她。
親生父母沒有付出的東西,養(yǎng)父養(yǎng)母給予了我們,所以我和她的成長過程中都沒有父愛和母愛的缺失。我們對養(yǎng)父母的感情其實是有別于對親生父母的另一種感情,那種區(qū)別不僅限于血緣上的。而且畢竟是經(jīng)歷使然,我們這類人的性格也會和其他的正常經(jīng)歷的孩子有所差別,有時候可能還會很敏感,不了解內(nèi)情的人在表面上可能看不太明顯。我眼中的葉是陽光的,她當年不像我那么另類。
三年間我和她的交往不多,甚至可以說很少,我都覺得畢業(yè)之后可能就和每個同學都隔絕了音訊了。還真要感謝這個網(wǎng)絡,即使不能見面,也能知曉遠方人的境況。也是通過網(wǎng)絡,了解到她辭職去做安利的事,不過也只了解個大概,她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不知道,只知道百度“衢州葉慶齡”能找到她。
我和葉都屬于喜歡在空間里留點東西的人,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原創(chuàng)之作。不同在于,她的篇幅總體來說都比較短,但是質(zhì)量很高,文字很見功底,可讀性也很強。我們都是彼此的忠實讀者,很多時候只是互踩空間,并不怎么留言。我曾在安利內(nèi)部發(fā)行的刊物的《新姿》上面看過她發(fā)表的東西,有個小小的遺憾,作者“葉慶齡”被打成了“葉慶玲”。
說實話她辭職我是有些意外的,而且她在周邊和遠方的同學紛紛塵埃落定的情況下不為所動,保持了大齡單身女青年的身份很久,那自然是緣分未到,如今她已將為人母了。我覺得葉大俠的人生注定是精彩的人生,愿她蕩舟于人生的青山綠水之間,盡情領略沿途的壯美風光,收獲那份世人艷羨的自得與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