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余音
我前面提到過,在劉景素之亂平定后,劉宋失去了最后一名成年的宗室,整個政權(quán)已經(jīng)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更加要命的是,劉昱這小子在劉景素之亂后變得越來越壞。
劉景素之亂前,劉昱再熊不過沒事到處跑,一個白天不在皇宮里——單單這個,我們似乎還可以說,是劉昱年紀(jì)小,比較調(diào)皮。但是劉景素之亂后,劉昱點上了一個新的技能——殺人,而且是胡亂殺人,不講邏輯。
當(dāng)時,劉昱有時候帶著侍從,抄著兵器在大街上浪,殺害無辜的百姓、牲畜。劉昱這么一搞,嚇得家家戶戶都把房門關(guān)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路上也看不到什么行人。而且,劉昱還搗鼓出了各種刑具,各有名目,而且不離自己左右,有人違背他的心意,就用酷刑招呼。
劉昱曾經(jīng)有一次用鐵椎椎人陰部,他身邊有個人看到這些皺了皺眉頭,就被劉昱用長矛捅穿了肩胛骨。
更加夸張的是,皇太后王貞風(fēng)勸了劉昱兩句,劉昱氣不過,竟然想要把嫡母毒死,幸虧身邊的近臣出來勸說道:“如果陛下把太后毒死,那么陛下就要守喪,守了喪就不能出去玩了?!眲㈥庞X得這話很有道理,于是皇太后才沒有被殺。
劉昱小朋友這么折騰,想要干掉他的當(dāng)然排起長隊了。
最先想要干掉劉昱的是宋明帝的恩幸阮佃夫。他覺得劉昱小朋友靠不住。于是在元徽五年(477年)春天,他準(zhǔn)備趁劉昱去江乘射雞的時候發(fā)動政變,廢掉劉昱。
但是,劉昱突然取消了射雞的安排,沒有去江乘。這一下,阮佃夫政變的計劃完全暴露了,劉昱旋即賜死了阮佃夫。
阮佃夫死了,想殺他的人還排著隊呢。
下一個想送劉昱去見明皇帝的人就是“四貴”之一的時任散騎常侍、中領(lǐng)軍、使持節(jié)、都督南兗徐兗青冀五州軍事、鎮(zhèn)軍將軍、南兗州刺史蕭道成。
蕭道成想要干掉劉昱的原因很簡單——劉昱也想干掉他。
劉昱想弄死蕭道成也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有一天,他直接帶著一幫侍衛(wèi)沖進(jìn)蕭道成家。那時候是夏天,天氣很熱,這位劉宋軍方大佬連衣服都沒穿,就看見皇帝沖進(jìn)了自己家里。
劉昱沖進(jìn)蕭道成家,把弓拉滿,想要射死蕭道成。這時候,一個侍衛(wèi)來勸劉昱說:“陛下,這蕭道成那么胖,當(dāng)靶子用一定很妙,如果就這么射死了,多可惜啊,不如拿骨箭來射他?!?p> 劉昱聽了他的話,用骨箭對著蕭道成的肚子射了一箭,然后就跑路了。
劉昱這次雖然放過了蕭道成,但是他還是很想弄死蕭道成。于是有一天,皇帝帶人沖到蕭道成家門口,想等蕭道成出來就把他干掉。蕭道成那天碰巧沒出門,劉昱也就回去了。
再往后,劉昱又在皇宮里說:“我明天一定要干掉蕭道成!”陳太妃聽了,沖過來把兒子罵了一頓說:“蕭道成功勞那么大,你殺了他,誰還給你干活?”
