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恒(前203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個兒子,他的生母是薄姬,漢惠帝劉盈的弟弟,也是漢朝第三位皇皇帝。
說起劉恒我們一般都是從文景之治中了解的,寬行仁正,輕徭薄賦,為后期漢武帝征戰(zhàn)匈奴積累了財物基礎,多少呢,有這樣一句話,串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糧食都發(fā)霉了,有多節(jié)儉,貼身的里衣都帶著補丁,可以說漢文帝是在文治上有重要功績的皇帝。
他的一生受到他母親薄太后的影響,薄太后原是魏王豹的姬妾,魏王反叛被殺后進入宮中,被劉邦看中有了劉恒,也許因為苦難的經歷,薄太后深諳中庸之道,得到寵愛也不會與呂雉其他妃子鬧矛盾,在后來呂雉大清洗時逃過一劫,劉恒也繼承了他母親這個有點,道家無為,黃老學說,成為代王后修養(yǎng)生息,發(fā)展農業(yè),鼓勵生產,代地由此繁榮。
西漢高后八年,呂后去世了,劉邦時期的老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聯手誅滅了呂家勢力,并且商量讓誰來繼承皇位,他們認為當時呂后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后代,不是正統(tǒng)的皇位繼承人,并不同意他來繼承,而且認為漢惠帝的兒子不是親生的,而是呂家血脈,就暗殺了他們。最后,再一堆高祖子孫中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可能劉恒接到消息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畢竟,前些日子還在位如何活著瑟瑟發(fā)抖,天上就掉餡餅了,最后使者去接劉恒到長安繼承皇位。
當然,劉恒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仁者,相反他非常謹慎,懷疑這是一個陰謀,最后再代國屬臣的建議下前往長安,為了以防萬一,劉恒在向長安進發(fā)的過程中可謂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第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宋昌到高陵回報劉恒,于是劉恒行進到達渭橋,群臣以臣禮拜見劉恒,劉恒亦謙遜回拜。太尉周勃進言說:“要求賜片刻時間秘密稟陳。”宋昌說:“要是太尉所陳的是公事,就請當著眾臣的面奏;要是所陳的是私事,王者是無私的?!碧局懿凸蛑蜕咸熳佑癍t。劉恒辭謝說“:請到京都館舍再議。”最后,小心的劉恒終于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登基后的劉恒并沒有富不過三代的墮落,也許這和他經歷過和看過下層人的困苦不堪有關,民間有故事說是,劉恒剛到代地,在投宿一戶農家時,就見只有一個小孩在,追問之下才知道全家只有一個小孩有褲子,見識到這些的劉恒非常難過,就立下了整頓代國,富裕代國的目標,在成為天子之后,這不僅成為了國策,也是政治需要。
劉恒登基之后,勵精圖治,實行仁政,輕徭薄賦,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在他執(zhí)政時期,有人多能臣名仕,寫過秦論的賈宜,晁錯等人。
政治軍事上劉恒緩解了與諸侯國的矛盾,粉碎了匈奴進軍中原的意圖。對于自秦末立國的趙陀南越采取安撫的態(tài)度,用一句話就是延續(xù)漢初以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高速發(fā)展。
劉恒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竇太后,竇太后原名竇漪房,不是劉恒的原配,劉恒繼位后原來的王妃和兒子暴斃而亡,竇漪房上位,他們的死可能不是意外,權利之爭自古如此。
后元七年,漢文帝劉恒病重而死,葬于霸陵,也就是有名的白鹿原東北處。
漢文帝駕崩后,他的后人依然堅持休養(yǎng)生息,并在此基礎上削弱諸侯國權利,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