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八章 出降日鄧艾定蜀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4794 2022-04-03 08:05:00

  季漢炎興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

  魏伐蜀之戰(zhàn),進(jìn)入尾聲。

  魏將鄧艾,在擊敗諸葛瞻占領(lǐng)綿竹之后,經(jīng)過短暫休整,此時已率軍離開綿竹,到達(dá)雒縣。而雒縣官吏百姓早已逃亡,僅留一座空城,于是鄧艾隨之占領(lǐng)。

  漢將姜維,得知諸葛瞻兵敗消息,連夜率軍撤出劍閣,此時路過巴西,繼續(xù)向南,往廣漢郪縣進(jìn)軍,并決定在郪縣等待成都方面的消息。

  漢將閻宇,驚訝諸葛瞻速敗,于是自己停留江州,派人向成都、劍閣打探情況,等候形勢變化。

  而在成都,因諸葛瞻軍損失殆盡,成都兵力告罄,援軍遙遙無期,魏軍即將兵臨城下。季漢朝廷之上,群臣或言背城死戰(zhàn),或言奔走東吳,或言南入建寧,經(jīng)過不斷朝議,皇帝劉禪最終接受譙周之諫,開城出降。

  劉禪以張紹、譙周、鄧良三人作請降使者。張紹接過請降書,他看著手中書卷,手指顫抖,冷汗直流。旁邊譙周、鄧良二人,則低頭沉默。

  此時此刻,劉禪作為皇帝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蛟S他還有些不舍得皇位,但也只能接受亡國之結(jié)局。

  在三位使者即將離開時,劉禪道:“諸位愛卿,先帝之基業(yè),大漢之王業(yè),從此亡也。等待諸位之事又會如何?在洛陽獲得高官厚祿?還是辭官隱退從此不問人間事?還是向諸葛瞻那樣為國盡忠?明日此時,皇帝不再是皇帝,太子不再是太子,諸臣不再是諸臣,吾倒要看看,諸臣會有怎樣之結(jié)局,諸臣食漢祿久矣,竟成亡國者,痛哉!”

  劉禪這番話語,讓很多人都哭了。之后劉禪揮了揮手,示意使者可以離開。

  于是三位使者領(lǐng)旨,離開了朝堂。

  走出朝堂,張紹看著譙周,不解道:“譙大夫,陛下為何不聽群臣之策,而聽從你之計(jì)策?!?p>  譙周看了眼天空,道:“陛下仁厚,若先帝或丞相尚在,我出此言,必被斬首?!?p>  鄧良道:“可是譙大夫,你今日勸降,遭至國家滅亡。多少年后,后人會怎么議論你,你將永負(fù)賣國之名,你有考慮過否?”

  譙周搖頭一笑,道:“難道我會不知,一口漢賊不兩立,多少年后,結(jié)果又如何?天下終究要一統(tǒng),百姓盼望這一日。與其懷念舊恩,不如期待新君。相比天下人愿,犧牲我一人之名譽(yù)又未嘗不可?!?p>  張紹道:“鄧艾真會接受請降,而不加害陛下與群臣?”

  譙周道:“鄧艾收到請降書,便會建不世之功業(yè),他邀功請賞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做傷天害理而被天下人恥笑之事?!?p>  于是張紹、譙周、鄧良三人離開成都,去往綿竹。

  此時雒縣。

  鄧艾占領(lǐng)這座空城后,這讓他更加確信他的對手已無抵抗之力,他不久便將率軍到達(dá)成都。

  見白得一座城池,鄧忠激動道:“父親,我軍連克江由、涪縣、綿竹,如今又占領(lǐng)雒縣,離成都不到百里,僅再需一日,我軍就可到達(dá)成都,連克五城,活捉蜀主,獻(xiàn)于陛下與相國?!?p>  鄧艾道:“是也,我軍從九月進(jìn)軍沓中,到十一月逼近成都,進(jìn)展可謂神速。只是不知如今成都君臣是決定堅(jiān)守城池,還是像雒城一樣已棄城,所以能否活捉蜀主,還不能確定?!?p>  師纂道:“鄧將軍,綿竹一戰(zhàn),我軍損員數(shù)千,如今能抵達(dá)成都之軍隊(duì)只有萬余,我擔(dān)心蜀主會固守待援,若固守十日,南中蜀軍與巴東蜀軍就會到達(dá)成都,便與成都城中蜀軍里應(yīng)外合,兵力與士氣皆強(qiáng)于我軍,到那時,就很難對付了。”

