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李峰散文隨筆

第十九章 | 漫筆年俗:那年那年

李峰散文隨筆 菜園主人 2459 2021-03-24 09:37:45

  春來無處不開花,一歲年華又到家。

  昨夜月明人未寐,小窗猶有夢梅芽。

  ...........................................

  不同年代的人,城市或鄉(xiāng)村的人都是有著不一樣的認知和情感,對于我們八十年代出生、成長的人來說,比起五六七十年代的人過年或多或少是幸福的,與九十年代到當下二十年代相比卻顯得寒酸得太多。

  進了臘月便是年,家家基本咸菜(蔬菜)已經(jīng)腌好、咸貨(雞鴨魚肉)也曬干了,差不多也就在臘月中旬開始,家家戶戶便已經(jīng)開始搵糖果,臘月下旬差不多也得打年貨、殺年豬、起魚、撣塵、剃頭、泡澡等等。

  猶記得八十年代中后期,小時候的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是養(yǎng)雞、鴨、鵝、豬,養(yǎng)個一年到頭也算是差不多為過年做準備的,基本雞鴨魚肉都是現(xiàn)存的,不需要額外再買,若是說道買也就是“打年貨”,因農(nóng)村距離縣里不算遠,差不多三十公里的路程,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來說算是郊區(qū)。那時候的打年貨無外乎就是去縣里買鞋煙酒糕糖、水果瓜子、衣服鞋帽、福字門對、燈籠窗花、炮竹煙花之類的年貨用品。

  臘月二十幾的,縣里人山人海、好不熱鬧,做門面生意的天河商城、北大街、朝陽門、人民劇院門口的商販們一大早就起來開門做生意、擺攤設(shè)點;商場內(nèi)人頭攢動,頭頂上錯綜飯雜的天線上的那些大夾子飛來飛去,好不熱鬧,就像那燕子似的飛來向人們報春,喊著大地回春歡歡喜喜過大年,人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到處充滿著迎新年的歡喜氣氛。

  八十年代的商貿(mào)城、服裝城成了人們的聚集地,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應(yīng)該可以算是地方的“網(wǎng)紅打卡地”,過去是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而如今當下人們的生活是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的,它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若用詞語來表達過去和現(xiàn)代的差異,那就是“出門”和“宅家”,一個需要出門到目的地才能買到貨品,一個只需要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就可以買到貨品。

  臘月二十七八,家家爐火旺盛,熱氣騰騰的煙火象征著蒸蒸向上,鍋里的熱油翻滾著,經(jīng)風(fēng)一吹溢往室外飄香,地方的特色炸圓子、包蛋餃、香雞蛋、燉肉燉雞等傳統(tǒng)硬菜陸陸續(xù)續(xù)的出爐,絲毫不亞于大飯店的口味。

  年三十,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家里的女人們燒菜做飯,男人們堂屋掛年畫、貼門對、粘五福、糊窗花、張燈籠、迎門神。當男人們做完這些,女人們的飯菜也差不多做好了,方方正正的八仙桌擺在堂屋中間,菜肴不斷的上桌,雞鴨魚肉葷菜來做紅花,紅燒的,鹵烤的,清蒸的各樣都有,炒菜、涼菜、咸菜等來做綠葉,滿滿一桌菜肴,大多數(shù)都是可以吃的,唯有魚是“不可動”的,它既是撐場面的也是湊數(shù)的,絕對是只可觀不可食,其寓意“年年有余”。

