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經(jīng)典詩詞古文漫談

格律詩基礎(chǔ)(接上文)

經(jīng)典詩詞古文漫談 冗犬 6227 2020-05-30 17:36:44

  出律和孤平

  ?

  不知道大家在對聯(lián)或者律詩對句的時候有沒有過被人說出律的經(jīng)歷,所以對于出律這個名詞我猜大家并不陌生。平仄錯了,被人家指責出律。正式的說法叫失平仄或者叫失替、失粘、失對。比如

  西蓮靜坐品佛音(下聯(lián)、對句)

  懂聯(lián)的人看第一眼就知道那個“佛”字是入聲字,屬于仄聲。就會有人告訴你,失替了。但是?在網(wǎng)絡(luò)上,在QQ群里,經(jīng)常性的會遇到別人說你“出律”了。

  我們不提倡說人家出律。因為一般性的失替、失對、失粘還沒有到出律的程度。那么什么是出律呢?古代考試的時候,如果有律詩題,考試學生把詩寫得一塌糊涂,錯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判卷者無從下手點評,就會在卷子上用朱筆寫上出律二字?!俺雎伞倍忠怀鰜?,這律詩考試也就判死刑了!凡被標注“出律”二字的試卷就是已經(jīng)被槍斃的試卷。所以我們也不能說人家出律。簡單說,不值一評,作品直接槍斃,就是“出律”?!胺稹弊质侨肼暎媪?,不能說“佛”字出律了?;仡^看來,我們大家都曾讓人槍斃過的,如果僅僅是幾處錯誤,比如失粘一處,失對一處,失替一處,評閱會在卷子上分別標注:

  “失粘,失對,失替(或失平仄)”。

  我們今天所說的律詩,是宋朝時最后徹底完善。因此,如果我們非要拿宋朝的格律標準去衡量唐詩的話,毫無疑問,有些地方是不適合的。所以說個別平仄偶犯是很小的事,那么律詩創(chuàng)作中,什么樣的錯才算是大錯,我們真正要忌諱的呢?那就是韻律方面的忌諱,倒韻、竄韻、窄韻、險韻等等,才是我們真相要忌諱的,是大錯。相對于偶爾某字平仄失誤來說,倒韻,竄韻,窄韻等方面的錯誤則要嚴重得多了??傊覀儾灰フf別人出律,出律可是大事了。

  那么孤平是什么呢?先講個故事。

  在清朝的時候有一個人,生在明朝末年叫王士禎,別號“漁洋山人”,清順治12年中進士。在康熙年間,歷任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尚書。有一次康熙與諸大臣閑聊律詩,故意難為王士禎。康熙問,殿試時律詩作品若兩人格律水平一致,以何取狀元?王士禎答:看五音與韻尾結(jié)合??滴趵^續(xù)開玩笑:若依舊一致呢?王士禎答:看主音運用??滴醪环胚^滿清第一詩人,繼續(xù)道:若依舊一致?王士禎答:看“孤平”。(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xiàn)“孤平”二字)康熙的文學水平本就不差,在場尚有其他大臣,未聽聞過孤平。乃問:孤平?王士禎解釋:孤平就是七言律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三不論,如果為仄,除去韻字,只有一個平聲字,就是孤平。孤獨,孤單也。康熙一笑,放過王士禎。

  注意:王士禎講的孤平有如下前提條件:

  1.七言律句;

  2.在殿試取狀元的情況下

  3.僅指“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式

  4.在基礎(chǔ)格律(音律、聲律、韻律)都正確的情況下

  5.在韻句中

  6.在挑無可挑,必須雞蛋里挑骨頭的情況下。

  后來,回到其在BJ的學館,王士禎被學生問道:先生,我們是不是也要論“孤平”呢?王士禎回答:等你們殿試時再說吧。你以為你們?nèi)渴菭钤獑幔?p>  好了,故事講完了。事實上,自王士禎提出孤平后,清朝從未將這個概念納入格律中。因此,孤平從來就不是格律中的術(shù)語?,當然也不是格律。一直到滿清王朝被推翻,到今天為止,孤平就從來未被任何官方機構(gòu)納入過格律的范疇。也沒有一次在科舉考試中論過孤平。

  說到這里,有些同學就要問了:那么對我們而言,如果我們寫七律、五律、七絕、五絕或?qū)β?lián)也不管孤平嗎?答案是要管!現(xiàn)在的孤平這個概念已經(jīng)引入到像搜韻等一些詩格校驗里去了,各網(wǎng)上詩詞學校也都把孤平列入寫作忌諱。已經(jīng)是約定俗成了。所以我們寫的時候要杜絕孤平。注意,孤平只存在于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式。其他句式不存在孤平。孤平,咱們不可能找很多例子,詩詞格律專家王力教授找遍《全唐詩》,只找到兩個例子:?

