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亂世書童

第七十四章 彈劾

亂世書童 齋殆 2134 2020-06-07 09:39:06

  朝會開始,按慣例先由鴻臚寺官員率先出班,向皇帝奏報入京謝恩和離京請恩官員的人數(shù)和名單,趙禥對此并不感興趣,聽罷只是揮揮手,鴻臚寺官員便識趣的退回班中,那些官員就只能在午門外遙行三拜九叩之禮,然后該干嘛就干嘛去。

  等了一會兒,見無人出列奏事,趙禥輕咳一聲,一旁的太監(jiān)立刻尖著嗓子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p>  大殿中靜悄悄的落針可聞,不少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向前方的賈似道,而賈似道則是端坐在繡墩上,眼皮低垂一言不發(fā)。

  又等了一會,就在皇帝準備宣布退朝時,殿中突然有人高叫道:“陛下,臣監(jiān)察御史方回有本上奏。”

  話音未落,后排走出一位三十來歲的官員,看品秩只是個從七品,按說這種品秩的官員是沒資格參加朝會的,更遑論堂而皇之的站在大慶殿中。

  但御史卻不受品秩限止,哪怕是最小的從八品御史也可以上殿奏事。

  皇帝趙禥一向耽于酒色,心思早不在朝堂上了,只盼著早點退朝,現(xiàn)在卻被一個小官給拖住了,不由眉頭微皺。

  “陛下,臣彈劾平章軍國重事賈似道。”方回一出口就是石破天驚,驚得龍椅上的趙禥身子晃了一下。

  好戲要上演了!大殿中不少官員偷偷交換著眼色,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方回,休得胡言!周公乃國之棟梁,豈是你能彈劾的?還不速速退下!”身為方回頂頭上司的陳宜中厲聲呵斥。

  “陳大人”方回看著陳宜中,不卑不亢道:“御史的職責本就是監(jiān)察百官,無論官職大小均在監(jiān)察范圍內,我朝自仁宗皇帝以來,御史便可風聞奏事,下官又如何彈劾不得?”

  自宋仁宗開創(chuàng)了御史可風聞奏事的先河后,宋代御史就吊炸天了,看誰不順眼就噴誰,而且都不用證據(jù),聽到風就是雨,要不怎么叫風聞奏事呢?

  北宋時期,許多朝廷重臣就吃了這個虧,最著名的就是歐陽修,被御史彈劾為老不尊,和兒媳婦關系不清不楚,氣得歐陽修連上三道本章要求查清事實,還自己一個清白。

  仁宗皇帝也好奇,便問御史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御史說我是風聞的。仁宗皇帝說就是風聞的也得有個出處啊,你是聽誰說的?御史嘴一撇,管他誰說的呢,咱就是風聞奏事。

  仁宗皇帝問了半天也沒問出個結果來,最后只好把這名御史調離御史臺,趕到外地做了個知州,而歐陽修卻背了個污名,連宰相也當不成了。

  北宋期間,不少聲名顯赫的宰相都被御史們噴得體無完膚,不得不從宰相之位退了下來,比較有名就有范仲淹、歐陽修、韓琦、文彥博、富弼、王安石……等等。

  而宋室南渡后,宰相們就學精了,大量培植親信進入御史臺,把御史變成了自己手中的工具,既可攻擊政敵,又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都說北宋無將、南宋無相,整個南宋期間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宰相,和北宋時期群相璀璨奪目的情景無法相比,但有一點,南宋的宰相就比北宋的宰相做得好,那就是對御史的控制。

  方回的出場出乎不少人的意料,這廝對賈似道十分巴結,曾以《梅花百詠》獻媚于賈似道,平素“周公、周公”叫得那叫一個肉麻,按理說是最不可能彈劾賈似道的,這家伙今天怎么了,莫不是腦子壞掉了?

  方回捧著一卷帛書,上前沉聲道:“陛下,臣這里有八十三名太學生的聯(lián)名上書,俱言賈相變亂紀綱、毒害生靈,神人共憤,以干天譴?!?p>  說罷,緩緩在御臺前跪下,雙手將帛書托過頭頂。

  御前太監(jiān)走下御臺,從方回手中接過帛書,呈放在皇帝趙禥的案前。

  趙禥展開帛書仔細看了起來,果然有八十三名太學生的簽名,最先三人是葉李、康棣和林景熙。

  再看內容是觸目驚心,列舉了賈似道一大串丑事,什么強搶民女、殺人奪妻、在葛嶺安置佳麗三千日夜淫樂,甚至連老嫗尼姑也不放過,還有什么掘墳開棺、殺人奪寶等等一大堆,最后還附了一本小冊子。

  趙禥拿起小冊子,見封面四個大字“倩女幽魂”,不免有些狐疑,看名字像是個話本,怎的拿到朝堂上來,難不成是給朕解悶的?這成何體統(tǒng)!

  皇帝正要訓斥方回,手中卻不知不覺展開了小冊子,不經意的看了看,頓時就被其中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龍椅上,皇帝趙禥捧著小冊子一會兒癡癡傻笑,一會兒淚眼婆娑,一會兒又咬牙切齒,表情十分豐富。

  下方一干朝臣有人怒視著方回、有人在暗自偷笑、還有人是一臉的茫然,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

  終于,皇帝合上小冊子,轉頭看向賈似道,目光有些復雜。

  而賈似道卻如老僧入定一般,眼皮低垂端坐在繡墩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師……師臣”趙禥有指了指龍案上的帛書,用征詢的口吻道,“要不您老也看看?”

  賈似道從繡墩上站起,朝御臺上有皇帝欠身道:“陛下不必如此,此事當由陛下圣裁?!?p>  說罷,重新坐回到繡墩上一言不發(fā),臉上無悲無喜。

  “朕……”趙禥有點不知所措,茫然的望著臺下一眾大臣。

  就在趙禥彷徨之際,陳宜中關鍵時刻出來救場,出班奏道:“陛下,太學生罔顧事實,以道聽途說之言肆意攻訐周公,其背后肯定有人指使。周公國之棟梁,朝中不可一日無周公,否則就是自毀長城,請陛下明鑒。”

  趙禥聞言豁然開朗,點頭道:“陳愛卿言之有理,是朕的不是,差點著了別人的道?!?p>  說到這里,趙禥看向群臣,厲聲道:“國子監(jiān)祭酒何在?”

  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者應聲而出:“老臣在?!?p>  趙禥將太學生的聯(lián)名信往下一扔:“調查一下,將領頭鬧事的褫奪太學生資格,逐出國子監(jiān),其余之人就……就安撫一下吧。”

  “老臣尊旨。”國子監(jiān)祭酒彎腰撿起那封帛書,退到一旁。

  趙禥又看了眼下方還在跪著的方回,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辦,只得嘆道:“你且退下,聽候處置?!?p>  做完這些,趙禥才看向賈似道,溫聲道:“師臣覺得這樣處置可行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