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壩上花開

第036章 初三往事

壩上花開 紅楝樹 2630 2020-04-21 14:55:18

  暑期過后,八九級跨入了初三。

  而對陽新初中的老師們而言,這一屆初三的教學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艱巨和繁重。

  因為學校領導早已發(fā)話,八九級初中畢業(yè)班一定要強力提高升學率,以成功改變陽新中學在上級主管單位心目中的形象,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這無可厚非。

  從學校往屆中考的歷史數(shù)據(jù)來看,陽新中學的表現(xiàn)實在是太過低迷。

  每年能夠有一名同學考上中?;蛑袔煟蔷退闶墙源髿g喜了,從來就沒有過有兩名以上的同學,同時考上中專、中師的先例。

  最好的一次,是學校有一名同學考上中專,一名同學考上縣城一中,五名同學考上普通高中。

  大多數(shù)時候,學校的中考,都是以區(qū)區(qū)幾名同學考上普通高中的成績而暗淡收場。

  反觀鄰近的幾個鄉(xiāng)鎮(zhèn)初中,其每年的升學率總能比陽新初中高上一些,讓學校顏面大失……

  可能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畢業(yè)生是可以直接考取中專和中師的。

  但考取中專和中師的難度非常大。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對于農村家庭而言,如果孩子初中畢業(yè)時能夠考上中?;蛑袔?,那一定家里燒了高香,自家祖墳冒了青煙。

  同樣,教育部門在對學校的教學成績進行評估時,對中專、中師的考量仍然是重點。

  也因如此,不少學校都在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尖子生,以期提升中專、中師的考取比例。

  中專,是中等專業(yè)技術學校的簡稱。

  中師,是中等師范學校的簡稱。

  與上高中不一樣,同學們上中專、中師的費用,包括生活費用等都是由國家承擔,而且三年學業(yè)期滿后國家包分配,自然也就成了吃“鐵飯碗”的公家人。

  反觀同時期的高中生,上學三年不但要家里出錢出力,畢業(yè)時能不能考上大學還是兩說之事。

  如果考不上大學再去復讀,則容易形成持久戰(zhàn)——李袁壩的袁俊生和袁孟君就是如此。

  甚至因為大學錄取比例很低的原因,有的連續(xù)復讀四五次,照樣考不上大學。

  十年寒窗苦讀,到頭來還得卷起鋪蓋回家務農,無疑于“竹籃打水一場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農民誰愿意?

  但再不愿意,只要心中存了那一點點希望,大部分的家長還是要咬緊牙關賭上一把——說不定孩子能夠考上大學呢。

  陽新初中的校長張良,就曾經在全校的師生大會上直言不諱的講道:“同學們,考上中專是你們的第一目標,其二是中師,三為高中,如果什么都考不上的,那就是笨蛋一個,一輩子只能在家務農、流汗水、盤糞球,沒出息!”

  不但如此,張校長還為所有在場的同學舉出實例——學校八六級的冉正文同學魚躍龍門,考上了建筑中專校。試想,如果冉正文同學中專畢業(yè)后,到一家建筑單位上班,再為父親承包出一塊工程,那將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父子搭配,一個做管理,一個帶人干活,成為萬元戶指日可待……

  在這里,我們姑且不論校長張良的觀點正確與否,但為了升學這一共同目標,全校師生的的確確是動起來了,而且動作還不小。

  首先是學校對上一年度的“八八級”畢業(yè)生進行了雪藏。

  有好幾名成績拔尖的同學,都被學校通過“因病留級”等合理方式辦理了留級手續(xù)。

  李袁壩的袁俊文和李正良就在此列。

  然后,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學校對八九級同學進行了重新分班。

  分班的原則,是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全年級排名前五十的同學無條件劃分為一個班。再加上八八級留級下來的六名拔尖生,總共五十六名同學組成初中八九級一班。

