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求學路迢迢。
在求學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特點和使命。
比如高中階段,明顯與初中時又不一樣。
所以在這里,請允許我們作簡要介紹,以便于對主人公和這群貧寒學子的高中生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進校不到半月,同學們開始適應(yīng)學校的節(jié)奏。
宿舍里,體育委員李俊波在床頭上放了一塊簡易鬧鐘。
每天早上五點半鬧鐘一響,李俊波等事先約好的幾名同學便提前起床,一道去操場上跑步晨練——袁初冬暫時還沒有參與進去,他迷戀早晨的被窩。
到了六點,學生宿舍的燈光統(tǒng)一亮起。
這個時候,袁初冬才跟著大部分同學急匆匆起床、急匆匆收拾打理,然后帶上書本,前往教室上早讀課……
校園的林蔭小道上,同學們邁開雙腳疾步而行。
晨風微微吹著,樹葉發(fā)出“沙沙”的聲響。
天邊隱隱約約透出一絲魚肚白,夜色還沒有完全褪去,而教室里卻已經(jīng)燈火通明……
班主任林若彬一般會提前進入教室。
進教室后也不說話,坐在講臺上觀察哪些同學先到,哪些同學后到。
再然后就是看著同學們早讀,偶爾背著雙手在教室的走廊里踱上一個來回,或者出聲提醒一下走神的同學認真看書。
也有部分任課老師會參加早讀課。
比如語文老師陳崗就來的比較頻繁,每周能有三四次——這是自然的,語文本來就是主課,而且大多數(shù)同學早讀時間都偏向于溫習語文。
等到早讀課結(jié)束的鈴聲一響,校園里就一下子鬧騰開了。
一個小時的早讀學習,同學們早已腹中空空,饑腸轆轆。
“呯呯嘭嘭……”
教室里便傳來碗筷碰撞的交響曲。
大家紛紛第一時間從課桌抽屜里拿出餐具,迅速起身跑出教室……
此時的操場上已經(jīng)是“人山人?!薄?p> 所有男同學幾乎無一例外,都在朝著食堂的方向努力奔跑。
女同學們則要矜持一些,但腳下的步伐明顯要比平常加快了不少。
沒辦法,肚子餓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同學們吃早餐的時間并不寬裕。
如果不抓緊點時間,萬一排在打飯隊伍的最后面,到頭來吃完早飯,連上個廁所的時間都顯得緊張。
所以,就算是在下雨天,同學們爭先恐后前往食堂買早餐的熱情仍然絲毫不減。
這就導致一頓早餐下來,不少同學的鞋幫上、褲腿上以至于腰身上全是污泥——都是在跑過學校的泥土操場時,深一腳淺一腳濺的。
可全校六七百名同學,同一時間下課,同一時間就餐,總得有同學排到隊列的最后。
而且學校唯一的食堂就那么大,售飯窗口全開也只有四個。
于是就派生出了早餐時有不自覺的同學插隊的現(xiàn)象。
這種現(xiàn)象如果不被理解和包容,女同學之間大不了埋怨兩句,男同學之間則很可能引發(fā)一場暴力沖突。
雖然都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但同校一場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排隊買飯而打架,還是年少不更事啊……
排隊打好早餐。
大部份同學為了節(jié)省時間,會直接蹲在食堂屋檐下或旁邊的空地上吃,吃完后再把碗筷帶回教室,方便中午下課直接到食堂。
早餐主要是米粥、饅頭、咸菜,偶爾配點花卷和素菜粉條包以供挑選。
但簡單的飯菜卻很可口,讓同學們多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其實,如果現(xiàn)在真的讓他們再回過頭去吃,味道肯定不咋滴。
吃過早餐,全天的學習正式拉開帷幕。
說到學習,同學們的心里是有些打鼓的。
因為入校這段時間以來,他們也了解到了學校最近幾屆高考的升學情況,基本上是每年只有兩三名同學考上大學,最多時也沒能超過四個。
最近的上屆,全校八九級應(yīng)屆三個班,加上一個補習班,總共兩百余名學生,僅僅只有兩人考上了大學。
這樣的升學率,實在是太低了。
而陽高高中作為孟君哥和小六哥的母校,袁初冬現(xiàn)在完全能夠感受到他們學習的不易和不得不參加三次高考的無奈……
因此,上完上午的課,匆匆吃過午飯后,袁初冬和朱勇勝多半會一起到教室里做會作業(yè),或者看上一會書——他們可不想剛進入高中校就把學習成績拉下。
實事上班上過半的同學都是如此。
午休時間過后,等到下午的課結(jié)束,同學們便能夠有相對自主安排的時間了。
此時,袁初冬可以拉上朱勇勝一起去操場上打籃球——受父親袁林海的影響,他喜歡這項運動。
上初中的時候沒有條件,別說能夠打籃球場,連摸籃球的機會也少之又少,現(xiàn)在總算可以上場了。
不過他和朱勝勇都沒有球鞋,只能穿著母親給自己做的布鞋。
但布鞋不耐磨,打不了幾次球,鞋底就會被磨穿或者鞋幫子前方被腳趾頭頂出一個大洞。
于是兩人干脆赤著腳在場上跑,可赤腳上場容易傷腳,最后兩人不得不各花了一塊五毛錢買了一雙黃膠鞋……
還有就是清洗衣服。
當天換下來的衣服肯定要當天洗掉,要不然宿舍里總共三十名同學,都把臟衣服堆積在房間里,豈不會臭氣熏天?
洗衣服有兩個地方。
其一是宿舍東邊的水井處,但此處不太方便,因為整個男生宿舍區(qū)的用水,幾乎都得從這口井里汲取。
其二是出校門去河里洗,但這比較花費時間,周末才行。
如果遇到周四,那就得打掃衛(wèi)生。
九二級一班除了負責本班教室和宿舍的衛(wèi)生以外,還承包了學校公共區(qū)域的一條路面和溝渠。
下午一放學,全班同學在生活委員王杰的帶領(lǐng)下,分工協(xié)作,拿著掃把、水桶、抹布和鐵鍬等,忙得不亦樂乎……
避開周四,有時候也和同學們約著一起上街。
陽高區(qū)的街道雖然比不上縣城,但與鄉(xiāng)鎮(zhèn)街道相比,在規(guī)模方面卻也大上了不少。
上街的時候,袁初冬主要是跟張三清、袁道軍、朱勝勇等人一起——因為目前入學的時間還不長,跟班上其他的新同學還不是很熟悉。
幾人買完所需物品后,如果沒有什么別的事情,便不慌不忙的在街道上晃蕩一陣,瞧瞧這,啾啾那,臨到晚飯時間,仍感意猶未盡。
繼續(xù)走上一會,就必須調(diào)轉(zhuǎn)頭回學校去了。
天色已近黃昏。
回往學校的公路上,人車開始稀少。
在公路的下方,一條小河波光粼粼,沿著公路繞過陽高街區(qū)向東流去。
袁初冬知道,這條河與李袁壩的溪水河同屬一條河流,因為父親袁林海出河打魚時,沿溪水河逆流而上,曾經(jīng)到過小姑家。
看著潺潺的河水,望著天邊那一輪落日,想起家里的父親和母親,袁初冬和同學們有時會感到有些惆悵……
是的,這些異地求學的貧寒學子們,進入高中校后就必須住校了,回家的時候也越來越少。
也因如此,他們要開始學會獨立生活了。
也要開始遠離親愛的父母,遠離可愛的家鄉(xiāng),遠離曾經(jīng)熟悉的山山水水了。
總有一天,他們留給故鄉(xiāng)的,將會是愈走愈遠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