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修為,這樣的提升,令持恒者,更有信心持續(xù)堅持下去。
螣蛇,玄陸奇門八妖之一,是狡詐之極的妖獸,成年的螣蛇,有三十二丈長,若能修至人境,成就妖仙,可修成人族。
這條螣蛇長不過十幾丈,還未成年就已如此狡詐,一開始出現(xiàn)的豺蝠群,就是它御使的假象,它終極目標是偷襲中軍軍帳。
以帝羿的體魄強度,雖說不懼地境妖獸的吞噬,可萬一被突襲成功呢,看那寒光閃爍的蛇牙,還是驚出一身冷汗。
破空而起的螣蛇,牟牟大吼了幾聲,豺蝠群終于動了,獰猛的蛇頭拖著冗長華麗的傷軀,向帝羿飛攻而來,臨近之時盤身于空,大口傾天而下。
面對地境妖獸,以帝羿人之力是能應(yīng)對,他對六部將擺手,六部將扭頭飛上軍營南墻,指揮真軍抵御豺蝠。
南墻之外,無數(shù)至少真境修為的食人豺,向軍營飛速襲來,封豨揮動黃旗,高聲吼道:
“盾!前!立盾墻!”
鑿齒聽令,率領(lǐng)三萬三千位真軍盾師,極速飛出南墻,落地,釋放隱真所得的真子天目,一面面長方巨盾閃現(xiàn)真軍盾師面前,鑿齒吼道:
“扣,墻!”
第一排的盾師拿抓長盾,連連相扣,盾盾相連,一道盾城橫亙在軍營之外,盾墻成,鑿齒又吼道:
“蓋,頂!”
第一排外的所有盾師,直接舉盾過頂,前后相扣,城墻蓋成,盾師們紛紛從天目真球中,拿出兢金刺盾。
刺盾,形似長尖的倒三角,盾尾鋒利異常,扣在手臂,即是防具又是武器。
真軍盾師都個高敦實,體魄強悍,身負三盾器:競金長盾、兢金護盾、兢金刺盾。
他們沒有刀槍,沒有飛鏢,沒有飛斧,只煉重中輕三盾,一輩子就練這三個盾。
封豨見鑿齒已布好盾陣,揮動紅旗,接著吼道:
“巨!插!合盾!”
大風(fēng)得令,率真軍槍師三萬三千名,飛空墜在盾師邊上,拿出丈二巨槍,直接插入長盾的中孔,巨槍前細后粗,隨著它的插孔,盾墻有了根骨,更加牢固,其外更是槍芒凜冽,如同刺猬。
巨槍已柱,大風(fēng)吼道:
“長,持!”
“短,投!”
槍師取出一把殺敵長槍,插于身前,又取出十二把投擲短槍,迅猛向豺群投擲出去,一片寒芒耀明月,山中食人豺群沖勢一滯,
槍師只耍粗中細三桿槍,有巨槍、長槍、短槍,月棍年刀一輩子的槍,他們除了槍,還是槍,有傳說,槍師的后嗣比其他兵種的后嗣多很多,傳說一般沒有考究,也不足以信。
封豨再揮動藍旗,對著城墻上的箭師吼道:
“箭!引!上射!”
九嬰率先引弓,吼到:
“斜上一臂,三十六連射!”
箭師疾速搭箭引弓射出,一箭接一箭,一箭快一箭,連綿不絕地離弦射出。
百萬箭成箭幕沖天,射向那俯沖下來的蝠群,一陣噗噗噗……一片哀嚎,一箭雙蝠有之,一箭三蝠罕見,一箭四蝠稀少。
大風(fēng)射出的箭,箭箭都五蝠臨門,支支連穿五只嗜血蝠面門,是箭術(shù)高絕?還是他太刻意追求吉兇之事?
