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荀平昌24年,荀浩帝遠(yuǎn)征北戎,未果。次年三月,荀浩帝再次出征北戎,擁甲三十萬,以求平定北方。
萬萬沒想到的是,荀浩帝孤注一擲的戰(zhàn)爭居然打了十年。
十年足以改變許多東西。
原本本就算得富足的大荀百姓,因為繁重的賦稅,以及常年的征兵,變得更困苦起來。
大荀37年,大荀浩帝與北戎第一戰(zhàn)神單于一戰(zhàn),重傷而歸,北伐之事不由得作罷。
大荀39年,荀浩帝傷勢復(fù)發(fā),不治而終。
荀浩帝長子天樞繼位,國號長庚,新皇繼位,本應(yīng)大赦天下,減免賦稅。但天樞更加變本加厲,登基第一件事便是征兵征糧,想要繼續(xù)北伐北戎。一時之間,大荀民生凋零,匪寇成群。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這是對天樞掌政時期最真實的寫照。
天樞掌政時期第二年,漢陽王李桀揭竿而起,擁護荀浩帝九歲幼子長蘇為帝,直接帝京。一時之間,響應(yīng)者無數(shù),天樞被殺于羊山。
長蘇登基,被封為一字并肩王的李桀又以陛下年幼無知,不宜掌政為由,代為掌政,長蘇名存實亡。
自此,天下紛亂,群雄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