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我的外掛庫是點娘

第十六章 古玩也有前世今生

我的外掛庫是點娘 根達亞遺民 4403 2020-07-28 20:00:00

  第十六章古玩也有前世今生

  羅嘉樂的黃金眼外掛在吸取了大量的上古氣息之后,再一次發(fā)生了升級。

  這讓羅嘉樂獲得了“古董鑒定術”,這個黃金眼外掛的升級能力選項。

  而獲得了這個外掛之后,整個古玩老街的世界,在羅嘉樂的面前完全變成了另外一種樣子了。

  就拿鹿老哥地攤兒上面的這些瓷片來說,羅嘉樂看到了每一個瓷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許多的高亮小字。

  而當羅嘉樂用雙眼仔細觀察著那些小字的時候,那些高亮小字一瞬間就在羅嘉樂的眼前展開了來。

  羅嘉樂看到的是一片天青色的瓷片上面的高亮小字的展開,羅嘉樂仔細識讀,發(fā)現(xiàn)小字上面記載了這塊瓷片的前世今生。

  “該瓷片為清代JDZ窯燒制的仿汝窯天青色上等供瓷筆洗殘片。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靖南王耿繼茂舊疾日劇,五月初四日,耿繼茂病逝。七月,耿精忠承襲王爵,仍鎮(zhèn)守福建??滴醯鄞罅抠p賜,以勵其衷心,或以為綏靖。

  JDZ窯燒制仿汝窯天青色上等供瓷五爐,全部賜予耿精忠。

  后三藩謀反,耿精忠族滅,大部分天青色供瓷被毀,少部分由幸免于難的耿府下人夾帶而出,流落民間。

  此瓷片為筆洗殘片,該筆洗在清代前中期一直流轉(zhuǎn)于閩南省,被大戶人家收藏。

  清后期,毀于鴉片戰(zhàn)爭之中,殘片輾轉(zhuǎn)流落于民間藏家之手,被誤認為是汝窯殘片。

  在民國年間被人使用,與眾多其它瓷片拼成屏風,藏于商人之家。

  后屏風毀于倭人侵略,日機轟炸之中,僅余數(shù)片。

  解放后被精于瓷藝的JDZ瓷工得到,藏于眾多瓷片之中。

  該瓷工參與了恢復汝窯生產(chǎn)的科研活動,此瓷片在科研活動之中,被再次從大塊分解為小塊。

  1958年國內(nèi)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jīng)過專家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

  此瓷片由于細碎,已經(jīng)喪失保留價值,被當?shù)卮蓮S轉(zhuǎn)賣,輾轉(zhuǎn)于國內(nèi)古玩市場和藏家之手。

  該瓷片一直被當做宋代汝窯瓷片,實際是清代JDZ仿汝窯制品。

  鹿連坤從豫南省與他人通過實物交換,得到此瓷片,他至今以為此瓷片為汝窯瓷片。

  但如果放到專業(yè)鑒定機構(gòu),經(jīng)過簡單檢測就可以判斷出真實年代。

  經(jīng)濟價值遠低于歷史和學術價值。”

  羅嘉樂看完了這個瓷片的前世今生之后,他指著那個瓷片,開口對鹿連坤問道:

  “鹿掰,這瓷片是個啥瓷片呢?”

  鹿連坤馬上脫口而出道:

  “娃,這瓷片可是稀罕物,我是用其它的東西換來滴,這是瓷廠當年轉(zhuǎn)賣滴,是貨真價實的汝窯瓷片吶!

  汝窯知道吧?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咧!”

  羅嘉樂一聽這話,笑了笑說道:

  “果然是好東西啊!”

  鹿連坤笑著問道:

  “咋?娃你要收這瓷片?”

  羅嘉樂搖搖頭說道:

  “謝謝鹿掰,五大名窯,汝窯為魁,汝窯瓷片,我可收不起!”

