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馬先生……”
“叫我馬可吧,我也是你們節(jié)目的忠實聽眾?!瘪R可笑道。
柴槿剛開口就被打斷,只能笑道:“好的?!?p> 心里卻在想,這小子的攻擊力很強(qiáng)啊,自己還沒發(fā)難呢,他倒是先來個下馬威。
不就是想證明自己很老練嗎,應(yīng)該是心虛了。
她做《夜色溫柔》有一段時間了,這個年紀(jì)的男生,在她面前都是乖寶寶,姐姐叫個不停,很少有這么跳的。
而她,則是他們的人生導(dǎo)師,心靈慰籍專家。
自認(rèn)為很了解這個群體。
既然如此,那就別怪姐姐不客氣喔。
“馬可,當(dāng)你知道自己作文拿滿分的時候,是什么心情?”
“松了一口氣?!?p> “我沒聽懂,正常來說不應(yīng)該是很激動嗎?”
“開心有,但激動談不上。”
“為什么呢?”
柴槿覺得,不帶這樣裝逼的,有點過分了啊。
“因為我的目標(biāo)就是拿高分,數(shù)學(xué)連及格都難。我考語文有個習(xí)慣,一定從分最高的開始做起。”
“你認(rèn)為自己會拿高分?”柴槿追問道,以為找到了破綻。
“我覺得有很大的可能性,因為我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概念和詞匯,逆淘汰。”
“僅僅因為這個?”
“這個不夠嗎,高考作文就得有新意,你要知道閱卷老師一天要看多少作文嗎,會審美疲勞的?!?p> “倒也對?!?p> 接著又聊了幾句關(guān)于高分作文審題分析之類,算是節(jié)目的開胃菜。
柴槿的大眼睛,一直盯著馬可,不斷點頭。
此時她已經(jīng)覺得馬可的確是有點才華的,回答問題邏輯嚴(yán)謹(jǐn)。
“你看了那些對你批評的文章嗎?”
“很多,你指的哪一條?”
“那我一條條的問?”
“沒問題?!?p> 柴槿的眼神和語氣開始變得狡黠起來。
她有很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從剛才只針對節(jié)目受眾的提問,關(guān)于高考之類不痛不癢的話題,突然話鋒一轉(zhuǎn),開始犀利起來。
畢竟馬可的年紀(jì)小,不可能像老油條那樣沉得住氣,是騾子是馬,得牽出來遛遛不是。
“有位知名老作家說,你的文章其實非常稚嫩,對社會問題沒有實際意義?!?p> “是的,我承認(rèn)?!?p> “啊,就這樣?”
“就這樣,我才18歲,稚嫩是理所當(dāng)然的。”
柴槿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駁。
“還有人說,你的文章模仿痕跡重?!?p> “是的,我承認(rèn)?!?p> “就這樣?”
“就這樣,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從模仿開始,比如表演,書法,繪畫,走路,說話,錢老是大師,他的《圍城》《人鬼獸》都是我喜歡的風(fēng)格,模仿是本能。”
“第三個問題,有人指責(zé)你在高考之前就拿到了作文題目,否則你的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用詞如此精妙,觀點如此鮮明?!?p> “他可能不知道作文也是可以打草稿的。如果他沒證據(jù),那就是信口雌黃,而不應(yīng)該讓我自證清白。如果他有證據(jù),不應(yīng)該責(zé)問出卷的部門嗎?還是他壓根就不敢?!?p> “你沒有別的想解釋嗎?”
“沒有?!?p> 柴槿覺得自己采訪之前的功課白做了。
她看過馬可的文章,那可是相當(dāng)犀利,表達(dá)欲很強(qiáng),本以為馬可會大肆辯解,從而露出馬腳。
有才華的年輕人,都是心高氣傲嘛。
但馬可一副你們都說得對,我就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高考生,讓人無從下嘴啊。
那作文是怎么寫出來的。
“馬可,我覺得你的性格和文章有很大的出入,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柴槿問道。
這就是在很明顯的懷疑,這文章不是你丫寫的。
馬可其實也在等她的問題升華,聊天采訪也是要有節(jié)奏感的。
他剛開始就是化解柴槿的氣勢,讓她的攻擊打在棉花上,最后氣急敗壞提問時,再予以反擊。
如果每個問題,馬可都要予以反駁,就會將矛盾爭吵持續(xù)下去,還讓觀眾聽著反感,這不是他想要的。
他想要爭取大多數(shù),而不是那幾個靠寫時評維生的。
他也想終結(jié)這個話題,自己都快火得燒眉毛了。
“你說得對。”馬可淡定地回道。
柴槿:???
