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農(nóng)耕為主的封建政權(quán)而言,真正的命脈,永遠都是農(nóng)業(yè)。
無論是對遠古時期的夏、商、周,還是公元后的唐、宋、明等中原政權(quán)而言,什么禮法綱常,什么吏治內(nèi)政、內(nèi)憂外患,其重要性哪怕加在一起,恐怕也沒有淳樸的農(nóng)民伯伯,對上蒼的那句祈禱來得重要。
——來年秋收,但愿能多打些糧食吧···
原因無他:歷史上每一個中原政權(quán),其內(nèi)外活動,都需要農(nóng)業(yè)作為基礎(chǔ)保障。
國家...
中丞佐吏
《論積貯疏》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撸怨偶敖?,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chǎn)何得不蹶! 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 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zhuǎn)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