  ????????醉多適不愁(高適《淇上送韋司倉》)?

  ????????仄平仄仄平?

  ????????百歲老翁不種田(李頎《野老曝背》)?

  ????????仄仄仄平仄仄平

  判斷方式:七言的四字和五言的二字兩邊仄夾一平就是孤平。

  詩的拗救

  先說基本口訣---???

  格律詩中平仄明,聲律關(guān)系要弄清。佩文古韻為依據(jù),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內(nèi)平仄相間錯,聯(lián)內(nèi)平仄要對應(yīng)。兩聯(lián)之間粘相處,一韻到底應(yīng)平聲。

  律絕起承接轉(zhuǎn)合,中間兩聯(lián)對仗行。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

  基本句式僅四種,舉一反三功倍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雖嚴可拗救,孤平犯忌錯不輕。

  兩仄一平夾中間,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兩種,本句對句兩類型。

  本句自救仄平腳,三拗五救很輕松。上句如是平仄尾,對句必為仄平聲。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韻腳救五字,本上兩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腳,互換五六兩字通。唐宋詩詞傳千載,萬戶千家魂系縈。

  精通基本規(guī)則后,可學李杜進詩城。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有網(wǎng)友列出七律格式達27式,讓許多愛好古典詩詞者望而生畏.其實不是如此。嚴格說來,七律的正格只有四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拗救,拗是指詩句中該平或該仄的地方用了其平仄相反的字,句式中有這種情況叫拗句。近體詩如果拗句太多,就會演變成古風式律詩。

  這里要注意:

  拗句太多才有問題

  只要不違反聲律,只是出了平仄的正格,那么它還是律詩

  “救”則是相對“拗”而言,如果拗句太多,或者是因為拗句而違反了聲律,那么就不得不救,否則就“出律”不是律詩了?!熬取本褪窃谶m當?shù)奈恢脤志涞难a償或補救。我們寫詩,出于表意的目的,拗句常有出現(xiàn)。拗了怎么辦?救唄。

  那么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可以不救什么必須救。

  口訣上說“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也就是說大體上1、3、5處平仄用反了成為了拗句也沒關(guān)系,不用救也是律詩。而2、4、6和韻字則必須合平仄,用錯了就要想辦法。

  拗救,就是為了拯救出現(xiàn)孤平、2、4、6不分明這樣不合聲律的拗句情況,并避免出現(xiàn)三平腳、三仄腳。

  于是有以下幾種必須救得拗句:

  1.孤平拗救(仄平腳句型)

  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一拗三救;

  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三拗五救。

  2.特拗——腳前字(4或6)平仄不分明(仄仄腳句型)

  五言律句“平平平仄仄”是三拗四救;

  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五拗六救實際上。

  3.大拗——腳前字平仄不分(平仄腳句型)——只能對句救

  五言律句“仄仄平平仄”四子拗由對句第三字施救;

  七言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六字拗由對句第五字施救。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135都可以不論,246都必須分明。(不過還是要防止孤平和三平腳、三仄腳)

  在一個句子中,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就必須在本句或者其對句的對應(yīng)位置上,把該用仄聲字的改用平聲字,以為補償。這樣,拗了用救,仍算合律。拗救的形式,主要是給詩人在造句上更多的自由空間??梢赃@么說,格律詩之所以能夠生存數(shù)千年而不衰,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變通方式存在而能讓格律詩生機勃發(fā)的。如“馬蹄殘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藹藹花蕊亂,飛飛蜂蝶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精煉優(yōu)美的詩句,只能用拗救的方法才能寫成。常見的三種拗救法:

  (一)、本句拗救:

  本句自救又稱“孤平拗救”。在7言的第4字或者5言的第2字是平聲,而它的前后都是仄聲字,成為“仄平仄”時,就是犯“孤平”了。具體用法如下:

  在5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里,如果第一字用了仄聲,就犯了孤平。為了避免出現(xiàn)孤平,就只能在本句的第3字補償一個平聲字,成為“仄平平仄平”的句式。這樣的句式?jīng)]有違反格律的要求。這個句型中,第1字拗,第3字救,所以叫“本句自救”。

