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物,與御風原理相似,均是通過念力控制物體的手段。
最簡單的御物手段,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比如端起杯子喝水,搬桌子,踢球。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在動物眼里,已經(jīng)接近神通。所以,人也叫“類神”——類似或接近神的高等動物。
再高級一點,開汽車,坐飛機,這些是超出軀體本身所具有的功能,通過直接控制另一個物體而達到一個目的。
再高級一點,傳統(tǒng)武術里有“聲打”的功夫,即在特定情境下,當對方精神跌入我的控制時,通過聲音打擊敵人?!蔼{吼功”原理即使如此,通過巨大聲波對敵人產(chǎn)生精神和肉體的創(chuàng)傷。再比如,吹滅蠟燭,這是駕馭空氣而達到目的。
再高級一點,間接通過一種東西控制另一個東西。比如“隔空取物”、“隔山打?!?。
袁賀明把此女子的隔空取物錯認為妖法,其實也是御物的一種。再往上,駕馭周圍氣體實現(xiàn)飛行,如袁賀明初學的“風縱術”,高級階段可達到列子御風而行的效果。再比如劍仙的御劍飛行,能人異士的水上漂、草上飛輕功。
再高級一點,影響一地之天氣變化,氣候變遷,物種的生長,如“呼風喚雨”。如莊子《逍遙游》篇記載的姑射神人,“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當神人精神凝聚,所在之地萬物無災無病,谷物自然生長成熟。此時,已與天地造化合二為一。
人們往往把自己不理解的、沒掌握的技術手段認為是妖法。
袁賀明此時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倘若兩年后的袁賀明,再回首看今天的自己時,會覺得有點幼稚可笑。可是,人都是一步一步成長的,不是嗎?
聽到袁賀明讓自己自報名號,女子嬌叱一聲,說道:“聽好了!姑奶奶叫符靈!”
“茯苓?你是中藥成精?”袁賀明問道。
“啊呸!你誠心氣我吧?玉佩還給你。”符靈一揚手,再次把玉佩丟過來。袁賀明這次沒有把玉佩系在腰間,而是牢牢攥在了手里。
黃圭說道:“敢問符靈姑娘,為何盜我們的東西?”
符靈站起身,說道:“別用‘盜’這個詞,我不是原物奉還嗎?是借,暫借!”
“好好好,是借。那為什么借我的玉佩呢?”袁賀明向前一步,問道。
此時,火光映照的三人的身影,投射在身后的樹干上,影影綽綽。袁賀明看見女子皮膚白皙,膚如凝脂,不由得軟下心來,說話也比剛才溫柔了幾分。
符靈說道:“其實,我引你們過來,確實是有事相求……”
黃圭聽到符靈說引他們過來,以為周圍有埋伏,瞬間將罡氣布滿全身,以預防不測。神識向周圍探及百米,可是,又沒有察覺周圍的危險,只能感覺到周圍植物地下隱隱待發(fā)的生機。
符靈幽幽嘆了口氣,接著說道:“其實我意不在玉佩,只是想引你們過來聽我說。倘若在站臺,我告訴你們我的事情,你們也沒有心思聽,甚至會以為我精神有問題。剛剛你們左一個‘賊’,右一個‘偷’,委實讓人不高興。
“我確實是有事相求。我爺爺中了蠱毒,夜夜哀嚎難以入睡。因為看到你……”說到這里指了指袁賀明。
袁賀明說:“我叫袁賀明,他叫黃圭。你繼續(xù)說。”
符靈接著說道:“因為看到你腰間玉佩,想起爺爺說過,有個軒轅宮,道術與醫(yī)術冠絕當世,應該能解除他的蠱毒?!?p> 黃圭說道:“近幾十年本門隱世不出,幾乎沒有世人知道本門的存在。你爺爺又如何得知本門?”
符靈娥眉顰蹙,說道:“實不相瞞,我出身于盜門……”正要說下去,袁賀明心直口快,打斷她的話,問道:“道門?哪一支的?修什么法術?祖師爺是誰?傳承什么法脈?”
在火光映照之下,符靈臉有點紅,接著說道:“此盜門非彼道門。本派祖師為唐朝妙手空空兒,曾于世間露過一鱗半爪,驚了世人,被人記錄進了傳奇小說。
“從祖師空空兒傳承至今,已經(jīng)四十六代。我們與世間小賊不同,不干偷雞摸狗、逾墻鉆穴的勾當。到我爺爺是第四十五代。我爺爺年輕時,與同伴聽聞湘西有玉竹現(xiàn)世,就一同前往。
“玉竹是玉質的竹子,并非中藥中的葳蕤,本來是夜郎國的鎮(zhèn)國之寶。夜郎國從漢武帝時進入中原人的史書記載,為我漢人所知,到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國與他國混戰(zhàn),拒絕聽從漢成帝調解,被滅國。
“滅國后族人有一部分攜帶鎮(zhèn)國之寶玉竹逃至湘西,后與當?shù)赝ɑ椋[沒在歷史里。大約在五六十年前,當時時局動蕩。聽說夜郎國的玉竹又出現(xiàn)了,我爺爺就跟幾個同伴去調查。后來不小心中了當?shù)匚捉痰脑{咒和蠱毒,爺爺?shù)耐楸M數(shù)身亡,只有我爺爺逃了出來。
“爺爺他中的是金蠶蠱,白天不發(fā)作,到夜間感覺百蟲噬心,疼痛沒有片刻終止,雙腿又好像浸入冰窟里,青紫冷痛,不能下地行動,火烤也不能緩解。因此徹夜哀嚎……”
聽到這里,黃圭和袁賀明身上不禁打了個寒噤。
符靈繼續(xù)說道:“爺爺還受了詛咒——壽命比之常人多了一甲子六十年,且絕后,為了多受六十年的痛苦。我爸媽在我出生后百日就暴病身故,我是由我爺爺帶大的。自小聽見爺爺夜里的痛苦,感同身受。
“爺爺跟我說,他更小的時候,曾遇見一個青袍老者。告訴他,以后他可能有一劫,此劫只有軒轅宮的人能幫他度過。年代久遠,爺爺不記得老者面容,只記得他腰間玉佩的樣子,上面有卦象。爺爺對周易不很了解,隱約記得好像是‘謙’卦還是‘剝’卦。
“這些年我到處走,尋找這種玉佩。老天爺可憐我,在你們臨下火車取行李時,你的玉佩露出來讓我看見了。后面我便跟著你們下了車,借來玉佩,找個無人的地方仔細研究,把你們引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