  鄧艾想了想,道:“就不知蜀主意志是否堅(jiān)定,成都城中是否保留軍隊(duì),是否有忠節(jié)勇士可以依賴。若真如你所說,那情況還未明朗。但又說回來,難道蜀主身邊就沒貪生小人,賣國求榮者,我看蜀主未必一定會堅(jiān)守。你立即派人到成都打探情況?!?p>  師纂道:“諾!”

  師纂剛要離開,鄧艾道:“慢著,師將軍,由你親自前去打探?!?p>  師纂道:“遵命!”

  師纂離開后,鄧忠道:“父親,蜀主年老昏聵,怕是已嚇破膽心,準(zhǔn)備請降?!?p>  鄧艾看著他,道:“這是最好之結(jié)果,無論蜀主是堅(jiān)守、棄城或請降,都待情況查明之后才能做定論。成都已近在眼前,我軍必取之?!?p>  鄧忠道:“諾!”

  此時姜維本人正路過巴西郡,巴西太守劉干,閬中令王化在閬中城外見到了姜維。

  姜維下馬,走至二人身前,劉干道:“大將軍,在下聽聞諸葛瞻兵敗綿竹,大將軍這是要繞道巴西,去救成都否?”

  姜維道:“劉太守,王縣令,涪縣、綿竹已失,雒縣情況不明,我不知朝廷方面會固守成都待援,還是南走建寧,東奔巴東,所以我不能再堅(jiān)守劍閣,須繞道巴西而向廣漢。”

  劉干看著王化,王化道:“大將軍,放棄劍閣之后,鐘會是否會尾隨,大將軍離開巴西,閬中是否會被鐘會所???”

  姜維道:“事緊急,我無力派軍堅(jiān)守巴西,諸位或隨大軍一同南下,或閉門堅(jiān)守!”姜維道后便上戰(zhàn)馬。

  劉干追至馬前,道:“大將軍,此行真能阻擋鄧艾否?”

  姜維道:“我必殺鄧艾,劉太守,王縣令,再會!”姜維道后,策馬而去。

  不久,貶官在家的陳壽聽說大軍向巴西而來,于是奔走閬中,然而還是遲了,當(dāng)他到達(dá)閬中城外時,大軍已經(jīng)走遠(yuǎn)。

  姜維在趕去郪縣的路上,收到江州方面的消息,右將軍閻宇詢問如何救援成都,姜維立即回復(fù),要求他率軍到郪縣與自己匯合,然后一同援救成都。

  姜維剛離開劍閣,鐘會便率軍占領(lǐng)。

  而鐘會在離開白水之前,詔令也到了,于是鐘會用囚車將諸葛緒押回洛陽。

  此時,鐘會站在劍閣關(guān)樓前,對旁邊杜預(yù)道:“我軍被阻擋在劍閣外一月余,糧草即將耗盡,已在商議北還,此時姜維卻突然離開劍閣,這毫無疑問,定是鄧艾在南邊取得重大勝利?!?p>  杜預(yù)道:“鄧將軍偷渡陰平,奇襲江由,必然是擊敗江由守將,此時或已向成都進(jìn)軍。”

  鐘會道:“鄧艾要立下頭功也,命令全軍,不作停留,立即出發(fā),目標(biāo)涪縣?!?p>  杜預(yù)道:“諾!”

  于是鐘會剛到劍閣,即率主力向涪縣進(jìn)軍。

  張紹、譙周、鄧良離開成都數(shù)十里,與魏將師纂相遇,三人于是向師纂說明來意,師纂聞之大喜,即帶三人去雒縣見鄧艾。

  不久,張紹等三人在雒縣見到鄧艾,上交請降書,鄧艾拿到文書,見蜀主請降,心中暗喜,卻又鎮(zhèn)定道:“你主請降,可是詐降乎?”

