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朝。
姜維命軍士將改良軍屯鍋魁拉來一車,放于朝堂之上。
百官見狀皆驚,嚷嚷議論。
劉禪看著這車,也疑惑不解,于是對姜維道:“姜愛卿,此為何物?”
姜維走到車旁,取下車蓋,從中拿出一塊,站于百官之前,對劉禪道:“陛下,此乃為改良軍屯鍋魁,這是一種上好軍糧?!?p> 劉禪樂道:“此鍋魁有何特點?”
姜維道:“改良軍屯鍋魁小而美,味甚佳,且存放時間最多可至半年而不發(fā)味、不變壞,大大緩解之前因糧草不足而造成撤兵之問題。”
劉禪道:“這么好,可拿來吾一看?!庇谑撬鼉蓚€黃門官前去拿來。
劉禪拿到后忍不住想吃,旁邊黃皓咳嗽一聲,劉禪頓時放下鍋魁,冷靜片刻,還是扯下一小片,入嘴試吃。
姜維見他開吃,道:“陛下,以為如何?”
劉禪吞下后,道:“酥香脆爽,油而不膩,很好吃,眾卿試試,皆來嘗試?!庇谑前俟倬墼谲嚺?,各自取走一塊。
百官開吃,邊吃邊贊譽。
劉禪將剩下鍋魁放下讓黃門官拿走,擦了擦嘴,樂道:“姜愛卿,你是怎么想起研制這種軍屯鍋魁,說來聽聽?!?p> 姜維道:“陛下,研制軍屯鍋魁乃為當年諸葛丞相讓我操辦之事務,以前是初試,而如今終于大功告成。用木牛流馬拉上一整車隊,翻越祁山、秦嶺,可運達三千里之外。”
劉禪道:“好極也!吾看可馬上推廣。不僅可以軍用,將來還可惠民,這事就交由卿負責?!?p> 姜維道:“臣遵令?!?p> 劉禪看著陳祗,道:“陳愛卿?!?p> 陳祗迅速將口中最后一點鍋魁吞下,道:“陛下,臣在?!?p> 劉禪倒是不慌不忙,道:“別急,慢點。之前,吾讓卿負責統(tǒng)計全國最新人口,如今是否統(tǒng)計好?”
陳祗道:“稟陛下,統(tǒng)計完畢,請尚書仆射向陛下呈報。”
于是尚書仆射董厥上表,表上內容:景耀年漢國總戶口二十八萬戶,男人和女人共九十四萬人,將士十萬二千人,官吏四萬人。
董厥道后,劉禪表情有些不滿,仰頭道:“吾記得開國時全國戶口二十萬戶,男人和女人共九十萬人。這都過去三十多年,就增加八萬戶和四萬人,這是怎么回事?”
見皇帝不滿,百官皆不敢說話。
劉禪又看著陳祗,道:“陳愛卿,你來說一下?!?p> 陳祗硬著頭皮,解釋道:“陛下,其實這表并不準確?!?p> 劉禪疑惑道:“為何不準?”
陳祗道:“除各郡、縣能統(tǒng)計之戶數(shù),還有一些為無法統(tǒng)計,比如各家族之家仆家丁,各將軍之部曲,及未登記之流民,另外南中地區(qū)和邊區(qū)之外族人口,這些皆難以統(tǒng)計?!?p> 劉禪聽后明白了個大概,依然皺眉道:“那卿說無法統(tǒng)計人口,大概會有多少?!?p> 陳祗看了眼董厥,董厥道:“陛下,據(jù)臣估計,無統(tǒng)計人口應和統(tǒng)計人口差不太多,或有百萬,若全部統(tǒng)計到位,全國不會少于二百萬人?!?p> 劉禪看著夏侯霸,道:“夏侯愛卿,魏國那邊人口統(tǒng)計,與此類同否?”
夏侯霸出列,道:“陛下,自有統(tǒng)計以來,皆如此也。人口統(tǒng)計皆不包括家族、將軍之家仆、部曲和外族人,魏國、吳國皆是如此?!?p> 劉禪略微點頭,又問道:“可若不能統(tǒng)計,國的兵源、糧稅皆不能提高,這該如何是好。陳愛卿?!?p> 陳祗有些為難,道:“這個確實不好辦,除非有變故。如楊戲被貶,他家仆就可統(tǒng)計,可是其他人就不行,如張翼將軍、譙大夫之部曲、家仆就不能?!?p> 劉禪聽后看著張翼、譙周,疑惑道:“鎮(zhèn)南大將軍張翼,中散大夫譙周?!?p> 張翼、譙周聽后皆出列,道:“陛下,臣在。”
劉禪道:“剛才尚書令所說,卿二人以為如何?”
