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日后,北地終于不再連降暴雨,西部的災情以及疫情也得到了控制,在經(jīng)過數(shù)月的休養(yǎng)生息,西南部終于恢復了元氣,只是邊疆和北境還沒有好消息傳回來!
時已入秋,農(nóng)民紛紛忙碌起來,近年來第一批谷子,在人們細心的呵護下,收成頗好,歷經(jīng)春耕,秋割三個季節(jié),人們吃到第一口米時,竟忍不住流出了心酸的眼淚。
北邊不比南邊,南邊一年兩收,北邊一年一收,因此,在收完谷子后,人們就開始二次翻地,準備種植冬小麥。
江鄭茶葉坊卻在這個時候傳出招大量臨時工的消息,優(yōu)厚的待遇卻并沒有多少人心動,原因都在忙于翻地秋收,騰不出多余的手來,為此,姜晴跟鄭夫人頗為惱火。
入冬后天氣寒冷,茶樹移植過去的必定不易存活,可就那么幾個人,著實忙不過來,畢竟不是小小的幾塊地,而是一整個山頭,要在入冬前完成幾乎不太可能。
因此,姜晴跟鄭夫人商量,把工錢提高一些,在村里多安置幾間工房,多寫幾張招聘書,貼在鎮(zhèn)子上去招人。
這個時候,陳燈燈突然沖進來,上氣不接下氣的說:“不……不用招人了!已經(jīng)多的……不能再多了?!?p> 見她這幅模樣,姜晴搖了搖頭,沒好氣的道:“你就不能慢些嘛?看把你給累的,過來坐下歇會兒,慢慢說。”
鄭夫人一臉好笑的看著她,伸手給她倒了一杯水,示意她過來坐。
陳燈燈順了順胸脯,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頭,走過去挨著姜晴坐下,喝了一杯水這才慢慢緩過勁來,解釋說:“有難民聽說是姐姐在招人,自發(fā)組織隊伍去山頭幫忙了,大約將近百來號人,所以姐姐跟夫人不用再去想辦法招人了?!?p> “真的呀?”
鄭夫人大喜,略顯激動的說:“真是好人有好報啊。晴晴你前些日子施出湯藥,米糧,等物資總算沒有白給!”
姜晴先是詫異,隨后淡然一笑:“我捐出物資倒是沒想過回報,只想著讓那場災禍不能在這里越演越烈,畢竟我的親人們在這里。”
鄭夫人略顯慚愧,連忙道:“是老婦人言辭不當,是難民們知恩圖報才對!”
“燈燈,你找人去登記一下幫忙的人員名單,按工人同等工錢分發(fā)給大家,不能讓大家白白幫忙?!?p> 姜晴先是吩咐,想了想,她又叫住已經(jīng)起身的陳燈燈,“等一下,若是有人不要,你就跟他說,那就不用過來幫忙了。”
陳燈燈連忙應聲:“我知道了姐姐?!?p> 顧及到鄭夫人,姜晴連忙又問:“嬸嬸以為如何?”
鄭夫人點頭,滿臉笑容的道:“是應當?shù)?,你這小腦袋瓜一向反應快,想事周全?!?p> 姜晴淺淺一笑,接著道:“嬸嬸,我想去看看,也順便給廚房多添幾個人,畢竟不好讓人餓著肚子做事,您是同我一起?還是回去呢?”
鄭夫人點點頭,隨后握住姜晴的手道:“嬸嬸同你一起過去吧?!?p> …
這座山頭以前叫盤龍嶺,開工之后便改了名字,叫茶園山,此刻,這里一眼望去,全是忙碌的人群,有人運送,有人除草,有人翻地,有些挖坑,有人施肥,有人修枝,有人埋苗。
姜晴等人來了以后,大家有一瞬間的躁動,但都沒有停下手里的活兒過去與她寒暄,反而她來了以后,大家更賣力了一些。
見此場景,姜晴為之動容。
她不知道,難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從水深火熱的地方逃過來,沒有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反而有人給他們地方住,給治病的藥喝,給換洗的衣物,給足夠的食物吃。
難民們好一番打聽,才知道除了這里的縣衙援助外,還有一位姓姜的姑娘,于是,有幾個難民偶然間知道了這位姜姑娘在招人的消息,便回去告訴眾人,眾人便紛紛跑過來幫忙了。
今日見到幫助他們的居然是這么年輕的姑娘,眾人心里百般感慨,時不時偷瞄她,想著要把這個善良的姑娘牢牢記在心里才好。
這里有專門為工人搭建的伙房,姜晴過來交代了一番后,便也加入了忙碌的人群中,指點了坑要挖多深,距離最好是多遠,底肥放多少合適,樹苗裁剪的高度以及一個坑栽幾株合適。
眾人畢竟剛來,幫忙也摸不著頭腦,只能學著最早的工人做,沒人細心講解,也不懂其中的規(guī)格。
得了姜晴指點,慢慢的一傳十,十傳百,大家很快便上了手,并且把栽的不對的重新挖出來糾正,一下午的時間,完成了十分之二三的面積。
當眾人知道不僅有飯吃,還有工錢拿,不拿就不許來幫忙時,又是感動的嘆息不已。
姜晴準備回去時,卻有人叫住了她,來人是一對夫婦,這二人上了年紀,發(fā)間隱有銀絲,臉上生了皺痕。
這夫婦二人上來就跪在了地上,對姜晴施了一禮,婦人還道:“姑娘,請受我夫婦二人一拜!”
姜晴嚇了一跳,連忙將兩人扶起來,受寵若驚道:“這可使不得,會折煞小女子的?!?p> 婦人見這位姑娘不僅沒有嫌棄他們渾身臟亂,還親手扶他們起來,心里的好感又升了一些,跟丈夫交換一個眼神,婦人略顯躊躇道:“使得的,多謝姑娘救命之恩,我夫婦二人無以為報,愿意跟著姑娘效綿薄之力?!?p> 姜晴搖頭推卻:“不必如此的,老伯和嬢嬢的心意小女子心領了,此次援助之功非我一人,實在領當不起!”
“姑娘且聽我一言!”
老婦人和藹的笑著,扶住丈夫的手解釋道:“老婦人夫家姓吳,北地嶺西人士,年輕時在康陽之地替人看管茶園,后來家中因老人得病,我夫婦二人便回了老家,此次西部老家招了災禍,我夫婦二人輾轉逃到此地,本以為吾命不久矣,不承想竟得姑娘善意相助,我夫婦二人決意留下,替姑娘無償看護這片茶園,以報姑娘之恩情,望姑娘莫要推辭,我夫婦二人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