  張紹三人感到驚訝。

  張紹道:“此書乃我主撰寫,絕對真實(shí),不敢有詐?!?p>  譙周道:“成都之軍盡覆綿竹,我主派我等三人為使,請求出降,這是對貴軍軍勢之敬佩,亦是對大魏天威之折服?!?p>  鄧良道:“望將軍成全我主美意,保全我主及蜀中民眾性命,使我蜀人感受大魏恩德,早日開城,遞交降表?!?p>  三人言后,師纂道:“鄧將軍,我觀三人之言及請降書之語,應(yīng)為真也?!?p>  鄧忠抽出佩劍指向三人,道:“若說假話,就地誅殺!”

  鄧艾對鄧忠,道:“不得無理。”鄧忠于是收回佩劍。

  鄧艾看著三人,道:“我相信你主是真降,本將軍代表大魏,接受你主之意,稍等,我立即寫下回信,你等帶回復(fù)命?!?p>  于是鄧艾持筆寫道:王綱失道,群英并起,龍戰(zhàn)虎爭,終歸真主,此蓋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漢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以興洪業(yè),其不由此,未有不顛覆者也。隗囂憑隴而亡,公孫述據(jù)蜀而滅,此皆前世覆車之鑒也。圣上明哲,宰相忠賢,將比隆黃軒,侔功往代。銜命來征,思聞嘉響,果煩來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豈天啟哉?昔微子歸周,實(shí)為上賓;君子豹變,義存大易;來辭謙沖,以禮輿櫬。皆前哲歸命之典也。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自非通明智達(dá),何以見王者之義乎!

  通俗意思為:過去朝綱失去道義,使各地英雄紛紛起兵,龍爭虎斗,最終都?xì)w于真正的君主,這就是天命安排去舊而歸附新的大道。自古以來的圣明君主,哪里比得上漢、魏的君主,接受天命而成為王者,而王者都來自中原之土。黃河出現(xiàn)《河圖》,洛河出現(xiàn)《洛書》,圣人得到這些書,就用來振興大業(yè),凡是不順從的人,從來沒有不毀滅的。隗囂占有隴西而敗亡,公孫述據(jù)有蜀地而覆滅,這些都是前車之鑒。我圣上明理智慧,宰相忠臣賢能,我們的國情可比之軒轅黃帝的盛世,功績與歷代帝君那般。我現(xiàn)在奉天命來征討,很想聽到好消息,果然勞煩你派來使者,用此書通知我,這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難道不是上天所開啟的嗎?以前微子歸順周朝,成為了上賓;君子成年后就像豹子一樣矯健而美麗,古之大義皆記錄在《周易》;你信中言辭謙虛謹(jǐn)慎,用載棺作為禮敬,這些都是古代先哲歸順的標(biāo)準(zhǔn)。保全國家為上策,毀壞國家為下策,如果不是開通賢明聰慧敏達(dá)之人,怎會體現(xiàn)這般帝王的大義呢!

  寫畢,鄧艾親手將回信交于張紹,并道:“你主大義,我深表敬佩,如今以禮回書,請三位使者速回成都,親手呈上,表達(dá)我之熱情與美好期盼,望早日與你主相見?!?p>  張紹道:“謹(jǐn)遵將軍之命,我主見到將軍之回書,定大為感動,再派使者前來,報(bào)答將軍與貴國?!?p>  于是張紹三人不敢怠慢,攜帶回信,返回成都。

  稍晚,劉禪拿到鄧艾回信,見對方接受投降,于是再遣太常張峻、益州別駕汝超去接受鄧艾管制,告知明日開城出降之事,又派人將出降命令通知成都附近軍營,遣太子仆蔣顯奉命去劍閣,傳詔姜維。

  新一日,天方亮,劉禪帶著皇帝玉璽、綬帶、士民薄,率群臣離開成都,前往城北武擔(dān)山。

  劉禪乘坐騾馬車出城,并不完全是亡國之禮。

  劉禪身后的王室成員,包括:長子太子劉璿、二子安定王劉瑤、四子新平王劉瓚、六子新興王劉恂、七子上黨王劉璩。

  群臣包括:尚書令樊建、尚書仆射張紹、御史中丞向條、中常侍奉車都尉黃皓、秘書令郤正、秘書郎司馬勝之、光祿大夫譙周、殿中督張通、大尚書衛(wèi)繼、東觀郎王崇、黃門侍郎壽良、李驤、陳裕、費(fèi)承、尚書向充、文立、程瓊、劉武、尚書郎李虎、費(fèi)恭、尚書左選郎鄧良、步兵校尉習(xí)隆、少府鐔承、蜀郡太守張君、成都令呂辰、謁者呂雅、益州別駕從事杜禎、柳伸、蜀郡功曹杜軫、太子中庶子張郁、太子洗馬高玩、領(lǐng)軍龔衡等。

