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在第26屆金雞百花獎獲得了7項提名,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馮褲子執(zhí)導的《我不是潘金蓮》,管湖執(zhí)導、馮褲子主演的《老炮兒》分別提名6個和5個獎項,占據(jù)提名榜二、三名。
沈歡的行程盡管沒有對外公布,但知道他回京消息的人并不少,都以為他會去參加頒獎典禮,誰想小兩口跑白龍?zhí)夺烎~來了,丫頭還拍了幾張照片想上傳到微博,被沈歡制止了,雖說不想去參加,但也沒必要落人口實,
“老公,你為什么不去頒獎禮啊?擔心得不了獎嗎?”
沈歡正雅然自得的坐在林蔭下,手里捧著茶杯,閉目養(yǎng)神,聽到小迪的話,也只是搖了搖頭,他又不是雛了,非得跑去被人調(diào)戲,好歹是圈里的大佬,再怎么也得自重身份不是。
“切!還跟我裝,不就是沒把握嗎?”
外面下起了小雨,沈歡和熱芭都回到了房間,今晚就是百花獎的頒獎典禮,小迪拿出平板,也想看看師兄能不能拿獎,
“獲得最佳故事片獎的是,《湄公河行動》!”
“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是《我不是潘金蓮》!”
“獲得最佳編劇獎的是《老炮兒》!”
小迪悄悄的看了眼老公,她也在慶幸,還好沒去現(xiàn)場,被人啪啪的打臉,換做是她都不會開心,更何況是師兄這樣心高氣傲的人,這些評委也太過分了,
《我不是藥神》還是拿到了最佳剪輯和最佳攝影獎,聊勝于無,熱芭在沈歡臉上親了一下,
“老婆,你不會以為我還難受吧,要安慰我也得換一種方式啊!”
見自家老公心情不錯,小迪也放下心來,“老公,這是不是針對你啊,你今年才拿了“五個一工程獎”呀!”
隨著一個個獎項的頒發(fā),網(wǎng)上的議論就熱鬧了,《藥神》沒拿到大獎,這就是有內(nèi)幕,沒什么說的,
“《湄公河行動》是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這也能拿最佳故事片?”
“馮褲子是把潘金蓮這三字給毀了,建議沈歡下部電影名字就叫《我不是王婆》,拿獎幾率肯定很高!”
“《老炮兒》憑什么拿最佳編劇,一群京油子嘴臉,有啥意義?”
熱芭拿著自己手機看微博,趁師兄沒注意她,還是把幾張釣魚的照片傳了上去,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讓其他人知道,我老公不介意。
“喲,小兩口可以啊,釣魚也不叫我們?!秉S博也是閑得慌,正刷微博呢,看到小迪發(fā)的照片,第一時間就占據(jù)了沙發(fā),
“沈?qū)裁磿r候回國的,不去忙著《唐探2》的后期,在干啥呢,大家可都等著看呢!”
“看看人沈歡的氣度,根本就沒想去參加百花獎,褲子,你好好學學吧!”
沈歡也看到了小迪發(fā)的照片,考慮了一下,既然都被無視了,他索性拿過平板,在微博上寫了一篇獎項與票房之我見,算是對百花獎的一個回應。
一直以來,電影都沒能建立一個國際質(zhì)量認證體系。一直以來,票房和獎項就被默認為兩種評價系統(tǒng),野生在電影史的暗處。
電影的解釋權(quán),分階段的不同,被不同的階級所把持。在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甬道內(nèi),對電影的評判,都多少帶有點兒階級斗爭的意思。最鮮艷的例子就是[銀翼殺手]和[變形金剛]。
兩部電影都致力于,在一個混亂的世界里,尋找某種解脫的方式,區(qū)別只在于[銀翼殺手]找到的是心靈的出口,而[變形金剛]靠的是身體上的發(fā)泄。
在資本家看來,《銀翼殺手》是爛片,《變形金剛》是好電影。畢竟,比起那些云山霧罩的美學和主題,票房是誠實的。資本家對待爛片的手段就是,35年后,《銀翼殺手2》才獲得拍攝的機會。對待好電影,則是《變形金剛》這種待遇,10年拍了5部。
對兩部電影的評價中,作為無產(chǎn)階級的觀眾,他們經(jīng)常和資本家們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躲y翼殺手》被各種評論體系一次次地認證為經(jīng)典,而[變形金剛]則被當做只會秀肌肉、翻跟頭的小丑。但作為人數(shù)更為龐大的觀眾,他們對待[銀翼殺手]這種好片的態(tài)度是用熱愛去疏遠它,對《變形金剛》,則是用觀看去詛咒它。
所以,“《極限特工:終極回歸》在中國票房已經(jīng)超過了10億”?!啊渡C:終章》首日預售就超過了一億”。無論放置到哪個評價甬道里,都不像是貶損。電影到底還是一種魔術(shù),大伙都希望從帽子里面變出起碼一只兔子。在這一點上,階級斗爭也只是方法論而不是本質(zhì)上的對立。
于是另一種評價體系,就顯得愈發(fā)可堪玩味了。獎項都自帶有藝術(shù)的光環(huán),圈養(yǎng)了和票房看似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它對儀式感有著更為嚴苛的要求,紅地毯、晚禮服、紅酒、閃光燈、眼淚、獲獎感言等等,構(gòu)成了另一種更加威嚴的電影評論標準。
但圍繞著獎項,常常有“重映”的說法,獲獎重映的票房,成為對獲獎電影的附加獎賞。《社交網(wǎng)絡》獲得奧斯卡后,票房增長了2%,DVD銷量增長了52%。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推置到獎項這個標準里的電影,大都是前一個體系的不甘心者。海報上某個獎項的標志,是新的籌碼,獎項成為它們最后一次撐桿跳的支點。
被稱為奧斯卡之父的梅耶曾經(jīng)坦白說,創(chuàng)立這個獎項的原因是,“控制電影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頒獎,如果我給他們獎杯和獎項,他們會拼死制作出我想要的東西”。梅耶是米高梅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有好萊塢之王的美譽。被后人供奉進殿堂的《叛艦喋血記》、《亂世佳人》、《綠野仙蹤》等作品,都閃爍著他精明的眼神。
票房和獎項是電影的兩個執(zhí)念,往好的方向想,它們都想通過更大范圍的觀看,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傳遞。但電影是什么?如果不能通過它,對所處的環(huán)境提供更為深刻的洞察,從而更加熱愛并去改造這個環(huán)境的話,電影就會像[生化危機]里的活死人一樣,喪失存在的意義。
目的性太強的電影,如果不是沾染了天才這種特殊成分,很難不庸俗化。當大的環(huán)境陷入庸常的污濁里,評論體系的化學效應就尤其重要了。對電影評價的權(quán)利就在每個人身上,而不是某個法律認證過的ISO標志里。它們要做的就是對好發(fā)出聲音,并且不強迫別人認同。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免費的,“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關(guān)鍵是,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會成就你,或者毀掉你。
李濟海
五更了,別留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