這他么是什么套路。
“不好意思,我對在哪里?”柴槿笑道。
“所有質(zhì)疑罵我的人,都犯了一個基本的錯誤?!?p> 馬可開始占據(jù)話題主動權(quán)。
“什么錯誤?”
“那就是把《論逆淘汰》當(dāng)做一篇針砭時弊的雜文,而不是一篇高考作文?!?p> “我好像有點懂你的意思,請繼續(xù)?!?p> “當(dāng)我在考場,拿到試卷,找到作文題,我腦海里想的是什么呢?”
“嗯?”
“分?jǐn)?shù),分?jǐn)?shù),分?jǐn)?shù),還是分?jǐn)?shù),我不在乎這世界怎么運(yùn)轉(zhuǎn),有哪些弊端,在那一刻我只在乎分?jǐn)?shù),因此我要審題,要揣摩出題老師的心理,然后再投其所好的寫出高分作文,我甚至還打過草稿修改辭藻?!?p> “其實就是這么簡單,一切目標(biāo)都很清晰,拿高分。而那些批評甚至抹黑我的人,硬是給我加了一個天才少年的帽子,然后再摘掉圍攻,這是他們有病,不是我的問題?!?p> 柴槿有點被馬可的回答震驚了。
他是如此功利真實,比那些評論他的知識分子坦誠多了。
那些人在談?wù)擇R可的時候,大多都是在顯擺自己有多厲害,對這個社會看得多清楚。
而馬可寫出了這么牛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足以警醒社會的新概念——逆淘汰。
僅僅是為了拿高分。
柴槿點點頭,回道:“馬可,你的確是點醒了我,之前因為這個話題過熱,我被帶偏了,其實你本來就是一個高考生嘛?!?p> “謝謝,你說得對?!?p> “呵呵,別再這樣了,否則我都不知道該問什么問題。”柴槿笑道。
“槿姐,您繼續(xù)問,我不回避任何問題?!?p> “你是怎么想到逆淘汰這個詞呢?”
“我在高考前,參加過京戲的校考,差點因為我從小干活,骨骼有點變形而淘汰,我當(dāng)時著急且憤怒,后來死皮賴臉的展示才藝,才獲得老師們的認(rèn)同?!?p> “所以,你認(rèn)為你將來是一個好演員?如果被淘汰,是錯誤的。”
“沒錯,我會努力,時間會證明?!?p> 馬可只對拍戲有興趣,其他的都是扯淡,因此他必須樹立自己在聽眾心中的形象。
這些有文化的同齡人,以后將是自己的死忠粉,票房的最大貢獻(xiàn)者。
“最后一個問題,你覺得我們的社會,該如何避免進(jìn)入逆淘汰的惡性循環(huán)?”
柴槿已經(jīng)認(rèn)同了馬可,將很多沒啥意義,但尖酸刻薄的問題給劃掉了。
“這才是那些知識分子應(yīng)該討論的問題,而不是攻擊我,我對這個世界了解得還不夠,只是根據(jù)漫畫提出了自己的觀察,剩下的不是我能解決的。”
“只有拿骨鋸的醫(yī)生,才能決定到底截哪條腿?!瘪R可補(bǔ)充道。
這句話又讓柴槿佩服得五體投地。
眼前的小男孩,果真是有些東西的。
“好的,謝謝您接收我們《夜色溫柔》的采訪,如果將來出了影視作品,我承諾向數(shù)千萬年輕聽眾做免費(fèi)宣傳?!?p> 馬可總算是松了口氣,連忙留下她的聯(lián)系方式。
他以前也觀察過某個青年作家面對這種危機(jī)的處理,不是太好。
要么瘋狂強(qiáng)懟,要么手忙腳亂,到最后亂成一鍋粥,只能互相問候爹娘。
一個公眾人物是不能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