  劉禪一行總計(jì)六十多人。

  路上,劉禪問郤正是否有未到者,郤正告訴他,北地王劉諶未到。

  同一時刻,漢昭烈廟。

  見父皇執(zhí)意投降,劉禪五子,北地王劉諶萬分痛苦,無法接受,于是帶著妻兒來到這里。

  此時劉諶跪倒在先帝像前,痛哭流涕,并道:“父皇為何要降,難道這個國家真沒希望乎?大將軍還在劍閣堅(jiān)守,南中與巴東皆有我國勇士,可為何父皇不待援兵而輕信賣國老賊!先帝,先帝你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毀于一旦矣!”

  劉諶轉(zhuǎn)身看著妻兒,道:“我不做亡國奴,我只愿去見先帝,全家一起去?!庇谑撬槌雠鍎Γ葰⑵拮?,又殺兒子,隨后自刎。

  不遠(yuǎn)處的一眾仆人,見北地王劉諶一家殉國,都流淚了。

  當(dāng)劉禪君臣來到城北武擔(dān)山時,全部覆面自縛。劉禪步行在前,張通等抬棺在后,郤正拿著皇帝玉璽與綬帶,李虎拿著國家士民薄,眾人緩緩向前,而不遠(yuǎn)處便是鄧艾在武擔(dān)山的軍營。

  見劉禪真的來了,鄧忠、師纂等人興奮異常,而鄧艾依舊表情鎮(zhèn)定。

  劉禪行至鄧艾身前,鄧艾看著他,道:“閣下可是蜀主乎?”

  劉禪唉聲道:“是也,你可是鄧將軍?”

  鄧艾笑道:“我乃大魏征西將軍鄧侯義陽鄧艾也!今奉王命前來成都,非是問罪,而是帶來中原王者之仁德恩澤。漢失朝綱已久,代漢者魏也!”

  于是劉禪將玉璽、綬帶、士民薄上交。鄧艾讓鄧忠、師纂收下。

  鄧艾親手為劉禪松綁,派人為所有降者松綁,又派人將棺材燒掉。

  解綁后,劉禪道:“萬里之行,有勞鄧將軍?!?p>  鄧艾道:“本該早來,只奈山高路遠(yuǎn)也?!编嚢篮竽闷鹗棵癖¢営[,薄上寫道:季漢景耀年,領(lǐng)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余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余物稱此。

  通俗意思為:季漢景耀年(公元258-263年),季漢全國總戶口為二十八萬戶,男人和女人的戶口為九十四萬人,帶甲將士為十萬二千人,官吏為四萬人,大米四十余萬斛(漢代1斛=1石,1石=120斤,共4800萬斤),金子和銀子各二千斤,華麗絲綢與彩色布絹各有二十萬匹,其他物資若干。

  閱過士民薄,鄧艾終于笑了。

  鄧忠閱之,道:“蜀中物資如此豐富,乃出乎預(yù)料!”

  師纂閱之,道:“今日入主成都,從此不再為糧草所憂也!”于是眾魏人皆大笑。而對面劉禪等人,皆灰頭土臉,還在等候發(fā)落。

  于是鄧艾繼續(xù)安撫降者,吩咐部下不許搶掠百姓。

  不久,在降者的領(lǐng)路下,鄧艾等人徐徐進(jìn)入成都。

  今日,季漢皇帝劉禪率群臣在城北武擔(dān)山向魏將鄧艾投降,季漢正式滅亡。北地王劉琮不忍國亡之恥,全家殉國于漢昭烈廟。那么鄧艾進(jìn)入成都之后,又會做哪些事?太子仆蔣顯見到姜維后,姜維是否會接受投降詔令,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封群臣揮刀砍石。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