  鹿連坤一聽,笑容馬上就收了,然后說道:

  “么肆,其它滴,你隨便看,看中哪個,再說!”

  羅嘉樂又看了一眼剛才被它吸走了一股白色云氣的瓷片,瓷片上面的文字又再次展現(xiàn)出來了。

  “該瓷片為金代耀州窯燒制的白釉剔刻花卉詩文長方形瓷枕殘片。

  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三月,蒙金和議達成,隨后金宣宗南遷到達汴京,此舉觸怒蒙古,戰(zhàn)爭再起。

  蒙古三路大軍南下,中路大軍攻打秦川,耀州地區(qū)被蒙古鐵騎占領,耀州窯被蒙古軍隊征用。

  成吉思汗下令不許屠殺工匠,命耀州窯為其忽里臺大會燒造供瓷。

  蒙古貴族當時睡覺枕皮裘木石,不枕瓷質(zhì)枕頭。

  成吉思汗下令為王公貴族燒制瓷枕,以作封賞之用。

  待瓷枕燒制成功之后,蒙軍轉(zhuǎn)運走了其中的大部分,留下另外一小部分在當?shù)厥褂谩?p>  該瓷片所屬瓷枕先后被多位蒙古軍事貴族使用,流傳直到元末,到察罕帖木兒手下大將李思齊帳中。

  李思齊擁兵西都長安后,王保保與李思齊互相攻伐。

  后李思齊降明,被朱元璋派去招降王保保,歸途中被王保保派兵砍去一臂,重傷而死。

  其妾侍鄭氏踏此瓷枕上吊殉夫而死,贈淑人,謚貞烈。

  此瓷枕被認為不祥,賜之與李府下人李三。

  李三將瓷枕以一兩銀子賣給青樓女子趙紅姑。

  趙紅姑后來嫁作商人婦,夫家系陜甘鹽商孫耀祖。

  后孫耀祖卷入鹽案,遭抄家滅門。

  瓷枕流入到參加抄家的一個胥吏手中,并且世代流傳。

  到明末李自成起義階段,該胥吏家族后人丁有恭已經(jīng)發(fā)展為明末豪族,組織團練武裝,參與朝廷和李自成起義軍的鏖戰(zhàn)。

  李自成在陜甘失敗以后,丁有恭被明庭冊封為游擊將軍。

  清兵入關,張獻忠入陜,丁有恭加入地方武裝自保集團,對抗張獻忠與清軍。

  張獻忠失敗,丁有恭投降清軍,同樣被冊封為游擊將軍。

  清朝前期和中期,該瓷枕一直在丁有恭的后人手中傳承。

  清朝晚期,丁有恭后代丁旭染上煙癮,將家中之物悉數(shù)變賣為煙款。

  該瓷枕被賣給一晚晴西都地方的瓷器收藏家馮濤,馮濤在西都官場任職,喜愛收藏古玩瓷器。

  后馮濤在官場斗爭之中失利,家道中落,家中后人變賣家產(chǎn),又將瓷枕賣給西都同聚東典當行。

  民國年間鎮(zhèn)嵩軍圍困西都,同聚東典當行遭到炮火打擊,老板伙計死傷殆盡,典當行內(nèi)的物品也被炸毀。

  該瓷枕在此次戰(zhàn)火中變?yōu)榇善?,流入了瓷片商人的手中?p>  自此以后,該瓷片一直在不同的瓷片商人手中流轉(zhuǎn),直到今日。

  鹿連坤在西都古玩城中與他人通過實物交換獲得此瓷片。

  該瓷片確系金元交際之時的制品,但不屬于官窯,盡管是進貢給蒙古王庭的,但是質(zhì)量一般,只相當于民窯生產(chǎn)的大路貨水平。

  經(jīng)濟價值遠低于歷史和學術價值。”

  羅嘉樂又看完了這個瓷片的前世今生的說明文字。

  而鹿連坤看到羅嘉樂看了半天那個耀州窯的瓷片,趕緊說道:

  “娃,那是耀州窯的瓷片,專家說是金代的東西,也是老物件!”

