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來者三人自報城隍、文武判官來歷,李奕訝然,轉瞬回到廂房之上,亦面向三人負陰抱陽握拳,行拱手禮,“小道李奕,見過城隍大人,二位判官大人。有失遠迎,萬望三位大人見諒?!?p> 圣人曾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亦有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前世李奕立業(yè)之后,對此道理是相當的深有體會的。
故而聽得神道一途,作為一縣之長的城隍爺能如此客氣說話,李奕亦是恭敬回道。
他是異類,也就是世間所厭惡、排斥的妖物,經過修煉僥幸化形而成,與城隍這種專門捉拿妖物邪物、護佑世間的存在可以說是相對立的。
李奕修煉的也是正道法門,與旁門左道不類,這根腳固然不能簡單從外表就能判斷得出。
當然,猝然臨之而不驚,李奕何曾怕過事兒。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道理,對于城隍三人而言亦是真知灼見。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盡管道不言壽,但若不得道,終究道隕而身消,身消之后轉為鬼修。但若是凡人,至此魂魄無所依。
當然大道五十,天衍四九。
若有幸得到人間帝王敕封,或自身有德有名,受民間建廟祭祀,成為城隍或山神,對于凡人,甚至修士也是極好的。
但若自身只是純粹作為一介城隍、山神,限制是極大的,最致命的當屬其修為。
城隍修行自然是借助了香火祭祀、百姓愿力。
受人間帝王敕封者,自始與王朝帝國休戚相關,若自身碩望宿德,又修為深厚,憑借損失些許香火愿力,或可另覓出路,但若德薄望淺,自然墻倒眾人推了,或是就此消散。
受民間建廟祭祀者也好,人間帝王敕封者也罷,自要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洞識物之妖邪而剪除之,這香火愿力才會延綿,修為亦能增長。否則民不聊生,久而久之無人祭祀,則避不過消散一途。
但若要有所作為,除了德望,須得有修為。城隍對付凡人,懲惡揚善自然輕松,遇到修行中人是力有不逮之時,惹到不該惹之存在,他們可就擔待不起了。
古涇縣城隍、文武判官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交流看法,“倒是遇到位好相與的?!保且膊桓医z毫怠慢。你沒見著其人手段神異,引動的異象仍在繼續(xù)嘛。
故而古涇縣城隍、文武判官三人也是連忙拱手行禮,由城隍房清夫搭話。
“見過李道長,我等方才見城內有月華異象籠罩,其中尤屬此宅最為夸張,礙于職責所在,前來探查,不知李道長有何事引動月華,是否有需要用得到我等三人?”
李奕面帶笑容,回道,“回房大人,小道新收一位跟隨,正與其講述修行之事,此為小事,不用勞煩三位大人了”
城隍房清夫誹腹,這還小事,還是給一白狐講法,這白狐當得大幸運,當然高人行事,不可贅言。其余文武判官亦是此類想法,臉色無有顯露分毫。
“事先不知道長講法,也不知此番前來是否打擾到了道長?!?p> 李奕一臉歉意,解釋道,“不曾打擾,不曾打擾,倒是鬧騰出如此陣仗,要勞煩三位大人跑此一趟,李奕心有歉意。”
城隍房清夫摸了一把胡須,呵呵笑道,“不妨事的,權當出來賞月?!?p> 左右文武判官亦是跟隨房城隍,笑道,“是極,是極?!?p> 李奕聞言,開懷笑道,“哈哈,城隍大人,兩位判官大人,我們不如進房再聊?!?p> 城隍房清夫笑意更濃,“李道長正在講法,我們再進去就不方便了,我們就…嗯?”
忽然,城隍房清夫臉色一變,此前這李道長在房內,他不敢探察過多,恐惡了高人,但此時隨李奕發(fā)出邀請,神念自然觸及房內一人一狐,竟然發(fā)現(xiàn)跟前道長所講之法對他同樣存在觸動,此前對神術運用不明之處隱隱也有所領悟。
房清夫旋即改口,“呵呵,我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道長,不知我們是否可以在一旁聽講?”
李奕與文武判官三人看著城隍房清夫臉色快速變幻,不明就里,文武判官自然隨城隍意見,同時李奕反應也是極快的。
“可以的,我所講不過是些淺顯內容,房大人若要聽講自無不可,還望房大人多多指點與我?!?p> 房清夫繼續(xù)呵呵笑道,“道長妙法,我等微末,談何指點。”
李奕見他客氣,也不繼續(xù)與他扯下去,伸手作請,“三位大人,我們先進房內罷?!?,說完,見到房清夫點頭,一念既生,已然到了房內。
卻說房清夫無有馬上隨李奕進入房內,看向文武判官單建烈、裴守道二人,圓目朝二人一瞪,“記住,進去時不要做出其他動作,不要發(fā)出任何聲響,耐心聽講便是。若是打擾講法,唯你們是問,記緊咯!”
單建烈、裴守道二人雙雙疑惑,但當想要向房清夫問清緣由時,就見房清夫樣子急不可耐,卻謹慎萬分,下一刻已閃現(xiàn)入房。
二人疑惑對望,但誰也給不出個答案,只有遵循房清夫旨意,不敢有何動響,也是閃現(xiàn)入房。
只是二人入得房內,又見房清夫雙目圓睜,似是警告,而后又向李奕歉意一笑,便專心聽講。二人只好跟隨聽講,這一聽,可不得了了。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
“天以運斗為機,
人以運心為機。
天人本自相印,
靈而有性,
虛而無象,
寂而常感,
感而有應。
……”
這李道長所講其實不過尋常道教經典法門,其言語也寡淡無味,但其言鉆入耳中后,卻是另一番光景。
以往受限于香火愿力,種種神法妙術,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時種種困頓迎刃而解,修行不明之處有所感悟。
正如: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經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羅天。
靑先生
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