  在7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里,如果第3字用了仄聲字,也是犯了孤平。為了避免孤平,就必須在本句的第5字補償一個平聲字,成為“仄仄仄平平仄平”。這第3字拗,第5字救,也是“本句自救”。

  劉禹錫《紇(ge)那曲》“竹枝無限情”,蘇颋ting《汾上驚秋》“北風吹白云”,都是第1字拗,第3字救的例句。賈島《三月晦日送春》的“明月有光人有情”,曹鄴(ye4)《送人歸南?!贰笆駱欠俏亦l(xiāng)”,都是第3字拗,第5字救。小菜鳥文集《遙思》清風逐月浮云飛,手按長簫寂寞吹。迢迢漢河九霄處,鄉(xiāng)思千里人未歸。

 ?。ǘ?、特拗拗救:

  特拗的句型:在5言中,基本的句型有兩種,一種是“平平仄仄平”,還有就是“仄仄平平仄”。除了這二種外,實際上還有其它的組合,比如“平平平仄仄”或者“仄仄仄平平”這種句型并沒有違反格律詩對句型的組合要求。在這種句型上再作進一步的改造,比如修改成“平平仄平仄“或者”“仄仄平仄平”,象這樣的句型就稱“特拗”。

  7言的基本句型也有兩種:“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跟5言同一個道理。7言中也有特殊句型,比如“仄仄平平平仄仄”或者“平平仄仄仄平平”等等。這樣的特句再作變化,就成為“特拗”句,如“仄仄平平仄平仄”或者“平平仄仄平仄平”等等。象這些句型,是沒有違反格律要求的,不用拗救的。但是,特拗句型的出現(xiàn),為作詩之人又一次提供了自由選擇的機會。也有人認為這也是“本句自救”的一種。道理如下:在5言的“平平平仄仄”變成“平平仄平仄”后,第3字拗,第4字救;在7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后,第5字拗,第6字救。

  例句如下:張說《蜀道后期》的“秋風不相待”(平平仄平仄),司空曙《寒塘》的“鄉(xiāng)心正無限”(平平仄平仄),杜甫《逢李龜年》的“正是江南好風景”(仄仄平平仄平仄),王之渙《涼州詞》的“羌笛何須怨楊柳”(平仄平平仄平仄)。

  這種特拗,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幾乎跟常規(guī)的詩句一樣常見。

 ?。ㄈ滢志龋?p>  就是指:出句拗,對句救。

  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仄仄平平仄”的對句應(yīng)該是“平平仄仄平”的,如果“仄仄平平仄”變成“仄仄平仄仄”的話,按照格律要求,其對句“平平仄仄平”就應(yīng)該是“平平仄平平”了。但是在這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按照“對句相救”的要求卻是把“平平仄仄平”的第3字改為平聲,成為“平平平仄平”。這樣一來,這個對句就比較有意思了,成為“仄仄平仄仄”對“平平平仄平”了。這里的第3、4字成了“平仄”對“平仄”了,這叫做第4字拗,第3字救。

  在5言“仄仄平平仄”的句型里,如果第4字或者第3、4字同用了仄聲成為“仄仄平仄仄”或者“仄仄仄仄仄”,就應(yīng)在其對句第3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聲來補償。這叫“對句相救”。如果只是第3字用了仄聲(仄仄仄平仄),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對句第3字用個平聲。

  在7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里,如果第6字或5、6字同時用了仄聲,應(yīng)在對句第5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聲補償,這也是對句相救。如果只是第5字用了仄聲(平平仄仄仄平仄),這也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對句的第5字用個平聲。下面舉例:

 ?。?)、五言例句

  杜甫《天未懷李白》

  出句?第3字拗?鴻雁幾時到?平仄仄平仄

  對句?第3字救江湖秋水多?平平平仄平

  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出句?第4字拗?野火燒不盡?仄仄平仄仄

  對句?第3字救?春風吹又生?平平平仄平

  李商隱《樂游園》

  出句?第3、4字拗?向晚意不適?仄仄仄仄仄

  對句?第3字救?驅(qū)車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由上可知,五言中不管上句怎么拗,下句總是以第3字救,以不變應(yīng)萬變。

 ?。?)、7言例句:同理,七言也是這樣:

  王建《雨過山村》

  出句?第5字拗?婦姑相喚浴蠶去?仄平平仄仄平仄

  對句?第5字救?閑著中庭梔子花?平仄平平平仄平

  許渾《臨敲臺送書秀才》

  出句?第6字拗?野蠶成繭桑柘去?仄平平仄平仄仄

  對句?第5字救?溪鳥引雛蒲稗深?平仄仄平平仄平

  杜牧《江南春》

  出句?第5、6拗?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對句?第5字救?多少樓臺煙雨中?平仄平平平仄平

