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斌親自帶隊,押著一眾人犯回京報捷。弘治皇帝大喜,大力表彰牟斌的功勞,下令犒賞三軍,牟斌卻毫不居功,說道:“微臣此次能夠大破白蓮教,壽寧侯和慶云侯功不可沒?!?p> 弘治皇帝驚訝地問道:“這里面還有壽寧侯和慶云侯的事?”
牟斌如實稟報,弘治皇帝立刻召見壽寧侯和慶云侯進宮,看到殿堂之下的兩位皇親國戚,心中大感欣慰,說道:“牟卿家為兩位請功,朕方知兩位愛卿在幕后出力甚多,說吧,你們想要什么賞賜?”
張鶴齡說道:“陛下,臣等世受國恩,些許功勞,不值一提?!?p> 周臘剛要說話,一聽張鶴齡此言,頓時也不作聲了。
弘治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賞肯定是要賞的,只是以后再有這樣的事,一定要和朕商量,慶云侯,你此番深入虎穴,若是讓皇祖母知道了,又要責怪朕了?!?p> 慶云侯周臘趕忙回道:“讓陛下和娘娘擔憂,臣萬死之罪!”
弘治皇帝擺了擺手,說道:“卿家有大功,怎可說萬死之罪,你去慈寧宮看看皇祖母吧,不要讓她擔憂?!?p> 周臘起身告退,弘治皇帝又說道:“天津衛(wèi)三教九流魚龍混雜,日后更需嚴加管束,不能讓白蓮教這樣的亂黨再次聚集。”
張鶴齡皺了皺眉,說道:“陛下,臣不敢茍同。”
弘治皇帝問道:“卿家有什么好的建議,說來聽聽。”
“回陛下,”張鶴齡說道,“天津衛(wèi)乃京師的護衛(wèi),同時又是海港,地理優(yōu)勢甚為關鍵,非但不能束縛,反而要放開,微臣認為,天津衛(wèi)應當建立府衙,明確秩序,廣納流民,規(guī)劃新城,假以時日,其規(guī)模將不下于京師。”
天津衛(wèi)在元朝稱為海津鎮(zhèn),是漕糧運輸?shù)霓D運中心。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之后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jīng)過的渡口之意。眼下這里只是一座土城,先設天津衛(wèi),和后面加的天津左衛(wèi)、天津右衛(wèi),三衛(wèi)又合稱天津衛(wèi)。目前只設立了民政、漕運和稅收、軍事等建制,并未設府,也從來沒有天子打算在這里設府。
張鶴齡的建議讓弘治皇帝眼前一亮,問道:“區(qū)區(qū)天津衛(wèi),可以建新城?”
張鶴齡回道:“陛下,我大明朝海禁已有百年以上,但是天下萬國,卻都在海上謀生路,佛朗機人的艦船已經(jīng)巡視四海,到處侵占土地,如果有一天,佛朗機人的堅船利炮自天津衛(wèi)登陸,只需一日便可劍指我大明國都,天津衛(wèi)的戰(zhàn)略地位至關重要,必須重兵把守??扇绻幻恋丶訌娷娛?,供給體系不足,無法支撐,因此,必須還要加強經(jīng)濟,擴建城池,廣納流民,將天津衛(wèi)打造成一座堅固的堡壘,方可保證我大明國都無海上憂患?!?p> 弘治皇帝思考許久,又問道:“若天津設府,這知府一職,可有合適人選?”
張鶴齡想了想,自己身邊雖然有些青年才俊,但是這些人離知府還遠著呢,既然皇帝打算設府,這是好事,知府的人選必須靠譜,那怎么樣的人才靠譜呢?
這時候,他腦子里出現(xiàn)了一個韋小寶,還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我心中有個道理,凡是沒本事的,只好靠拍馬屁去升官發(fā)財;不肯拍馬屁的,一定是有本事之人。”
想到這里,張鶴齡說道:“回陛下,微臣推薦太常寺少卿李東陽。”
弘治皇帝很詫異,李東陽目前的職位是太常寺少卿,官居四品上,無論是官階還是能力,去做天津新城的知府確實比較合適,可問題是,就在幾個月前,李東陽在奉天殿上親自拎著侍衛(wèi)的金瓜要錘張鶴齡,按理說張鶴齡應該對李東陽恨之入骨才對,怎么反而推薦李東陽作天津知府?
卻不知,正是因為當初李東陽拎著大錘追的張鶴齡滿街跑,張鶴齡才認定李東陽是個有本事的人,而且不畏強權,可堪重用。
想到這里,弘治皇帝看了看牟斌,問道:“牟卿家意下如何?”
牟斌說道:“回陛下,臣以為李少卿是個合適的人選?!?p>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說道:“天津設府,滋事重大,需群臣商議,內閣定奪,不過,兩位愛卿的建議朕會考慮的。鶴齡,一會你陪著朕去后宮看看皇后,她很想念你?!?p> 牟斌一聽人家又聊到家事了,便起身告退,弘治皇帝卻沒有動,而是問道:“這已經(jīng)是第二個月了,鹽坊收益如何?”