道法自然,自然才得真道。
中箭噗通墜地蝠無數(shù),遍地都是,墜砸在了豺群中,墜砸在了豺群前進的途中,個別砸在了盾蓋上方,不過對于元境修為的盾師,也是無礙,附近槍師疾速補槍斃命。
大風(fēng)看著蝠群越來越近,大吼聲起:
“擲心劍,蝠心!”
三十六輪箭矢射出之后,隨著大風(fēng)的聲響,城墻上,每個箭師眼前都出現(xiàn)了七十二柄傷心小劍,接劍抖手擲出,一劍快過一劍,劍劍穿心。
空中頓時蝠血飄揚,如若傾天血雨下,砰砰砰的墜落盾蓋之聲迭起,噗噗噗的補槍之聲頻傳,經(jīng)箭師兩輪遠近射擲,空中的蝠群已寥寥無幾。
“出漢劍,飛殺!”
大風(fēng)吼后,一柄雙血槽的八面漢劍,閃現(xiàn)于前,握劍飛天,一氣呵成,殺向空中蝠群殘余,箭師依葫蘆畫瓢,緊隨大風(fēng)而去。
真軍的箭師,一世只專注于遠箭矢、近飛劍、貼身漢劍三距的攻擊殺術(shù),除了箭還是劍。
封豨一看空戰(zhàn)大局已定,一柄巨大的黑旗出現(xiàn)其手中,奮力一揮一擲,如離弦之箭,射向即將奔至盾墻的頭豺,沖鋒之旗,他率九千名重甲陌刀師,離墻沖向豺群。
豺群在快速沖襲中,撞上了第一盾墻,躍上了盾蓋,盾面冒出的三棱槍尖,掛滿了豺尸,巨大的沖力,踩踏之力,盾師只是一沉,盾墻盾蓋并沒離散。
“棄巨護陣沖!”
隨著封豨發(fā)起沖鋒,鑿齒大吼后,掛滿豺尸的蓋盾分離落地,護盾扣在了盾師的左手,以三人一組就地結(jié)三才陣,槍師緊隨盾師,也以三人結(jié)三才陣,二陣瞬間合陣為六合殺陣。
空戰(zhàn)迅速結(jié)束,箭師持劍變?yōu)閯?,三三結(jié)陣,飛落于六合,九萬九千名真子組成了,一萬一千個三盾三槍三劍的九宮殺陣。
九宮殺陣成后旋起,盾護中鑿下,槍戮于中,劍擊于首,如一個個殺伐絞盤,絞殺著沖入陣中的食人豺。
封豨和五部將聚集一起,率九千位重甲陌刀師,擺以一字長蛇陣型,飛旋于個個九宮殺陣之上,沖殺躍空襲來修為高深的食人豺。
獸之所以為獸,哪怕靈智已開的蠻獸,它們的沖殺之術(shù),除個別獸群有點戰(zhàn)法,大都是以個體力量有進無退的沖殺為主。
在真軍以九宮陣為殺術(shù),融個體于整體,合九力于一擊之中,就是地境蠻獸也不敢輕試其鋒,戰(zhàn)場上呈一面屠殺戰(zhàn)勢。
沙場戰(zhàn)事,已近尾聲,帝羿和螣蛇的對戰(zhàn)還在膠著中。
螣蛇雖被帝羿三箭所中,但憑借其閃電般的游離突擊殺術(shù),帝羿一時間也無法貼身,只能小心提防閃避,蓄勢待發(fā),待它力竭。
搏殺之中,遇到這樣對手,那就要如釣魚中,魚兒上鉤時那耐心對峙,斗的是耐力和掌控力。
帝羿手執(zhí)一雙雷霆刺,借助幽冥神鎧的飄渺,在不斷避過螣蛇的突擊同時,不斷閃電刺出,
天空蛇血飛舞,看似慘烈,卻是平常,對于皮厚光滑的螣蛇身軀而言,這樣的攻擊,還不構(gòu)成致命傷害。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豺蝠群的殺戮已結(jié)束,十萬八千名真軍就地修整,扁鵲率青囊軍飛入沙場,救治傷員,收集獸血,處理獸體。
沙場已靖,六部將飛天瞬現(xiàn)帝羿螣蛇戰(zhàn)場六方,為帝羿掠陣,螣蛇見豺蝠這么快就被蕩平,知這批人族實力強悍,事不可為,心生退卻之意。
可現(xiàn)在能走得了么?
