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耀把網上搜到的地址鍵入高德地圖,然后與沈若步行去看所謂的“圣墓”。遠遠的,就能看到前方有一處小教堂一樣的建筑。建筑附近還有一個小小的木質結構的房子。他們經過木房子的時候,趙耀皺了一下眉頭。
“怎么了?”沈若問。
“看起來,那個石獸不是這里的風格?!?p> 沈若注意到了木質房子的前方,卻有一個不太高的石柱,石柱上有浮雕,最上面是一只坐著的獸,看不出是牛是羊,還是什么,總之是有耳朵的四腳獸,的確與周圍的一切有些格格不入。沈若停下腳步,讓趙耀看:“石獸的嘴部有出水孔,原來應該是個噴泉?或者?我也不懂建筑,你懂的?”
“嗯嗯,聰明。那么,就更不該放在這里了。”趙耀蹲下來查看了一下,石獸的底部與青草和泥土已經混在了一起。
有人在他們旁邊說了一句當地話。
白俄羅斯語聽起來很像俄語,可是以沈若那點兒俄語水平,就算是和說俄語的人,也并不能對話。他們在柏林的時候,沈若曾經用俄語取得酒吧俄籍安保人員的幫助,可是那是她說了一串讓人家聽。
這個人顯然剛從木屋里出來,雖然是短發(fā),不過留得有點兒長,但是還沒到披肩的程度,棕黑色的頭發(fā)非常卷,人很瘦,個子有一米八左右,留著一點胡子,棕黑色的大眼睛,眼角有細細的皺紋。
他有用非常標準的英語問了一遍:“你們來這里有事嗎?需要幫助嗎?”
語氣和表情不能說是很和善,但是還是足夠禮貌的,趙耀介紹了自己和沈若從中國來,對這里的“圣墓”感興趣。
那人自我介紹叫伊萬,他是個vloger,兼職做這里的守墓人。“是的,這里有個墓,不遠的修道院付款雇傭了我,而且他們負責圣墓的修繕工作。”
他讓趙耀和沈若等一下,自己跑回房間,拿了教堂、也就是圣墓的鑰匙,拿了一個小本本和一支筆,要求進行“來客登記”,并且提醒他們,這里是不收費的,可是可以根據心意進行慈善性捐款。然后,伊萬主動地帶沈若和趙耀向教堂走去。他還主動地進行了解釋:“這也不能說算教堂,其實是模仿教堂建筑蓋的,把墓掩飾了起來。”
大門開啟,伊萬又打開了燈,果然,這并非一個教堂。
這個建筑可以說是個空心建筑,里面是個完完整整的“空”著的”空間”。地面上,是一個“大坑”。
說是“大坑”有些不太準確,因為顯然,這里是經過發(fā)掘的,經過一定的考古保護的,大概三四米寬,四五米長的低于地面的部分,有木質的支架支撐,而且非常光滑,中間是一具石質棺材,里面并沒有任何尸骸。
“教堂”墻壁上,是對這座墓進行挖掘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和照片?!笆ツ埂币驗橐顾?,就在NGO組織和宗教組織的號召和集資幫助下,請了一個私人性質的考古團隊進行了搶救性挖掘,然后,還蓋了這個“教堂”。從照片上看,“挖掘”之前,“圣墓”只剩下了一堆亂石和雜草。挖開后的石棺被拍了照片,向來參觀的觀眾介紹它曾經有過的樣子。
沈若發(fā)現,好幾個角度的照片里,都能看到那個木屋,以及那個石獸。
所以,“圣墓”凌亂成那個樣子,旁邊一直有守墓人的居所?
沈若向伊萬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個嘛,我倒是沒想過。今天我還是第一次注意到?!?p> “那么,在你之前,誰住在那里呢?”
“我也不知道,我可以給你問問付錢給我的人?!?p> 伊萬的生活倒是很滋潤,拍攝本城各處的vlog,同時用英文在油管上進行俄語教學,再做一份兼職,閑著的時候想想未來,絲毫不覺得有壓力。
趙耀又提到了石獸的問題,這下子,到了伊萬的“專業(yè)”了,伊萬拿出手機,給他們展示自己發(fā)過的短視頻,實際上,他拍過那個石獸,還有各種網友給他留言,說那是一種南俄羅斯草原風格,可能和某個草原民族有關。但是大家都不懂為什么會有噴水口,因為,被放在噴泉的噴水獸,顯然更合適出現在羅馬的故事里。
沈若取得許可,靠近了“土坑”進行觀察——石棺里的東西難道不是更“混亂”嗎?中式的中空的繡花枕頭——伊萬說那是根據考古發(fā)現復原的,原來的已經腐爛掉了;石棺底部,是陰刻出來的一個人的骨骼形狀。
頭骨的部分,已經裝飾了各色的寶石并形成花朵和十字架形狀。這部分是用顏料填過的,雖然顏料有些褪色,但是與烏珠一模一樣。
在刻出來的“遺骨”的心臟處,還有一把鑰匙,也是用顏料填過的,那把被影子先生取回去的鑰匙。
沈若問伊萬,當地關于圣墓來源,有什么說法。結果,伊萬的回答驗證了巴厘島吳老夫人的講述,只是更詳細,他知道羅斯貴族的名字:雅羅,他叫雅羅,據說是個智慧又勇敢的人。接著,他講了雅羅被蒙古軍隊俘虜,被侍衛(wèi)殺死,尸骨分為兩部分,被他的中國朋友和德意志朋友帶走。
“那么,誰建了他的墓?”沈若問。
伊萬似乎沒想過這個問題,故事里有沒有。
趙耀若有所思,“當然,是個建筑師,不是嗎?”
他們離開了圣墓,謝過伊萬,并且給予圣墓一筆小小的捐款。沈若也和伊萬交換了聯系方式。然后,他們前往趙耀查好的餐廳去吃蘋果派和瑪墻卡,還喝了蘑菇湯。沈若一直在翻看伊萬的油管主頁,然后發(fā)現,他曾經拍過一個vlog,介紹一個廢棄的孤兒院,而那里,kim也去過。
就像很多vlog博主去烏克蘭拍攝切爾諾貝利一樣,這些與逝去的蘇聯相關的地方,總是吸引著一些觀眾。
沈若打電話問伊萬,那個孤兒院有什么特別的嗎?
伊萬解釋說,那里其實不是個孤兒院,他擦過一些資料,也打聽過很多人,算是以訛傳訛,那里是個實驗室。被眾多網友稱為孤兒院,可能是為了增加驚悚的氣氛。他在視頻的題目里沿用了孤兒院的稱呼,但是在里面解釋了,可能是因為說俄語,沈若沒注意到。
他又補充了一個信息,“我問過修道院的人了,在我之前住在這里的人,是個很老很老的德國男人,叫克里斯·尤迪特。他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因為,圣墓里不是完全空的,是有雅羅的內臟的。它們被做過防腐處理,并且存儲在一個小壇子里。是克里斯找到的,是他捐獻給了修道院?!?p> “克里斯人呢?”
“不知道?!?p> “修道院的地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