張鶴齡回道:“臣加入了味精作坊,月收益已經(jīng)達到八萬兩?!?p> 弘治皇帝很滿意,說道:“那個味精不錯,可惜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朕聽說有的百姓連肚子都吃不飽,更別提什么精鹽和味精了。”
“回陛下,臣最近正在培植一種新的作物,是從一名佛朗機商人手里得來的,如果能夠成功,臣保證天下百姓不再會挨餓?!?p> “真有此事?”弘治皇帝大喜,“什么作物?”
“臣將其翻譯為土豆,預計畝產(chǎn)能達到二十石以上?!?p> “二十石?”弘治皇帝笑了,“天下怎么可能有如此高產(chǎn)作物,你定是和朕說笑了?!?p> 張鶴齡正色說道:“陛下,不是說笑,此物原產(chǎn)自黃金洲,是佛朗機人發(fā)現(xiàn)并帶回歐羅巴洲,在佛朗機諸國,土豆已經(jīng)是常見的主食,正因為此物高產(chǎn),佛朗機人再無糧食之憂,才可以放開手腳,大興軍事。臣聽聞佛朗機人的艦船已經(jīng)遠下重洋,而且佛朗機諸國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因此每個國家都在積極改良艦船與火炮,如今佛朗機人的船炮比我大明朝不知強了多少。我天朝上國今日無憂,明日無患,可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呢?”
弘治皇帝眉頭緊皺,說道:“你繼續(xù)說下去?!?p> 張鶴齡繼續(xù)說道:“臣認為,如今大明朝雖依士人治天下,但是無農(nóng)不穩(wěn),無商不富,無工不強,士農(nóng)工商不需要分個孰輕孰重,需齊頭并進,才能國富民強?!?p> 自朱元璋開國以來,重士農(nóng),輕工商,但是到了弘治皇帝這里,這一百五十年來,士人靠著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不斷兼并土地,而且士人是不需要交稅的,所以國庫并不豐腴,反而是流民四起,弘治皇帝也深知這里面的弊端,但是祖制如此,就算他想改變卻也無能為力。
“繼續(xù)說。”
張鶴齡終于有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但是他也知道,歷史人物都有著特定時代的局限性,如果你告訴弘治皇帝,改變皇權集中制,建立民主議會制,恐怕自己話沒說完就被砍頭了,很多事情只能徐徐圖之。
“臣認為,當務之急是糧食,百姓需要吃飽肚子,才能有精力做其他的事情,所以臣打算推廣土豆,并且尋覓其他良種,臣從佛朗機人口中得知,萬里之外的黃金洲有一種玉米,畝產(chǎn)量可達五十石,此外,還有多種高產(chǎn)作物,如果能引入我大明朝,以后便不需擔心糧產(chǎn)問題,穩(wěn)住根基,便可以大力發(fā)展工商,到時候我大明朝的堅船利炮巡視四海,才能真的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句話很誘人,弘治皇帝自少年時候,見證了成化帝時期的混亂朝堂,便立志要做一個好皇帝,執(zhí)政這五年來,他盡心竭力,每日批閱奏疏都要至午夜時分,每日的睡眠也就兩三個時辰,但是他所期盼的天下大治并沒有實現(xiàn),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也會問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夠好,為何天下仍然民生疾苦?
朝政的弊端他也清楚,大明朝建國一百五十年,很多祖制已經(jīng)不再適合眼下的局勢,但是祖制可不是說改就改的,大明朝是天子與士人共治天下,每一條與士人利益相關的制度都動不得,你這一動,天底下的士人便會怨聲載道,如果強行改制,甚至會引發(fā)朝堂不穩(wěn),時局動亂。
但是張鶴齡的話給了他新的啟發(fā),士農(nóng)工商,大明朝一向輕視工商,商賈雖然衣著鮮亮,但是地位卑下,諒你家大業(yè)大,只一個小小的縣令,都可以讓你家破人亡。沒有制度管束,工商無法興起,但是農(nóng)呢,老百姓是天下的根基,大明朝自建國以來,對農(nóng)業(yè)是非常重視的,可時至今日,竟然流民四起,這又是何故?
方才張鶴齡提到海上,文皇帝之后,大明認為自己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從此開始實行海禁,可是近年來,沿海受到倭寇騷擾不斷,而且各大港口已經(jīng)有佛朗機人頻頻登陸,你實行海禁,別人卻在海上稱王稱霸,終究有一天,當別人的堅船利炮敲響天國大門之時,又該如何應對?
弘治皇帝思索良久,還是搖了搖頭,說道:“愛卿說的有道理,但是祖制如此,想要改制,朝堂上下定是反對聲起,即便是朕想要有所動作,卻也是千難萬難?!?p> 張鶴齡說道:“陛下此言差矣!”
弘治皇帝再一次被無情反駁,但是他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張鶴齡。
“若是遇到困難便要放棄,那么我們想一想,太祖高皇帝開國難不難?”
弘治皇帝聽聞此言,心中猛地一動,卻仍是沒有說話,他想聽下去。
張鶴齡繼續(xù)說道:“太祖高皇帝一介布衣,無權無勢,卻心系天下蒼生,揭竿而起,最終推翻暴元政權,建立我大明萬世基業(yè),千難萬難卻又如何,只要陛下敢去嘗試,微臣相信,朝堂之上固然有反對的聲音,卻也會有很多像臣一向的有志之士,愿意窮畢生之精力,為陛下,為天下蒼生盡職盡責,盡孝盡忠。”
南山有龍
謝謝later張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