  最后,救拗雖然重要,但實在無法救拗時,寧可失拗,決不失意。

  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關(guān)于律詩的平仄法則,上面已全部講完??偟木褪撬膫€基本句式(加上“對”和“粘”的要求),四條規(guī)則(格式以外的)。掌握了這些,寫詩就不會違反平仄的格律。?前面講的是歷代公認的格律規(guī)則,寫律詩時必須遵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屬于某些詩人在格律之外的藝術(shù)追求;還有的屬于一家之言的主張。這些并不是格律的組成部分,詩詞作者不一定遵守,但了解一下也是必要的。?

  廣互救?

  就是本來可以不救的,也去救。七言詩的第一字、第三字,除了犯孤平的句子以外,本來都可以不論,不必去救,但有的詩人為了使詩句的音調(diào)顯得更加抑揚頓挫、鏗鏘優(yōu)美,也盡可能去救。有的在本句中第一字與第三字互救。如:?

  若非群玉山頭見。(李白《清平調(diào)詞》)?

  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

  有的在對句中一與一互救、三與三互救。還有的除本句互救之外,同時在對句中又救。如:?

  千歲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杜牧《移居言溪館》)?

  樓上鳳凰飛去后,白云紅葉屬山雞。(王建《九仙公主舊莊》)?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許渾《西湖亭宴餞》)?

  由于采取這種多重互救的方法,“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聯(lián)句式,變成了下面這種形式:?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這種形式,在中晚唐以后詩作中非常普遍,并不比正規(guī)格式用得少。

  避“上尾”?

  詩律講平仄,而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有人認為,上、去、入三聲應(yīng)交替使用。同一聲連用,如“上上”、“去去”、“入入”,則是應(yīng)該避免的。還有,一首律詩的四個出句(尾字),最好上、去、入都有,至少不要連用兩個上聲,或連用兩個去聲,或連用兩個入聲。連用了,就叫“上尾”。唐詩的許多大家,對這一點還是比較注意的,尤其是杜甫。如:?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平)?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入),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去),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上),常使英雄淚滿襟。?

  曲?江?

  一片黃花減卻春(平),風吹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上),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入),何用浮名絆此身。?

  從寫詩的技巧上講,“上尾”的毛病應(yīng)當盡可能避免。但避“上尾”不是詩律,不是必須遵守的。?

  不重字

  許多詩人都很講究這一條,在同一首詩中決不用兩個同樣的字。當然,有的詩人為了造成雙聲疊韻,或為了特別強調(diào)某一點,而故意使用重復(fù)字,則不在此例。如:“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山外青山樓外樓”(林升);“故園更在北山北,佳節(jié)可憐三月三”(王?

  至)。等等。這些詩句中使用重復(fù)字,追求的是一種特殊藝術(shù)效果,不是無心之失。但也有的詩,顯然不是有意使用重復(fù)字的,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痹娭杏昧藘蓚€“臥”字,詩人對此可能并不在意,也可能是疏忽。但畢竟這是一首好詩,一首很好的詩。話又說回來,在同一首詩中,對于并非有特殊效果的重復(fù)字,當然還是盡量避免為好。?

  小律和排律?

  ?前面講過,凡按照律詩的平仄要求寫的詩,每首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和七絕):八句的叫律詩(五律和七律)。此外還有兩種:每首只有六句的,叫小律,也叫三韻小律(即使首句入韻,仍稱為三韻小律);超過八句,達到十句或十句以上的,叫排律。也有人只承認絕句、律詩、排律這三個品種,而把小律作為律詩的一種。小律和排律,這兩種詩都比較少。?

  三韻小律舉例:?

  寒閨夜?白居易?

  夜半衾稠冷,孤眠懶未能。?

  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

  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送羽林陶將軍?李白?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

  莫道詞人無膽氣,臨行將贈繞朝鞭。?

  ?排律的寫法,就像五律或七律一樣,只不過要按照“對”和“粘”的規(guī)律一直寫下去。除了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以外,中間各聯(lián)都用對仗。排律常以用多少“韻”作為標題,如杜甫的《上韋左相二十韻》,劉禹錫的《武陵書懷五十韻》,等等。二十韻,就是說。全詩共四十句。五十韻,即一百句。排律很長,在此就不舉例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