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徐府。
幾十名徐家子弟,逐個跟老太爺請過安,這才誠惶誠恐地退去。一座正堂里,清一色儒冠長袍、手拈耐冬花的徐家人魚貫而入、又魚貫而出,秩序井然,仿佛是一場微縮版的皇家朝會。
大漢朝中,門閥豪族無數(shù),但據(jù)有識之士評點,其中大半都紈绔頻出、家教斷絕,已經(jīng)顯現(xiàn)衰頹的末世之相,而能從數(shù)百年前一直興盛到今日的,更是少之又少。
河東裴家算一個,金陵徐家又算一個。
如果說裴家是千百年來都不曾衰落的傳統(tǒng)豪族,那金陵徐家就是時起時落、命途多舛的坎坷門閥。
金陵徐家,本是潁川徐家的分家,在主家破敗以后,卻出乎眾人預料,一直堅挺延續(xù)至今,最終變?yōu)樘煜滦焓系淖谥鳌?p> 最輝煌時,金陵徐家曾在大漢三公九卿中占據(jù)八席,以一家獨攬朝政大局;
最衰落時,金陵徐家?guī)缀跞夷卸《极@罪流放,但最終還是撐住了一口氣。
此前的若干年里,徐家本已逐漸走向衰落,就在人們以為這個金陵豪族,終于要落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時,整整一輩年輕徐家人又異軍突起,將徐家重新振興,讓徐家走進了興旺發(fā)達的太平年間。
如今金陵徐家主家共有四房,大房家主徐伯獅,曾長期擔任吏部尚書,如今下放為揚州道副經(jīng)略使,依舊位高權重;二房家主徐仲虎,年輕時被破格拔擢為國子監(jiān)博士,其后便執(zhí)掌國子監(jiān),如今稱病辭官在家,但依然桃李滿天下;三房家主徐叔龍,曾在塞北領兵衛(wèi)國,回朝后累功而至鎮(zhèn)南將軍;四房家主徐季象,不為官而經(jīng)商,生意興隆,為徐家積累下了萬貫家財。
除此以外各房小輩及遠方表親,大有作為者更不計其數(shù)。
然而,即便是獅虎龍象這天下交相稱贊的“金陵四徐”,在徐府中依然只能低調處事。
因為徐家真正的掌門人另有其人,便是這四兄弟年逾七旬的父親:
徐家老太爺,徐道勛!
即便這個臉上皺紋密布,終日如一尊木雕般不動聲色的佝僂老人,幾乎已經(jīng)不干涉徐家具體事務,但家里家外沒有一個人敢將其小覷。
——徐道勛四個兒子固然是人中龍鳳,可若是沒有這位老太爺?shù)氖a蔽,又何足以成事?
天下人都還記得,這個其貌不揚的富家老翁,卻曾經(jīng)是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的大漢丞相!
雖然在位只有短短兩年,但當時的丞相徐道勛,僅僅做了一件大事,就足以保證徐家后人在朝堂上如魚得水、平步青云——
他將當初的四皇子、如今的大漢皇帝,穩(wěn)穩(wěn)地扶上了龍椅!
沒有人知道,那場慘烈的奪嫡之爭中,當今圣上究竟從丞相徐道勛那里得到了多少支持,人們只知道,無論是徐伯獅的吏部尚書,還是徐仲虎的國子監(jiān)博士,都是皇帝親自下旨提拔,其中對徐老太爺?shù)娜瓐蟠鹬鈳缀跽讶蝗艚遥?p> 坊間更盛傳,太平十三年殿試,圣上本想直接將狀元授給徐家最出眾的子弟徐廣陵!不過最終,圣上還是顧及河東裴家、洛陽趙家的臉面,再加上徐家近年聲勢太旺,這才在百官勸說下改了主意,不情不愿地讓徐廣陵屈居第三。
幾乎可以說,金陵徐氏一門,正是生存于老太爺徐道勛的身影庇護之下。
因此,徐家有個不成文的門規(guī),每月都要聚集族人,向年事已高、深居簡出的老太爺請安。在這一天,不論你是富商大賈,還是高官大將,只要還姓徐,便要按著年紀輩分走到老太爺身前,畢恭畢敬磕一個響頭!