  羅嘉樂又是一笑,說道:

  “鹿掰,您這的瓷片片都太貴重咧,恐怕餓是收不起咧!”

  其實羅嘉樂是已經(jīng)把這些瓷片的上古氣息全部吸收完畢了,至于這些瓷片,羅嘉樂覺得它們對自己已經(jīng)沒有什么大用了。

  于是起身就要離開,鹿連坤問道:

  “咋?娃,你不再看看咧,鹿掰這里能收的好東西還多著咧!”

  羅嘉樂發(fā)出來了一個符合對方期待的笑容,回答道:

  “不啦,鹿掰,您這里的東西都是好東西,只是俺的荷包有限,走街得買點便宜的!”

  鹿連坤笑著說道:

  “秋燕,你家這娃娃,腦瓜子靈滴恨!”

  于是,羅嘉樂又啥也沒買的離開了這個賣瓷片的地攤兒,朝著其它的地攤兒走去了。

  羅老媽看著自己的兒砸踽踽獨行的背影,突然感覺到有種陌生的感覺,她覺得自己的兒砸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變得對古玩的收購開始慎重對于花錢也開始慎重了。

  羅嘉樂又走到了一個老太太的地攤兒前面,這老太太渾身上下穿著很干凈,但是衣服卻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軍便服,雙臂戴著黑色套袖,花白的短發(fā),打理的很整齊。

  她手里拿著一卷古畫還有一些紙張,而眼前都是一些修補古畫的工具。

  夏侯秋燕跟著兒子來到了這個修補古字畫的攤位前,老太太看了一眼夏侯秋燕,然后說道:

  “秋燕,這男娃是你的娃?”

  夏侯秋燕微笑著說道:

  “對,餓滴兒砸!魏嬸,您老這是又給誰修補古畫咧?”

  魏嬸回答道:

  “給餓自己,剛收滴。

  賣主說這是一副清代鄭板橋的竹子畫,我說不過是民國年間的仿品。

  他起初不肯賣,不過后來我說不要了,他又改主意咧,我就300塊收咧。”

  羅嘉樂看到了這幅畫之上確實顯示著高亮標記,而且羅嘉樂又看到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這個古畫里面似乎該藏著另外一副古字畫。

  那副古畫上面流動著銀色的上古氣息,羅嘉樂毫不客氣的使用黃金眼都吸收了之后,覺得這副古畫里面藏著的另外一副古代字畫應該更有價值。

  于是羅嘉樂便繼續(xù)使用黃金眼外掛進行透視,他果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發(fā)光的文字重疊在了一起。

  羅嘉樂先打開看了重疊在上層的文字,然后發(fā)現(xiàn)只是描述這幅外面的畫是一副民國年間的仿品的信息。

  而當羅嘉樂再查看重疊文字下面一層的文字的時候,他驚喜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漏兒。

  下面的重疊文字寫著:

  “元末明初倪瓚的《清水修竹圖》,此圖是元末明初倪瓚的道家畫派代表作。

  倪瓚出生于元末道家地主階級家庭,元代道家特權頗多,因此倪瓚幼年生活不愁衣食,后來因是著名道家人士的兄長過世,家道中落,心情苦悶,終日流連山水,在太湖旁作畫為樂。

  由于其作品大多帶走道家清凈無為,親近自然的趣味,暗合了當時頗不受元庭重視的儒生隱居山林的心境,因而受到追捧。

  雖然倪瓚本人不事生產(chǎn),靠兄長接濟,一旦恩主亡故,坐吃山空,生活困難。

  但是其從社會寄生蟲的處境跌落至破落戶的窘境,與元末明初社會動蕩不安造成的社會階層大流動具有關聯(lián)性,反應了當時沒有出路的士大夫階層的孤傲驕矜的做作心態(tài),所以頗為后世士大夫階層的喜愛。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做官,而他堅辭不赴。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五月二十七日(6月28日),倪瓚作《題彥真屋》詩云:“只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不愿做官。