  由此,一班成為了陽新初中八九級的拳頭班級,它將代表整個陽新中學為了“升學率”而進行榮譽之戰(zhàn)。

  同時,為了確保拳頭班的教學質量,學校組建了有史以來最為精干的教師隊伍——比如校長張良親自擔任一班的化學老師,教學成績非常優(yōu)異的劉勇?lián)我话嗟陌嘀魅渭娼陶Z文老師等。

  至于八九級二班和三班,學校的考慮是如果在初三過程中,有個別學習成績特別突出的同學后來居上,可以臨時調配到一班。

  其他同學,盡量讓他們能夠拿到初中畢業(yè)證就可以了,這也是情非得已的無奈之舉……

  袁初冬上學期期末考試榮獲全年級第七名,順利的進入了陽新初中八九級拳頭班。

  原來三班與他一同進入拳頭班的同學有十幾名,包括張三清、鐘華、張良繼以及大眼睛的漂亮女生吳冬韻等人……

  進入拳頭班后,袁初冬倍感壓力。

  因為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班上人才輩出,他自身在三班時的優(yōu)勢蕩然無存。

  于是每天早上,袁初冬天起床的時間更早了,早得讓母親都感到心疼。

  而且星期天放假在家,他如果不把功課做的妥妥當當,是決計不會去干別的事情的。

  在這方面,父親和母親給了他最大限度的支持。除非萬不得已,袁林海和李淑芳不會去打擾兒子學習,更不會占用他的學習時間。

  但是,就算是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袁初冬仍然免不了受皮肉之苦。

  化學老師張良對拳頭班的同學們要求相當嚴苛。

  他規(guī)定,凡是留級下來的八八級同學,以及劃分班級后排名前十的應屆同學,如果平時的化學課測試達不到九十分以上,每差一分吃一片“竹子肉”。

  一學期下來,幾乎所有被“校長同志”劃分在列的同學都吃過“竹子肉”。

  袁初冬吃過兩次。

  一次是化學單元測驗只考了八十七分,另一次則是綜合練習時以一分之差只考了八十九分。

  “竹子肉”的疼痛和酸爽,讓袁初冬既感惱火,又不得不用盡所有心思去學好化學這門課程。

  以至于整個初三,他和同學們討論得最多的就是化學課。

  然而正當大部分同學忙于學業(yè)的時候,卻有少數(shù)同學開始掉隊——

  原八九級二班的郭從林和許燕剛分到拳頭班時,一個排位年級第二,一個年級第八。

  但早戀,卻讓兩人的學習成績一滑再滑。

  雖然發(fā)現(xiàn)問題的老師找兩人進行了多次談話,但無論老師們如何苦口婆心,郭從林和許燕打算一條路走到底。

  于是短短一個學期,原本極有希望升學的兩人,學習成績一個班上倒數(shù)第四,另一個倒數(shù)第七。

  學校也沒有辦法,便將這一情況分別通報給了郭從林和許燕同學的家長。

  奈何兩人仍是去意已決,哪怕是被家長責罵,被學校開除也在所不惜……

  但是最終,兩人因為各種客觀原因,沒能走到一起。

  袁初冬是在初中畢業(yè)那一年的暑假,偶然碰到過郭從林一次,那時的郭從林正在公路邊自家田地里干農活。

  再后來,郭從林出門打工。

  由于初中都未畢業(yè),文化程度低,找工作時四處碰壁,不得已去了一家建筑工地搬水泥。

  然而在一次工地事故中,郭從林被一根高空墜落的鋼管打斷雙腿,從此成了一名殘疾人……

  回想起曾經的同學郭從林,袁初冬不勝感慨。

  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系很好,剛分到拳頭班時兩人一見如故。

  “袁初冬,今天去學校公共食堂,還是去外面的私人食堂?”

  “袁初冬,聽說你們那邊的溪水河里有很多螃蟹?”

  “袁初冬,等初中畢業(yè)時,我能不能去你們家玩兩天……”

  往事歷歷在目,卻早已物是人非。

  在生活中,或許有人會埋怨命運的不公。

  然而命運有時候卻是相當公平的——一個人在應該奮斗的年齡沒有選擇去奮斗,而是貪圖安逸和享受,那么命運之神會毫不留情的將你拋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