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校園,少了秋日鄉(xiāng)村的寧靜,多了一份城市的繁華和喧囂。
而在這繁華和喧囂之下,縣城一中的高三學子們開始負重前行。
在這一點上,以補習的同學表現(xiàn)尤為明顯。
因為他們第一次高考落榜了,因為他們當中有一部分同學甚至不止復讀過一次……
也因如此,不少補習的同學加足馬力,過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求學生活。
我們當然不能對他們的這種行為有任何的負面評價或苛責之舉。
將心比心,都是加冠志學之年,都是不服輸?shù)哪挲g,誰的青春愿意輸在起跑線上呢?
但同樣作為補習生的袁初冬,貌似還能輕松一陣。
因為進入應(yīng)屆班不久,他便很好的融入到了班級的良好氛圍之中……
九三級一班的班主任羅老師是北師大的高材生,別看他已經(jīng)四十幾歲,思想?yún)s相當開明。
在對班級的管理方面,他把管理權(quán)限更多的移交到了同學們手里,以此培養(yǎng)大家的組織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羅老師也少了幾分嚴厲,多了幾分寬容和循循善誘,效果出奇的好。
同學們更是充滿了活力與朝氣。
中午午休過后,下午第一堂課開始之前,音樂委員蔡江鈴總會帶領(lǐng)同學們唱一首歌曲提振精氣神。
歌曲不分類別,《只要你過的比我好》、《大?!贰ⅰ蹲屛覛g喜讓我憂》等等都是當時的主打曲目。
而且由于肖玉是班長的緣故,袁初冬理所當然的成了班級管理的重要一員,并積極參與其中。
開校不久,連同補習班在內(nèi),高三年級十一個班進行了一次籃球?qū)官?,袁初冬作為班上的絕對主力,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十一月初的全校冬季運動會,袁初冬發(fā)揮優(yōu)勢,在短跑和跳高兩個項目上為班級作出了貢獻,也贏得了班上同學的掌聲。
同學們的日常交往也是不拘小節(jié)。
羅老師的女兒羅小萍,在班上是出了名的“女俠”風范。
課間十分鐘休息時間,她經(jīng)常找著袁初冬掰手腕,說要鍛煉自己的手部力量。
袁初冬剛開始很覺尷尬,哪有女同學跟男同學掰手腕的道理?
頭一回見!
但羅小萍同學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每次都是笑嘻嘻的過來,讓他無法拒絕。
然而,掰手腕這事,一介文弱女生哪是袁初冬的對手?
可是我們可愛的羅小萍同學會“耍賴”,每次都用兩只手,兩只手不行便恨不得把整個身體全壓上去,這讓圍觀的同學差點笑岔了氣。
女同學何彥靈是體育特長生,主修的跳遠項目對腿部的爆發(fā)力要求比較高。
知道袁初冬彈跳力不錯后,就時常找袁初冬探討一些腿部發(fā)力技巧,袁初冬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同桌黎建國來自縣城城關(guān)。
每過一段時間的周末,黎建國就會從家里帶出一口鐵鍋,叫上班上四五個同學,一起去學校附近的山頭上煮湯圓。
煮湯圓時,袁初冬、肖玉和黃瑋是屬于被邀請的常客。
湯圓精致小巧,里面包的餡是糖和黑芝麻,跟同學們農(nóng)村老家自制的湯圓完全不一樣,味道確實不錯,大家吃得贊不絕口。
陳艾彬也是班上的補習生,高考成績離??凭€只差五分。
剛進入班級時,曾經(jīng)對自己沒能應(yīng)屆考取大學耿耿于懷,心情很是郁悶,但在班上呆了一段時間后,性情豁然開朗。
與袁初冬也漸漸熟識,兩人說話頗為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
除了班級氛圍良好,班上任課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重點,也與陽高高中截然不同,讓袁初冬受益匪淺。
其實,無論是普高,還是縣城一中這樣的重點高中,同學們學習的書本肯定是完全一樣的。
但區(qū)別在于,縣城一中的老師們針對課本上的每一個知識考點,更為注重讓同學們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靈活應(yīng)用。
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區(qū)別,不外乎兩個原因。
