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延明紀略

第三十五章 萬兩

延明紀略 碭山寇 2486 2020-05-23 01:03:37

  楊世祿坐在太師椅上捧著成化斗彩的茶杯有一口沒一口的品著茶。

  衙門里面已經來過人了,上門的是詹時雨的那位師爺,雖然語氣十分客氣,不過話語下面藏著的意思卻是非常明白。

  流寇逼近,縣衙無錢,皇帝差不動餓兵,拜托楊大人高抬貴手,給縣衙支援支援。

  具體的數(shù)目定下了紋銀一萬兩。

  楊世祿微笑著聽完,欣然允諾,說會盡力籌措,然后端茶送客,送走了詹時雨的師爺。

  一萬兩白銀,對于楊家來說并不算什么錢。

  不算在漢中各縣的產業(yè),淡淡就說耕地一項,南鄭、城固、洋縣三縣加在一起便有四萬多畝,一畝地按二錢銀子的地租算,一年僅僅收租一項便有八千兩白銀之多。

  漢中府每年交給崇禎皇帝的賦稅,也不過一年兩萬六千多兩罷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楊家的田地分布各縣,有的是按照實物收稅,譬如一畝地中的產出按比例交給楊家,有的是直接約好了白銀,一畝地約好了繳納多少銀子,剩下的楊家便不管了。

  還有放貸的收益,楊老大人宅心仁厚,放貸的利息同市面上差不多,只有三成。

  再加上生藥鋪子、茶馬貿易等等項目。

  林林總總加在一起,楊世祿一年能收得差不多四萬多兩銀子。

  這可比朱由檢有面子的多了。

  老楊能這么有錢,需要感謝很多人,特別是外國友人。

  第一位要感謝的是一個叫哥倫布,第二個要謝謝麥哲倫。

  明代一兩大約是37.5克,一萬兩銀子大約就是375公斤。

  這是個什么數(shù)目呢?

  并不是個大數(shù)字,根據(jù)菲律賓總督向西班牙國王的匯報,1597年從南美洲運到菲律賓的白銀高達340000公斤(906萬兩),同一年從南美運往西班牙的白銀數(shù)量是220000公斤。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幾乎是在給明朝扛活,而西班牙人則負責運輸,明朝的絲綢出產擊垮了西班牙人努力在墨西哥建立的絲綢制造業(yè)不說,在墨西哥城和阿卡普爾科甚至出現(xiàn)了華人社區(qū)。

  墨西哥婦女穿上了絲制的“中國波布拉納”,至今還是墨西哥人的傳統(tǒng)服裝。

  葡萄牙里斯本一條街上的開了六家中國瓷器店。

  青花瓷不僅成了荷蘭市民的家用之物,巴西的葡萄牙人也使用著來自明朝的瓷器。

  當葡萄牙人剛剛到達中國的海岸的時候,東印度公司就一次性訂購了十萬件中國瓷器。在此之后,他們每年要運35000公斤中國絲綢回到歐洲。

  并不只是歐洲人在美洲開采的白銀會運送到中國來,日本人也做了貢獻。

  耶穌會神父羅德里格斯曾經這樣記述,在他剛剛登上日本列島的時候,絲綢在日本非常的缺少,即使是大名們也舍不得經常穿。但當日本的戰(zhàn)亂結束之后,伴隨著海貿的進行,即使是日本的農民也都有了一件絲綢肩帶,家境富裕的農民甚至有了一件絲袍。

  根據(jù)日本學者后來的推算,從日本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至少有150000公斤,也就是四百萬兩。

  支撐這個邏輯的是朱元璋,支撐這個體系的力量是偉大的中國勞動人民。

  或許是因為明太祖的底層出身讓他對礦工們非常有同情心,或者是開采礦業(yè)對于明代官員來說是個難以管理的麻煩事。

  有明一代的官方對于開采白銀并不上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國本身就是個缺乏貴重金屬礦藏的國家。