張翼道:“陛下,我等蜀中家族,確實有自己之家仆、部曲??蛇@是百年之積累,是臣民生存之依賴?!?p> 譙周道:“陛下,老臣認為,自王朝建立以來,家仆、部曲皆不在統(tǒng)計之內,陛下不必糾結此事,亦萬萬不可為之?!?p> 劉禪看著譙周,道:“譙大夫為何認為萬萬不可為。”
譙周道:“陛下請想想,天子依賴為何,乃天下十三州。而如今陛下所擁之地不過其中一州,即益州。當今只有益州百姓還在擁護陛下,而其他州百姓都做了曹魏之民或孫吳之民。國家本就弱小,百姓負擔并不輕,若再去統(tǒng)計當?shù)丶易逅接胸敭a(chǎn),如同加倍壓迫,將更令人難以承受,從而產(chǎn)生抱怨。而如今天下未定,北有曹魏、東有孫吳、西有諸戎、南有蠻越,若是四方有何動靜,而國內又不堪重負,那么到時候誰愿來保護陛下,誰心甘情愿為國效命,那就不是老臣可以去猜想之?!?p> 劉禪一聽,恍然大悟,道:“這么看來,確實不能做,那便罷了,罷了。”
譙周道:“陛下英明,老臣深感欣慰?!?p> 譙周退下,劉禪道:“陳愛卿,如今大將軍回來了,卿務必要協(xié)助大將軍治理國家。漢國雖看似弱小,但只要君臣一心,總會有強盛之日。魏國看似強大,不過外強中干,內訌不斷,遲早大亂,定要為將來之事做好準備?!?p> 陳祗道:“臣謹遵圣令?!?p> 下朝。
眾臣走在離開皇宮的路上。
夏侯霸走到姜維身邊,道:“伯約,剛才之事,你為何一言不發(fā)。”
姜維道:“仲權,你是說統(tǒng)計國家人口之事乎?”
夏侯霸道:“正是,我很想聽你之看法?!?p> 姜維看著遠處,想了片刻,道:“這事由尚書令陳奉宗負責,我不好發(fā)表?!?p> 夏侯霸道:“此時已下朝,不妨直說?!?p> 姜維緩了口氣,道:“關于此事,你讓陳奉宗去統(tǒng)計未統(tǒng)計之人口,我看沒必要,且阻力太大?!?p> 夏侯霸道:“言之有理。又如司馬師、諸葛誕等皆養(yǎng)死士,到底一國人口多少,確實很難明白?!?p> 姜維停下腳步,看著他道:“我不是袒護自己,我姜家是天水大族,我家族就有部曲,至于人數(shù),不方便透露。而像你夏侯家族亦是如此,或人數(shù)更多。既然已不能改變,多問有何意義?!闭f后他拍了拍夏侯霸肩膀,夏侯霸點了點頭,笑道:“也對,也對。”
另一邊。
董厥走在離開的路上,見樊建在前,小跑過去道:“長元,長元你慢點!”
樊建見是他,放慢步伐,道:“龔襲,今日上朝辛苦也?!?p> 董厥道:“你我是老鄉(xiāng),你就別拿我開心?!?p> 樊建道:“怎么,看你還有點緊張?!?p> 董厥擦了擦額頭邊的汗,道:“那肯定,剛才尚書令讓我上表,陛下看后不太滿意,我怕被治罪,所以異常緊張。不過后來譙周那么一說,陛下便沒說什么?!?p> 樊建停下腳步看著他,道:“你能否放輕松一點,難道說實話就成罪人,說假話就成功臣?國力如此,人口自然不能虛報,更無法讓所有人滿意。若陛下滿意,那才是見怪。再說,你只是在做一項公務,按時與準確辦之即可?!?p> 董厥點了點頭,道:“此乃吃苦不討好之公務,我這尚書仆射太難做,下次陳尚書令再有公務,我推薦由你來做。”
樊建趕緊勸道:“你這滑頭,怎能如此也!尚書仆射乃尚書臺之副官,怎么將重擔推讓于侍中,此作為太沒規(guī)矩。除非你我交換職位,我來當尚書仆射,你來當侍中,或可為之?!?p> “咳,不提也罷!”董厥道后便不想多說了,而樊建卻笑了。
二人走出宮門,董厥是越想越氣,便停下腳步,對旁邊樊建接著道:“你這人是我同鄉(xiāng),卻不安慰我,總拿我開心,我不想和你多聊,此時要出宮辦公務也?!?p> 樊建又笑著道:“正因為你我是老鄉(xiāng),所以我希望你能做好每一件公務,這樣你才能繼續(xù)升遷。陛下公平,定不會委屈良才?!?p> “良才?不敢當!我只是一個會跑腿干事,而沒把事干壞之人耳?!倍实篮蟮巧像R車,離去了。
這時宮中,后花園。
劉禪對旁邊陳祗道:“這事,因此結束乎?”
