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味道縈繞在腦海里。那是什么呢?
福寧家后山上,種著漫山遍野的楊梅樹。
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都種著幾顆楊梅樹,但打理的人越來越少,許多楊梅樹慢慢的,被雜草叢吞沒了。
楊梅有不同的品種,后山主要種著黑炭梅和大楊梅。黑炭梅看起來小小的,只有硬幣那么大,但是黑紫黑紫的,吃起來如蜜糖般甜,帶著點兒酸。大楊梅十分蓬松,最大的有乒乓球大小,吃起來肉厚多汁,一口咬下去,爆汁感十足。
福寧家的楊梅樹,是外公小時候和他的家人一起種下的。每年摘楊梅后,外公都要將楊梅樹高處的枝丫剪掉,這樣楊梅才能長的矮矮的,來年摘楊梅時,便會輕松很多。
但自從從外公走后,沒人打理的楊梅樹就開始慢慢的越長越高,高到要用網(wǎng)兜子才能摘到楊梅。
楊梅樹上有許多千足蟲駐足,這種蟲子似蜈蚣有許多腿,但身上帶著一環(huán)一環(huán)的,黑黃相間,在深棕的樹干上,分外顯眼,不時便可以看見一條。
樹上還有蠕動的大拇指般粗的毛毛蟲,這種毛毛蟲有一雙彩色的眼睛,似京劇臉譜的色彩艷麗。聽說它們破繭成蝶后,會成為一只五彩斑斕,手掌般大的蝴蝶。
阿婆每年都會斜掛著籃子,爬到樹上摘楊梅下一籃一籃楊梅。但是后來爬不動了,慢慢的變成了用網(wǎng)兜子,在枝椏間來回穿梭。
六月底,山上楊梅成堆,壓滿枝頭。
天剛亮,福寧便跟著外婆上摘楊梅。因為午間日頭太炎熱,所以要早去早回。
外婆手里拿著網(wǎng)兜,腰間掛著籃子在山間小路上走著,福寧手里甩著一個藍色的小籃子牢牢跟在外婆身后。
剛到楊梅林,福寧就跑到低的枝頭,踮起腳尖,摘一個吃一個,邊吃遍摘。吃飽了,牙齒也被楊梅酸軟了,只好將籃子填滿,帶下山去,等恢復(fù)了在繼續(xù)吃。
拎著一筐一筐的楊梅迎著耀眼的日頭下了山。
阿婆會把采摘楊梅孃成楊梅酒或者曬成楊梅干,但最多是把楊梅放在冰箱里,凍起來。然后等到春節(jié)將冰凍楊梅放點冰糖,煮成楊梅湯,十分開胃解膩。
冰箱的冰柜里塞滿了黑紫的楊梅,也許只是因為福寧曾說過一句“真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