  這張《清水修竹圖》是倪瓚在同一時期所做。

  他在畫上題詩書款只寫甲子紀年,不用洪武紀年,表示他不愿仕官,甘做社會寄生蟲的心跡。

  因此表態(tài),倪瓚后被朱元璋扔進糞坑淹死的。

  倪瓚的心態(tài)。反應了元末明初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對于農(nóng)民起義軍建立起來的明朝政權的觀望與猶疑。

  整幅畫以太湖水邊的竹林為內(nèi)容,構(gòu)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

  用筆變中鋒為側(cè)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nèi)蘊激情。

  畫中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

  倪瓚死后,他的書畫被親友分得,少數(shù)被貼身仆人李二拿走,李二后來變賣了這些書畫。

  有明清兩朝,這些書畫在江南之地流轉(zhuǎn)。

  先后被清代著名收藏鑒賞家畢瀧等人收藏。

  及至晚晴,時局動蕩,許多收藏家的后代都家道中落,不得不靠出賣祖上收藏來度日。

  倪瓚的這幅《清水修竹圖》被轉(zhuǎn)賣給了德興隆典當行。

  清末民初,當時兵荒馬亂,德興隆典當行的老板馬德龍認為此畫是海內(nèi)孤品,所以害怕被歹人劫奪,故自己又請人畫了一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贗品,并且親自將真畫藏于假畫之中。

  之后,民國軍閥混戰(zhàn),倭人入侵,德興隆典當行被倭人查抄,老板馬德龍攜家人逃亡,下落不明。

  德興隆典當行的伙計王凱趁亂把該畫盜走,后賣給西都古董商人沈一騰。

  及至解放后,該畫被沈一騰一直保存,沈一騰沒有發(fā)現(xiàn)該畫秘密,僅當民國普通贗品畫保存。

  沈一騰死后,沈家后人搬家發(fā)現(xiàn)此畫,找人鑒定認為此鄭板橋竹子畫是民國贗品,卻沒有找到畫中藏畫的秘密。

  沈家后人覺得沒有收藏價值,于是100元把它賣給了魏金蓮。

  宿主應該趕快阻止魏金蓮補畫,防止其得知畫中藏畫的真相!”

  羅嘉樂聽到此處,馬上對魏金蓮說道:

  “魏奶奶,您先慢來,我想看看您補的這張鄭板橋的竹子畫,可以嗎?”

  魏金蓮一樂,說道:

  “你娃娃要是想要,我500元賣給你,不賺你錢,就要個辛苦費?!?p>  羅嘉樂聽到這話,心里樂開了花。

  而魏金蓮還以為自己賺了,100元買的畫,詐稱300元買的,然后抬高200元,再以500元賣出去。

  魏金蓮心夠黑,但是還裝作一副很大方的樣子,說賺個辛苦錢。

  而羅嘉樂明知道她心黑手狠,卻表面上非要上她的當。

  這讓在一旁看著的羅老媽面色不悅,但是走街的規(guī)矩就是師父不能插嘴,盈虧自負。

  羅嘉樂掏出手機,對魏金蓮說道:

  “行,500元我要了,讓我掃下碼給您轉(zhuǎn)賬!”

  二人結(jié)款以后,魏金蓮表示還可以免費幫助羅嘉樂修補一下,羅嘉樂心想,你這貪婪的老婆子要是通過修補發(fā)現(xiàn)了畫中藏畫的秘密,后悔了該咋辦?

  急忙護著自己手中的畫說道:

  “不咧!這畫不用補!”

  羅老媽在一旁看得又好氣又好笑,也不知道自己的兒砸是真傻還是假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