陳祗道:“陛下,譙大夫之言,確有道理。且陛下乃仁君,說話自然要算數(shù)?!?p> 劉禪扁嘴點頭,道:“吾說話肯定是算數(shù),只是吾很不開心,執(zhí)政三十多年,國家就只多統(tǒng)計了四萬人。吾心憋悶,這皇帝當?shù)眠€有何意。若先帝有靈,將來吾該如何面對他?!?p> 見劉禪難受,陳祗趕緊安慰道:“陛下不必如此,四萬人那也是人。未統(tǒng)計之百萬臣民,這些人雖沒給陛下增加糧稅、兵源,亦沒給陛下制造麻煩,便皆擁護陛下。彼此相安無事便好,國家也能長久太平?!?p> 劉禪笑了,道:“陳愛卿,想著以前先帝、丞相都希望吾做仁君,故吾很注意個人行為。若百年之后當后人評說吾時,能給個公平評論,吾就很滿足矣?!?p> 兩人走到一處小亭,劉禪坐下后,見陳祗還站著,道:“汝也坐下?!标愳蠹醋趯γ?。
劉禪道:“如今吾年紀已大,走不了幾步就要坐下休息,十年前可不是這樣?!?p> 陳祗安慰道:“陛下太多操勞,還望保重龍體?!?p> 劉禪道:“五旬老人,但少一死,丞相便是如此年紀離去。只是剛才吾見那軍屯鍋魁,心里就特別難受,若能再給吾十年,吾要席卷北方,消滅魏賊,告慰先帝!”
陳祗堅定道:“臣堅信魏賊十年內必亡。但進軍之事,臣不太懂,陛下還得詢問大將軍?!?p> 劉禪難笑搖了搖頭,道:“進軍之事非姜伯約一個人可以獨辦,乃國人之努力也??墒菃栴}是想努力之人年紀皆大,就汝年輕一些。”
陳祗道:“陛下正值壯年,不必擔憂年紀問題?!?p> 劉禪躺在亭邊,道:“三十多年已過,如今之吾除一身衰老,無所獲得。若將來太子繼位,希望他能更好?!?p> 陳祗大驚,連忙道:“陛下,保衛(wèi)國家,興復漢室,一直是天下民眾之愿,還望陛下堅定意志,仁義天下,必將篡逆之賊誅滅?!?p> 劉禪仰頭笑了笑,道:“吾知道,不說這事矣。對了,卿知道譙大夫在家中有何作為?”
陳祗想了想,道:“臣聽說譙大夫在家作《仇國論》,又請門生友人上門傳閱拜讀?!?p> 劉禪道:“所以說蜀人不能得罪,進軍之事這事便得緩緩。吾今年就不再安排大將軍北伐矣,不然你看譙周、張翼等臣子,肯鬧得更厲害?!?p> 陳祗拜道:“陛下圣明?!?p> 稍晚,陳祗離開了宮中,劉禪則回寢宮休息。
一入寢宮,劉禪又想起一件事,于是叫來黃皓。
黃皓走來,劉禪道:“老黃門,剛才上朝是怎么回事,吾欲試吃,汝為何阻止?!痹瓉韯⒍U想起了剛才上朝,自己欲吃軍屯鍋魁,而旁邊黃皓咳嗽提醒一事。
黃皓連忙跪下,難過道:“陛下乃龍體,飲食皆為御膳,怎么能吃不凈之食矣。老仆甚為擔憂,便提醒陛下慎用之?!?p> 劉禪一聽是這意思,道:“原來如此,汝可起身,吾不怪汝?!秉S皓起身后,劉禪道:“汝說得很對,只是那為吾命人呈上,便不能拒絕,以后朝堂之上,不能再如此也?!?p> 黃皓道:“老仆明白。陛下乃天地之主,大漢之君,定要珍重身體?!?p> 劉禪道:“好,汝先退下,吾要休息矣。”黃皓聽后便退下了。
今日上朝,姜維呈上改良軍屯鍋魁,陳祗上表全國人口統(tǒng)計,然而漢國的實際國情,是很難在短期內繼續(xù)支持北伐,可若不北伐,又會作出怎樣的國之戰(zhàn)略,請看下一章:定國策斂兵聚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