蕭道成雖然每一次都成功逃脫,但他知道不能再留著這個小皇帝了,再這么搞下去自己早晚被干掉。
于是,蕭道成找到了袁粲、褚淵,提議劈了劉昱。此時,袁粲覺得,皇帝這幅樣子,只是年少不懂事,教育教育就好,沒必要廢了他,廢立這事不管成功與否,自己估計都沒好下場。面對袁粲和蕭道成的不同意見,褚淵選擇了沉默。
但是對于蕭道成來講,接著當(dāng)他劉昱的忠臣是不可能的,問題只是在于怎么搞事情罷了。
當(dāng)時,有人勸蕭道成利用兵權(quán)在廣陵舉兵,討伐劉昱。這個主意自然糟透了,宋孝武帝之后,地方上舉兵的劉誕、劉子勛、劉休范、劉景素之流無一成功,若蕭道成真的決定起兵廣陵,搞不好也要步他們之后塵。
蕭道成最后決定直接干掉劉昱,為此,蕭道成拉攏了負(fù)責(zé)禁衛(wèi)的直閣將軍王敬則,邀請他一同發(fā)動政變。王敬則又串通了劉昱身邊的侍衛(wèi)二十五人,打算一起搞事。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時值七夕,劉昱又帶著兩百多人出去浪,晚上跟新安寺的一個和尚喝了酒,然后便返回皇宮睡覺。劉昱睡著以后,他身邊幾個已經(jīng)和蕭道成串通好的侍衛(wèi)立馬砍下了他的腦袋,送到蕭道成處。
蕭道成拿到劉昱的頭,立馬穿上戎服,帶著幾十個人接管了皇宮。早上,蕭道成召集“四貴”議事。眾人迎立明帝之子劉凖為帝,改元昇明元年
劉凖繼位后,蕭道成升任司空、錄尚書事、驃騎大將軍,刺史如故;沈攸之進(jìn)號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劉秉為尚書令,加中軍將軍;袁粲免尚書令,改任中書監(jiān)。
如果問這次安排下最大的受益者是誰,那不用說,一定是蕭道成。他原本的職權(quán)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卻加號錄尚書事,這使得他擁有了最高行政權(quán)。而袁粲降任中書監(jiān),權(quán)力遭到巨大削弱;劉秉雖然升任尚書令,但因為有蕭道成的錄尚書事在,所以他直接成了吉祥物。
這么一搞,蕭道成的個人權(quán)力極度膨脹,以至于同時手握軍政大權(quán),任誰都看得出,這大宋天下,跟姓蕭也就差了塊排面。
最先跳出來要弄死蕭道成的是沈攸之。他得知蕭道成弒君后,說道:“我寧可像王凌一樣去死,也不愿像賈充一樣活著。”王凌是三國曹魏名臣,密謀反抗司馬氏專政,被司馬懿發(fā)覺后自盡;賈充是西晉開國功臣,黨附于司馬氏,對魏晉易代出力尤多,西晉建立后拜太宰。
沈攸之以此二人設(shè)喻,明確地表達(dá)了自己堅決反抗蕭道成專政的決心。昇明元年(477年)十一月,沈攸之正式以接到太后勤王密旨為由舉兵,企圖鏟除蕭道成。
與此同時,沈攸之又給蕭道成寫了封信,其中部分內(nèi)容如下:
劉昱昏庸殘暴,你應(yīng)該和諸位大臣商議,稟報太后,然后再把他廢黜,怎么能夠勾結(jié)侍衛(wèi),親自弒殺天子,甚至不給他發(fā)喪,以致尸體生蛆?所有大臣,誰不會震驚嘆息?而且你還罷免了朝廷的舊臣,任命自己的親信,宮廷的鑰匙,都交給自己的家人。這難道就是漢武帝托孤于霍光,漢昭烈帝托孤于諸葛亮?xí)r的遺訓(xùn)嗎?你既然有滅亡我大宋的野心,我又怎么能舍棄申包胥誓死復(fù)國的節(jié)操呢?(《南齊書·張敬兒傳》、《南史·沈攸之傳》記錄不同,此處按照《南史》翻譯,應(yīng)該是沈攸之原文的節(jié)選)
十二月十二日,沈攸之命令諸軍進(jìn)發(fā),討伐蕭道成。閏十二月四日,沈攸之至夏口。蕭道成聞訊,也派兵討伐沈攸之。
按照沈攸之原先的部署,他準(zhǔn)備調(diào)集大軍,不管沿途官軍,直搗建康。這當(dāng)然是個好主意,但是沿途的官軍自然也不會真的放任他過去。
當(dāng)時江夏內(nèi)史、行郢州刺史柳世隆,是文帝、孝武帝、前廢帝三朝重臣、功勛名將柳元景的侄子,他跟蕭道成長子蕭賾,也就是后來的齊武帝關(guān)系很好,所以他也就自然而然站在了蕭道成這邊。
柳世隆當(dāng)然不希望沈攸之大舉進(jìn)攻建康,于是派人挑戰(zhàn),前軍中兵參軍焦度又在城上辱罵沈攸之。沈攸之氣瘋了,管他什么戰(zhàn)略部署,大舉進(jìn)攻郢城。
但是,沈攸之攻城一個月,發(fā)現(xiàn)自己沒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失去了拿下建康的戰(zhàn)略窗口,叛軍的士氣開始崩潰。昇明二年(478年)正月十九日,沈攸之部將劉攘兵叛變,叛軍士氣徹底跌入谷底,沈攸之無法繼續(xù)操控軍隊。
