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戰(zhàn)國演繹

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破家亡

戰(zhàn)國演繹 清嵐如水 2101 2020-11-12 19:20:44

  第二天清晨,大家看到的是信陵君身著冠冕袍帶,威嚴(yán)地坐在堂上。

  兩位夫,各依在他的身邊。

  公元前二四三年,信陵君病逝。

  噩耗傳出,男女老少哭聲遍野,各國輟朝,天下縞素。

  送葬那天,大梁城內(nèi)外,街巷村落為之一空。

  十幾、幾十萬人趕來,與公子做最后一別!

  邯鄲,小茶棚里,薛琦、毛遠(yuǎn)置酒相對,點頭微嘆:

  “公子去了,你我老矣,在這茫茫塵世上,還能再尋覓幾次知己?

  何不從公子游于地下?”

  舉杯笑視,仰藥而死。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兮走四方!”

  代代英雄,因勢而起叱詫風(fēng)云,隨著時間的消逝,又煙消云散。

  但他們的精神卻貫穿于歷史,前后銜接傳承。

  雖然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史卻要以“英雄”的閃光點所留下的軌跡來展現(xiàn)過去。

  大江東去,淘不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后人感慨前人,轉(zhuǎn)瞬間,“時人”便成為古人。

  后浪滾滾繼前浪,延續(xù)成永無止境的歷史長流,所以唐初詩人陳子昂才抒發(fā)最為現(xiàn)實的千古一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其實,涕下大可不必,蒼蒼眾生,哪能都成為英雄豪杰?

  重要的是“一個人”應(yīng)該在自己所處的“現(xiàn)實”這一區(qū)間,從中找準(zhǔn)自己的位置。

  使自己在回首往事時少些遺憾,也就是最佳選擇了。

  魏安釐王沒能親自去與弟弟告別,因為他也臥病在床,奄奄一息。

  信陵之死,對他是一個安慰,因為可以讓他放心的吐出最后一口氣了。

  但秦國卻不想讓他心安,信陵君死后不久,就又派蒙驁收回西河;

  捎帶連拔酸棗(河南新鄉(xiāng))等二十余城,編為秦之東郡。

  十八年后,公元前二二五年,王賁決河水灌大梁;

  三個月后城破,秦軍入,擒安釐王的孫子魏王假,魏滅亡。

  秦王政此時已除掉呂不韋完全掌握政權(quán),多次參加掃平六國的戰(zhàn)斗。

  滅趙后就曾入邯鄲盡殺與他外祖父家有仇怨者。

  王賁攻大梁,他又來親自督戰(zhàn),城破后,為了報復(fù)兩敗秦軍之仇,他下令屠大梁雞犬不留。

  魏安釐王自以為除掉信陵君這個心腹大患,就可以保證子子孫孫永保王位。

  卻沒想到得到的結(jié)果是國破家亡,子孫滅絕!

  在大屠殺中,信陵君一個年幼的孫子被乳母抱著逃出大梁,藏在鄉(xiāng)下。

  不幸遇到一個信陵府中的門客,這家伙當(dāng)官后已經(jīng)腐化壞了良心。

  他認(rèn)識乳母,當(dāng)然知道孩子的身份,就勸說:

  “秦王有令,獻出信陵君子孫者,賞千金,藏匿者滅三族。

  你總不會傻到棄千金而求滅門吧?

  現(xiàn)在魏家已是家破人亡,沒必要再給他們冒險賣命了,還是替自己多想想吧?!?p>  乳母朝他臉上唾了一口:

  “當(dāng)年公子以兄弟手足相待你們,門下客盡稱俠肝義膽。

  怎知里面卻混雜了你這樣喪心病狂的敗類!

  我雖是婦人,卻聽說見利而叛上為逆,畏死而棄義為亂。

  怎可因利賞畏死而送掉孩子的性命?

  你這逆亂小人給我滾!”