首先是在老師的綜合水平上,縣城一中的老師在學歷與水準、視野與眼界,以及對高考知識點的把握和判斷等方面,明顯要更勝一籌。
其次是生源的差別。
同學們初中畢業(yè),除去考取中專、中師的部分,每年中考全縣最為優(yōu)秀、分數(shù)最高的同學,幾乎全都匯聚到了縣城一中。
有了優(yōu)質(zhì)生源,老師們教學起來自然更為得心應(yīng)手。
而且兩相比較,縣城一中的應(yīng)屆生基本功也更扎實,知識面也更寬廣,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比如在知識點的總結(jié)和應(yīng)用上,一個基本的套路,袁初冬不少時候要折騰半天才能得出結(jié)論,而應(yīng)屆生們卻能直接拿來運用……
因而,縣城一中每年高考的升學率,遠遠高于同縣其他普通高中,也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不僅如此,縣城一中每年還有自己的“保送生”名額。
所謂保送生,是指學校學習成績特別優(yōu)秀的高三同學,可以不用經(jīng)過高考,由學校推薦直接進入指定的大學就讀。
現(xiàn)如今,縣城一中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
面向大學的保送名額也水漲船高——不但大部分省內(nèi)的重點大學都可以保送,連北大和清華這兩所國內(nèi)頂級名校也伸來了“橄欖枝”。
聽老師和同學們講,去年學校就成功保送了一名北大生和清華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的九三屆也至少各有一個名額。
遺憾的是,保送的對象只是針對應(yīng)屆畢業(yè)的同學,復讀的同學并不在此列……
學期過半的時候,學校組織了期中考試。
整個高三年級,除了文理有別之外,試卷和題目不分應(yīng)屆和往屆統(tǒng)一測試,測試過后還會進行強制性排名。
這一舉措是學校的“慣例”,目的是要讓同學們清楚的認識到彼此之間的差距,趁高考“為時尚早”能夠知恥而后勇,迎頭趕上。
而至此之后到高考,學校和班級便不會再對任何考試進行排名,各班只需針對單個同學、單科成績“對癥下藥”。
“要半期考試了么?”
袁初冬感覺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考試期間,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次高考大考的他沉著應(yīng)對,自我感覺發(fā)揮得還比較正常。
三天后,考試成績公布。
在全校所有理科補習生排名中,袁初冬考試成績總分名列第二,與第一名相差兩點五分,算是不錯。
而在所屬的九三級一班,袁初冬僅僅排在全班第四,這讓他不得不感嘆和佩服這些應(yīng)屆同學的學習能力。
更讓他吃驚的是,班上的第一學霸萬勝一,考試成績居然比第二名多出了近十五分,比自己這個“全班第四”多出了整整二十二分,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要知道,這還只是高三上學期的前半程啊。
而關(guān)于高三補習生和應(yīng)屆生的差別,相信不少讀者朋友比筆者本人更加了解。
如果在高三上學期,補習生和應(yīng)屆生“同臺競技”,補習生是肯定占有一定優(yōu)勢的,因為補習生在補習復讀之前,已經(jīng)把高三課程完整的學過一遍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高三下學期臨近高考,補習生的這種優(yōu)勢會慢慢減少甚至完全消失。
反之,不少應(yīng)屆生會逐漸趕上,直至逆襲超越,特別是縣城一中這樣的重點高中,應(yīng)屆生反超補習生更是一種常態(tài)。
為何?
這與學生本身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天賦等有密切關(guān)系……
袁初冬坐在座位上看著自己的考試成績,抬手撓了撓后腦勺,終于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隨即又露出堅毅的眼神——
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是否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