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予面對境況,兩難起來,想起自己下山的目的,只怕完后還要花更多的盤纏,能有點銀錢傍身,總不至于流離失所,餓著肚子在街上游蕩。
梔予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我就愛財了?!?p> 王嫣然欣慰道,
“如今你是我的恩人,恩情恰似捏土再造,這些黃白之物都是些俗物,還只怕不夠報答你的恩情?!?p> 梔予連忙推辭,
“這些已經(jīng)很夠了,不必再添了?!?p> 王嫣然握住梔予的手,眼中有掩不住的淚光,卻是笑著的,
“梔予,你不僅僅是恩人,也是我的朋友,后天的宴會,我也要把你帶給大家看看,讓大家都知道,我的病是你治好的?!?p> ————
綠葉青跗映丹萼,粼粼湖色,亭紅竹筵,列席兩行于溪流之間,溪流彎彎曲曲直通湖中。
女子們列席在左,男子在右,而其中都有騰空搭起的竹簾阻隔,唯一能和對面連通的只有那條小溪流。
王嫣然戴著椎帽,與梔予坐在不顯眼的位置。
眾人三三兩兩地圍坐,討論著今日簪會將會出現(xiàn)的簪子。
漢州城是出名的花簪城,因為地處偏南,依山傍水,四季如春,一年到頭都有數(shù)不清的花卉盛開,而礦山亦奇多,能工巧匠劈山得玉,雕琢成各色花卉的模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行業(yè),漢州城有了越來越多的能人,拜師成業(yè),代代相傳,發(fā)揚踔厲,使得漢州城出品的花簪遠遠比別的地方要栩栩如生,精美絕倫。
故而漢州城也被稱作是簪城,王家亦是由此發(fā)家。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漢州城格外追崇戴花簪時能如十二花神般絕美的秀發(fā)。
而頭發(fā)生得不好的人,便格外受人排斥,更別說是像王嫣然那般沒有頭發(fā)的了。
而最讓旁人覺得可笑的是,王嫣然自己家就是賣花簪發(fā)家,于是在漢州城,王嫣然的事情便常常被人拿出來當做茶余飯后的笑料,漢州城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做簪起家的大富商王家有一個沒頭發(fā)的獨生女兒。
為此,這些年來,王嫣然幾乎受盡嘲笑和諷刺。
“今日的花簪是哪家的?”
“城西的垂玉坊、慕春摘,城北的懷玨樓,城東的窺玉記,四大琢玉世家全都在呢?!?p> “那可真是厲害,吳姐姐家竟然能請到四大世家的新簪,平時唯一能夠看見四大事家同臺的,也就是每年成玉會的時候了,在私下舉宴的時候,還真沒有看見過四大世家玉飾同臺?!?p> 旁邊卻有人發(fā)笑一聲,
“這可不是今天的重點。”
旁邊的人好奇,
“今日的目的不就是看簪子嗎?”
那人眉下一顆黑痣,墨發(fā)如瀑,長相略妖,拿著扇子掩住嘴輕笑一聲,
“這當然不同。”
“吳姐姐可不是商會那些老古董,只知道把簪子擺在案臺上,叫人就這樣干巴巴地看?!?p> 旁邊青衣的小姑娘好奇,
“那要怎么樣,以往的賞簪宴會不都這樣嗎?”
薛嘉塵發(fā)笑一聲,
“真是愚笨?!?p> 薛嘉塵學舞的身段,腰肢格外柔軟,輕輕柔柔地一擺手,扶了扶發(fā)髻,
“吳姐姐別出心裁,讓每一位東家都請了人,戴上這些簪子,在宴席上走一回,給眾人看看?!?p> “慕春摘向來是做些妖妖嬈嬈的式樣,好人家的姑娘向來是不怎么買的,慕春摘這次也就不扭扭捏捏的,直接請了萬花樓的花魁,而懷玨樓的是明公子的親妹妹,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明婉,至于這窺玉記嘛,做簪子平平無奇,素來是喜歡那些無聊的婦人,想必也會請些不知變通,死板無趣的婦人來。”
旁邊的小姑娘好奇道,
“那垂玉坊呢?”
薛嘉塵卻忽然抬眸向入口看去,瞬間變了笑顏,喜笑顏開地同來人打招呼,
“吳姐姐!”
吳雍善姿態(tài)大方,面容溫厚不張揚,步步行來皆是大家閨秀的風范,端莊嫻雅,長相亦是溫和矜雅,眉眼入畫,唇滿齒白,在人群之中很是出眾。
吳雍善行來,與薛嘉塵坐下。
薛嘉塵迫不及待地和吳雍善說著小話,全然將剛剛那個同她說話的姑娘拋在腦后。
那個姑娘只能是郁悶地看向別處。
不知不覺,人已經(jīng)來齊了,而簪子都被用托盤呈上,上面蓋了一層紅布,難以識其廬山真面目。
眾人目光不時在那些簪子上面流轉,雖然看不見,但也都十分好奇。
梔予也好奇得很,不知道那些紅布下面的花簪到底長什么樣子。
之前她和嫣然在隨便去的一家玉樓里,都能看見許多極好看的樣式。
要不是特地去看,她都想象不到簪子原來還能有這么多樣式。
這些被放在宴會上讓大家一同觀賞的簪子,想必是從許多簪子之中選出來的佼佼者,許是比之前她見過的那些還要好看。
真不知道今日能看見什么模樣的簪子。
吳老爺說了一通場面話,很快就開始了宴會。
雖然大家都在用膳對飲閑聊,其實心思都放在了那些尚且未見廬山真面目的簪子上,一個個的眼神都止不住往臺上瞟。
吳老爺見吊足了諸人的胃口,便心有成算地讓丫鬟都把那些托盤一個個拿起來。
依次著云襪在溪流邊上站定。
最先亮相的是慕春摘的花簪。
將極其稀有的墨玉做成了一枚華勝樣式,而其中有一些白色的雜色,全都被巧匠別出心裁地雕刻成云紋,其中鏤空,乍一看,竟仿佛是女子裸背而臥的背影。
雖然慕春摘的心思有些下流了,但眾人卻沒有辦法反駁這只簪子,因為這簪子將雜色變成了亮點,而且極其具象地將具體的物象表現(xiàn)出來,巧思極珍奇,倘若不是因為這一份巧思的話,這一塊極其罕有的墨玉就要因為這明顯的雜色而廢掉。
只從做簪的眼光來說,這一支簪子簡直是神來之筆,若不是這位工匠,若不是這一塊雜色形態(tài)特殊的玉,決不能成就這樣一支簪子。
而且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樣玉料。
那這一支簪子就是世上僅有的一支。
但這意態(tài),真的未免太下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