  門客被罵得掩面而去,但乳母知道他一定會去告密,就帶著孩子跑到遠(yuǎn)處河邊的蘆葦深處藏了起來。

  沒想到那個叛徒竟偷偷跟在后面,探明她們的藏身之處后就帶著秦軍來捕捉。

  秦軍把那一帶嚴(yán)密包圍后就喊話讓乳母把孩子交出,怎知乳母拒不服從。

  秦軍大怒,循著孩子的哭聲萬箭齊發(fā),乳母緊抱著孩子,雙雙死于亂箭之下。

  秦王政接到報告后長聲嘆息:

  “一個乳母尚且如此信守忠義,可知就是殺絕他的人,也消滅不了信陵精神??!”

  下令把乳母供入“先賢祠”,享太牢之祭,以魏王的規(guī)格埋葬了母子。

  乳母的死,為信陵君有關(guān)人物的故事畫上了句號,但還應(yīng)交代幾位有關(guān)人物的結(jié)局,做為附錄。

  趙國的廉頗在戰(zhàn)國時代,也是位重要人物。

  平原君死后一度代理相國,積極發(fā)展生產(chǎn),加強戰(zhàn)備,抵御外侵,使趙國之勢復(fù)振。

  可惜,孝成王死后,郭開又施展自己的特殊本領(lǐng),漸漸成為趙悼襄王面前說一不二的寵臣。

  在廉頗攻打繁陽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郭開卻向悼襄王報告:

  廉頗屢戰(zhàn)屢敗,有意與敵方私下講和……

  對于這么淺薄的謊言,悼襄王竟深信不疑,聽從部下的建議,派樂乘去替換廉頗。

  廉頗大怒,趕跑了樂乘,但這個相國也干不成了,便投奔魏。

  此時信陵君已死,衛(wèi)慶收留了他,并推薦給新的魏王。

  但魏景愍王追隨父親的原則,信陵君的朋友也不能用。

  老頭子只得在衛(wèi)慶府中閑居。

  后來趙國因?qū)沂芮剀娗謹(jǐn)_。

  樂乘死后又缺乏能干的統(tǒng)帥,也知道廉頗受了委屈,就派人到大梁去探探情況,想把他再請回來。

  郭開并沒公開攔阻,只在背地囑咐了使者幾句。

  廉頗并沒灰心,仍然期望重返趙國,見到趙使非常高興,備酒飯盛情招待。

  吃喝到高興時,丟下筷子,披卦上馬,來回馳騁。

  舞了一陣大刀后,氣不長出、面不改色。

  使者連夸:

  “老將軍好武藝!”

  回去向趙王也如實匯報:

  “廉將軍能頓食斗米,肉十斤,武藝也沒荒疏?!?p>  趙王很高興:

  “這么說他還有用!”

  使者隨后又加了一句,只一句:

  “可惜頓飯未畢就拉了三回屎。”

  趙王一聲長嘆:

  “廉頗老矣!這樣還怎么上戰(zhàn)場?”

  毫無用處。

  廉頗翹首以待,卻不知又被郭開算計了,后來投奔到楚。

  景陽倒是熱烈歡迎,請他擔(dān)任“軍事顧問”。

  但與楚軍的制度和作戰(zhàn)風(fēng)格不能適應(yīng),終于在“我思趙卒”的惆悵中死于壽春。

  趙國龐煖、毛遂等相繼去世后,唯一的中流砥柱是李牧。

  曾率五萬軍大敗秦軍二十萬,趙王大喜,封他為武安君。

  但此時已當(dāng)上相國的郭開,以七千金的價格把趙國出賣給秦王。

  為了搬掉這塊絆腳石,他又故伎重演,向趙王遷誣告李牧私通秦國,想自立為代王……

  趙悼襄王的兒子趙遷是郭開一手扶持起來的,當(dāng)然更是言聽計從。

  馬上就派人解除李牧的職務(wù),并殺害了他。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