  所以明代時期的中國對白銀的開采并不怎么在意。

  所以當大航海時代來臨的時候,同樣一兩白銀,在中國的購買力和在西班牙的購買力有著巨大的不同。

  按照西班牙秘魯總督在給馬德里的信里說得非常清楚,即便是跨越了遙遠的天平洋,中國絲綢的價格是25比索,而西班牙絲綢則需要200比索。

  這八倍的差距讓西班牙絲綢在中國絲綢面前完全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不靠著野蠻的掠奪和殘忍的屠殺,明代的中國人用自己雙手將祖國變成了匯聚世界白銀的海洋。

  唯一的依靠是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萬歷天子完全可以在紫禁城里如是說道:

  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在為我們牧馬,

  西班牙人和日本人是我們的礦工,

  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為我們的航船揚帆,

  然后他可以高舉起雙臂

  大明,天下無敵!

  然后楊世祿捧起他的茶杯在后面補充一句。

  “你能收幾個錢?”

  每年流入的海量白銀不僅支撐了張居正的改革,也改變了楊世祿的收入,改變了整個明王朝的模樣。

  但是在這一年。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支撐這個模式的邏輯終結了。

  來自海外的白銀永久性的減少了。

  崇禎八年,西班牙位于南美的銀礦產量已經走入了低谷,并且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為了減少貿易中失去的白銀,西班牙人有意識的開始控制馬尼拉的白銀輸出。

  這一年,德川幕府宣布禁止所有在外的日本人回國,鎖國之大幕拉開。

  這給雙方都造成了災難。

  于此同時,日本也開始限制白銀的流出。

  到了崇禎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日本因為島原之亂停止了朱印船貿易,來自日本的白銀幾乎斷絕。

  同樣是1639年,馬尼拉中國債主跟西班牙人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沖突,西班牙人賴賬的傳統(tǒng)藝能上演,從此之后跟西班牙的貿易也停滯了下來。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爭奪馬六甲海峽,歐洲新老海上霸主的戰(zhàn)斗使得歐洲的白銀幾乎無法進入中國。

  這一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宣布開征“練餉”,普遍性的蕭條沖擊著明王朝最富裕的東南地區(qū)。

  浙江的湖州,這塊精華之地因為饑荒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嚴重的通貨緊縮沖擊著東南地區(qū)本來就脆弱的經濟,銅幣的價格大量下跌,這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影響。

  百姓的負擔又一次加重了。因為糧食是不可能換成白銀的,農民需要先將手里的農業(yè)剩余換成銅幣,然后再將銅幣換成白銀。

  當海外白銀不斷流入中國的時候,農民的生活是輕松地。

  因為銅幣兌換白銀的比率在上升,所以只要賣出一小部分農業(yè)剩余,就可以獲得完稅的白銀。

  在崇禎八年之后,銅幣對白銀的交換比下跌了五倍,這也意味著原本賣掉二十斤糧食就可以完稅的農民現(xiàn)在需要賣掉一百斤糧食。

  即便崇禎皇帝不加稅,朱由檢哪怕不做任何事情,士紳們什么也不做,農民的負擔都會加大五倍。

  這樣的場景很多年后會再次上演的時候,當鴉片貿易導致白銀不斷流失而銅價又一次下跌的時候,太平天國登上了紫荊山。

  楊世祿當然不知道這些事情,記不住明朝到底活了幾年的楊淵也不會知道這些事情。

  一萬兩白銀對于今天的楊家來說,并不能算是什么錢。

  不過這個錢,楊世祿并不準備掏出來。

  舉個例子,縣尊詹時雨,大概是個破產版的張麻子,比馬邦德當縣令稍微強一點。

  而楊世祿楊老爺可比黃四郎要威風多了。

  要從楊老爺這里榨出油來,純粹是想多了。

  “老爺,老爺,大事不好了?!?p>  胡管事從外面跑了進來,攪擾了楊世祿安心享受自己的那份寧靜。

  “慌什么,慢慢說?!?p>  楊世祿將自己手里的茶杯放到一邊:“你也是府上的老人了,怎么一點規(guī)矩都不懂?”

碭山寇

感謝七月老師的推薦,拙作成績很差,能得到七月老師的推薦實在是愧不敢當。也只有希望七月老師秦宮漢闕生芝蘭,更上層樓攬明月。   唯有加倍堅持,努力更新,感謝七月老師和大家。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