于是,沈攸之放棄進(jìn)攻郢城,決定逃回大本營江陵。到了江陵,他才發(fā)現(xiàn)老巢已經(jīng)被雍州刺史張敬兒一鍋端了。沈攸之沒辦法,帶著兒子沈文和逃到華容,被當(dāng)?shù)厣贁?shù)民族宰了,腦袋送到建康。
在沈攸之叛亂的同時,京師那邊也不太平。
袁粲和劉秉在被架空以后也明白,再這么搞下去,自己和大宋都得涼。于是,二人密謀占據(jù)京口叛亂,同時王景文的之子王蘊(yùn)帶人直接斬首蕭道成,名將黃回率軍接應(yīng)。
結(jié)果,劉秉這人膽子特小。到了叛亂那天,他吃好晚飯,就帶著滿門老小沖到京口,依附袁粲。
這么大陣勢,蕭道成還發(fā)現(xiàn)不了他們造反才見鬼了,于是袁粲精心安排的政變計劃全面破產(chǎn)。
袁粲看見劉秉,也知道大事不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舉兵叛亂。與此同時,蕭道成調(diào)集大軍鎮(zhèn)壓袁粲。黃回得知計劃泄露,知道大勢已去,不敢起兵接應(yīng),而王蘊(yùn)等人干脆直接跑路了。
這么一來,這次政變徹底失敗,袁粲、劉秉、王蘊(yùn)、黃回等人先后被殺。
隨著沈攸之、袁粲最后一搏的失敗,宋明帝的托孤大臣除黨附蕭道成的褚淵以外全部死去,蕭道成大權(quán)獨攬,徹底掃去了稱帝路上最后的阻礙。
昇明三年(479年)三月,蕭道成晉升相國,總百揆,封齊公,備九錫;四月,蕭道成加封齊王,走完了篡位前全部的流程。
同月,宋順帝劉凖禪讓于蕭道成,劉宋滅亡,歷四世八帝,享國五十九年。不久,宋順帝遇害,劉宋宗室除了在北魏的劉昶外全部被蕭道成屠殺。
身在平城的劉昶聞知祖國滅亡,悲慟萬分。不久,他在南征蕭齊時在三軍陣前陳述家國傾覆之悲,聲音激昂,淚流滿面,北魏將士亦為之動容。之后,他更是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泣血上陳,請求鎮(zhèn)守邊疆,以報家國之仇。
隨著十八年后,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一年(蕭齊明帝蕭鸞建武四年,497年)四月,六十二歲的時任北魏大將軍、使持節(jié)、都督吳越楚彭城諸軍事、宋王劉昶帶著家國之恨病逝于彭城,關(guān)于劉宋的一切除了史書里的文字外似乎全部被歷史抹去了,或許只留下后人的句句嘆息吧。
小生自填《水龍吟》一首以嘆曰:
八王廿載相攻,血流漂杵民心去。離石都尉,左國僭號,分庭抗禮?;瘦洸ミw,長安難見,新亭空泣。道東風(fēng)忽起,雷霆震震,六合動,夷狄懼。
卅載元嘉文治,妄興兵,喪師亡旅。武陵御宇,寒門秉政,嗣君錯立。桀紂臨朝,手足相劋,自尋屠滅。六十年,只剩村頭瑞獸,任憑風(fēng)雨。
【參考文獻(xiàn)】
古籍(按作者生活年代排序):
(西晉)陳壽《三國志》(劉宋)裴松之注
?。|晉)干寶《搜神記》
?。ㄊ捔海┥蚣s《宋書》
?。ㄊ捔海┦捵语@《南齊書》
?。ū蔽海┐搌櫋妒鶉呵铩?p> (北齊)魏收《魏書》
?。ㄌ疲┮λ剂读簳?p> ?。ㄌ疲┮λ剂蛾悤?p> (唐)魏徵《隋書》
?。ㄌ疲┓啃g《晉書》
?。ㄌ疲├钛訅邸赌鲜贰?p> ?。ㄌ疲├钛訅邸侗笔贰?p> ?。ㄌ疲﹦⒅獛住妒吠ā?p> ?。ㄌ疲┰S嵩《建康實錄》
(北宋)李昉《文苑英華》
?。ū彼危├顣P《太平御覽》
?。ū彼危┧抉R光《資治通鑒》(南宋)胡三省注
(元)脫脫帖木兒《宋史》
?。鳎┩醴蛑蹲x通鑒論》
近當(dāng)代書籍(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田余慶《東晉門閥政治》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
李憑《北魏平城時代》
張金龍《治亂興亡:軍權(quán)與南朝政權(quán)演進(jìn)》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當(dāng)代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為序):
王永平《劉裕、劉毅之爭與晉宋變革》
汪奎《中外軍體制與南朝劉宋政局》
汪奎《劉劭之亂與劉宋政局》
邵春駒《論南朝劉宋景平至元嘉初政局》
陳春雷《幕府與晉宋政治研究》
嚴(yán)耀中《評宋孝武帝及其政策》
??偙蟆秳⒃iT第考》
祝總斌《晉恭帝之死和劉裕的顧命大臣》
胡阿祥《論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