不知道,道法自然吧!
六部將雖然圍住上下四方,不過還有四位是空擋,螣蛇若是拼死突圍,帝羿明知對方已生離意,也是防不勝防。
“啊!”
雙方正對峙著,各有各的心思念想,一聲慘叫咋然響起,帝羿心思渙散之際,被螣蛇尾部掃到。
一口大血噴射于空,身軀好在有幽冥神鎧護著,只凹陷了下,就瞬息復(fù)位,人被抽出戰(zhàn)圈,看似傷得不輕。
一擊得手,螣蛇精神一抖,盤身直襲而去,它快六將也不慢,六人結(jié)以六合困陣,合力攔住了螣蛇的追殺。
不過,以元境圓滿的修為,在地境螣蛇面前,似乎力有未逮,艱難地合力以奇招支撐著。
俗話說,一力降十會,在絕對力量的差異面前,螣蛇的攻勢越來越盛,六部將的合擊雖然玄妙,但還是被破散了。
六人一一被拍散開來,不過此時的螣蛇不知為何,突然眼露迷離向往之色,不虞,轟然沉睡。
帝羿見其睡著,立即生龍活虎地立于虛空,瞬閃到了螣蛇蛇頭的背后,崩手一提,蛇身上出現(xiàn)了一張名曰向往的縛仙網(wǎng)。
向往是以羿射九日的金烏烏筋為主材,以桂神幽月脂為輔料,水浸火煉各九九八十一天,再以水火相生法,浸煉九九八十一天,水火融合于金烏筋幽月脂中,方才鑄成的縛仙網(wǎng)。
方法看似簡單,不過這水那火可不是一般的水火。
水是,向西王母求藥時,取以昆侖山瑤池之水;
火是,取自火焰山本源,兜率宮中煉丹爐傾后,落于天地間的那一縷三昧真火。
向往堅韌無比,普通金仙都難以撕破,幽光無色卻有仙味,那是瑤池凌云鐘乳的氤氳仙味。
鐘乳仙味,可令被縛者不知不覺中,陷入向往孩童之初,哺乳之時,沉睡于母親懷中的錯覺,故而名曰:向往。
一切都是假象,帝羿在搏斗膠著中,見螣蛇之力漸藏,知其已有退意,便主動撞向蛇尾,噴血的瞬間撒出來向往,順勢飛離。
六部將跟隨帝羿已久,帝羿在對戰(zhàn)中,哪怕受傷再重,都不會發(fā)出慘叫,這一聲慘叫令他們頓時明悟其意。
他們假借阻擋螣蛇攻勢,運以天目,探得向往所在,以六合困陣結(jié)網(wǎng)于螣蛇身,又以纏斗令其血氣澎湃,更快吸入凌云鐘乳仙味,從而向往沉睡。
此為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
緊隨勿迫,累其氣力。
消其斗志,散而后擒。
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譯文:
逼迫過甚,敵人就會反撲,讓它逃跑,可減弱它的氣勢。
追擊時,也不要逼迫于它,只以消耗它的體力,瓦解它的斗志為目的。
待它士氣沮喪、潰不成軍,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此計明明是縱敵,為何是帝羿自己先退,不是螣蛇先退,這計怎么能稱為欲擒故縱?
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你這么理解那就是死讀書,成為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典范。
感悟三十六計時,需知計分陰陽,陽者,以字面行事,陰者,逆行于己身。
帝羿欲擒螣蛇,先以己退,鼓其士氣,令螣蛇追擊,埋伏以向往為殺招,通過六部將纏斗,發(fā)揮出向往的迷味,令它沉睡,從而兵不血刃地擒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