此時,徐道勛就雙眼微瞇,倚坐在太師椅上,受著徐家晚輩的依次跪拜,眼睛卻睜也不睜一下:不論膝下跪著的是某部的侍郎,還是別省的知府,老太爺都像是沒看見般,雙手指尖搭在一起,整個人一片死寂。
徐老太爺身邊,畢恭畢敬站著四個人。
徐伯獅。徐仲虎。徐叔龍。徐季象。
老太爺四個嫡子,也是徐家的四只頂梁柱。
此刻這四個天下聞名的人中之杰,低眉束手,一如五十多年前,四個小童站在父親書房里恭敬受教。
對于老太爺對本家親人的冷淡態(tài)度,徐家子弟沒有一個敢說不是,反倒有些慶幸老太爺沒在自己跪拜時睜開眼——整個請安儀式上,徐老太爺只睜了三次眼,每次都說出跪拜者的一件罪過,隨后這三個持身不嚴的倒霉蛋,便被家仆拉到院子里棍棒伺候。
當年身為丞相時,徐道勛能將朝中一半官員拉到皇宮前廷杖,如今懲治幾個家族小輩,直如信手拈來。
倘使徐廣陵在此,定能搞懂自己領軍時的那股殺伐果斷,究竟遺傳自何人。
除了按照慣例,每次都有幾個不肖子弟被棍棒懲戒以外,這個月的請安儀式進行得相當順利:所有徐家人跪拜結束之后,便爭先恐后地“逃”出正堂,于是整座屋子里,只剩下徐老太爺和四個兒子。
兩鬢斑白的前任吏部尚書,徐伯獅,和弟弟徐仲虎對視一眼,恭敬道:
“父親,若無他事……”
“下去吧?!崩先说財[了擺手,甚至沒等長子說完。
“金陵四徐”如獲大赦,頭也不敢回地向門外走去,直到離開正堂幾十步遠,背上猶有冷汗——徐家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老太爺鐵面無私,便是親生子嗣犯了錯誤,也一樣會大加鞭笞!
整個徐府上下數(shù)百人,能讓老人如冰山解封般露出些許笑臉的,就只有那么鳳毛麟角的一位。
只可惜,那位幸運兒今年剛中了探花,現(xiàn)在大抵還在京城候缺。
徐家子弟紛紛“逃亡”,偌大的正堂里便只剩下一只太師椅,上面倚著一個干干癟癟的老頭,宛如蜷縮在巢穴之中等死的年邁雄獅。
從老人背后的彩漆屏風邊,轉出了一個溫和微笑著的年輕人。
年輕人身穿尋常讀書人的黑色布袍,看上去無甚特別,但他腰間懸掛的那塊耐冬花浮雕玉佩,則昭示了年輕人的身份:
徐府客卿。
大漢三大家族,各有所好。
河東裴家好散財,每至饑荒災禍,必解囊賑助、安定民心;
洛陽趙家好禮佛,曾以千金為奉,迎西域佛骨入京;
金陵徐家好養(yǎng)士,必要使天下驚才絕艷之輩,莘莘入我彀中!
為何當今朝堂之上,趙姓、裴姓的官員遠多于徐家,徐家卻仍能與兩大士族分庭抗禮?答案在于,假如翻開許多異姓官僚的履歷,都會看見一條似曾相識的記載:
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為金陵徐府客卿!
這許許多多曾經(jīng)委身徐府、擔任客卿的高官小吏,雖然不姓徐,但都是徐家人!
從天下網(wǎng)羅而來的天才客卿們,才是徐家手中最重要的資源!
如今僅就外人所知,金陵徐府豢養(yǎng)在「滄浪園」中的客卿,就有數(shù)百人之多;而實際上,還有各色人等雖然身為客卿,但卻出于各種原因對外不表,只有徐家少數(shù)幾個高層知曉其存在。
如今這個恬淡微笑著走向老太爺?shù)暮谝履贻p人,正是徐家的秘密客卿之一,徐府上下只有區(qū)區(qū)兩個人,知道此人姓甚名誰。
一個,是老太爺徐道勛;
另一個,是探花郎徐廣陵。
此人名為呼延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