  此時,一大家的人便陸陸續(xù)續(xù)上桌入席,一切都是按照長幼有序依席而坐,看著滿桌好吃的佳肴,但無人動筷,年三十也是有規(guī)矩的,可不能跟平常時般菜上桌了就吃,因為還要告訴別人“我家吃年飯了”,門口的大人們先往空地上先丟兩個大雷響(不亞于手榴彈的響聲),這個大雷響的聲音很恐怖,地震山搖,一般小孩聽了心里都是顫抖(膽子小的會嚇哭),大人們隨后左手的沖天雷捏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右手拿著香煙點著,只見那沖天雷“嗖...嗖...嗖”聲傳來,向個孫猴子似的直達天際,隨即砰...砰...砰的響聲猶如天雷聲傳來,跟后鞭炮聲連綿不斷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響起,放了鞭炮也是向外宣告我家吃年夜飯了,對內(nèi)也是告訴家人可以動筷子了!一年到頭,全家團圓,兒孫滿堂,邊吃邊喝,有說有笑,老人們不忘告誡孩子們來年好好工作努力學(xué)習(xí),孩子們則起身敬酒恭祝老人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除夕的年飯有早有晚,早的兩三點吃年飯,晚點的也是到晚飯的時間,除夕夜一般都是“守歲”,晚上不睡覺的,那時的娛樂節(jié)目不多,通常是坐在老黑白電視上看春晚一直到春晚最后一刻一起倒計時迎新年,春晚成了人們年三十里的另一道大餐,只是近些年來娛樂多元化,逐步的沖淡了青年人對春晚的時代意義。

  大年初一,一般都是起得很早,有的三十晚上“守歲”直到新年鐘聲響起,圖開門大吉好彩頭,墨夜里又是一陣陣地鞭炮聲,遠近都有鞭炮聲,初一開門炮竹放的是最為隆重,又粗又大的開門炮(大雷響),震得大地都得顫抖、耳膜閉氣,長長的鞭炮卷在一起,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一陣長聲奏起,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火藥味,堂屋臺上點燃的香火,散發(fā)著那濃濃的年味。

  小孩子們嬉鬧著,在放過鞭炮堆里找著撿著還有火芯的小炮竹收集起來裝在自己的口袋里,手里拿著一支點燃地香,趁人不備之時點上扔向你,都能不小心的把你嚇一大跳,隨后歡呼般地溜開。

  小時候,一年到頭,就盼望著初一早上穿新衣服、新鞋子,一般三十晚上都會激動一晚上,一會瞧瞧,一會摸摸、一會試試。初一早上吃早茶、涼拌菜、春卷、香雞蛋等等。

  傳統(tǒng)民俗里,初一在婆家,初二回娘家。孩子隨著父母去外婆家,外公外婆,舅舅舅媽、姨父姨媽、表兄表妹、歡聚一堂,期間也商議著初幾初幾去哪家,基本上行程已經(jīng)排好妥當,吃好喝好,皆大歡喜滿載而歸。

  初三至十五走親戚,訪好友。那時候的走親戚是正兒八經(jīng)的“走”,出門全靠兩條腿,跨河過橋、雪動泥滑,只要說走親戚,小孩子積極性非常高,方圓幾十里的路,不管多遠都行,因為有紅包(此處有笑聲),后來社會發(fā)展地提高,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好了,鄉(xiāng)村里有面包車的人干起接人送人的活,倒方便了不少,不再辛苦了,再后來家家都買車,來去自由更加方便了。到了親戚家,首先給你來晚熱騰騰的雞蛋掛面,再吃吃糖果磕磕瓜子,聊聊天打打牌或麻將,游戲中等待親戚家的大餐。

  整個過年期間,孩子們的壓歲錢那是從年三十走到十五的,家里長輩包“壓歲錢”,走親戚也給孩子們包“紅包”,從那時的幾毛幾塊到現(xiàn)在的幾百上千上萬,行情可謂一路看漲,你來我往,禮尚往來。

  過了十五才算是真正地過完年,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該工作的工作,該學(xué)習(xí)的學(xué)習(xí),該營業(yè)的營業(yè),社會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也逐步地恢復(fù)平常,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形成。

  小時候的年和現(xiàn)在的年來比,雖然不富裕,但很是讓人期待,既隆重祥和卻又讓人倍感幸福!從意識觀感觸來說,小時候的年是有年味的,長大后的年變成了節(jié),或許是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提高,年味的感覺慢慢地淡了,曾經(jīng)的那份情感也隨之變了!

  春寒料峭。曉夢啼鶯少。

  銀市華燈天未了。

  斜倚畫屏懷抱。

  枝頭紅杏香殘。酒醒綠暗朱闌。

  惆悵玉人芳約,云階月地凄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