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秦相范睢
時間回到數(shù)年前,一個人促成了長平之戰(zhàn)的關鍵性人物出現(xiàn)了。范雎,戰(zhàn)國時魏國芮城人,他年少時就胸懷大志,素有學識且善于分析揣摩人心,每每與人交流之時都能把握住與之對話之人的想法,初始本想游說各國諸侯或者輔佐魏王,以實現(xiàn)抱負,但他因家貧,無法接觸到上層社會,只得投奔魏國中大夫須賈,成為了他的一名門客。、
有一年,須賈出使齊國,范雎隨行。須賈等人在齊國幾個月,工作毫無進展。正當須賈郁悶之時,齊襄王卻很欣賞范雎的才能,單獨賞賜他十斤黃金和一些酒肉。
須賈對此十分生氣,認為是范雎泄露了國家的機密。他既嫉妒,又猜疑,便命范雎只接受酒肉而謝絕黃金。
回國后,須賈將情況匯報給相國魏齊,一口咬定是范雎泄密。魏齊一聽就火冒三丈,僅憑這一面之辭,他就認定范雎是叛徒。
魏齊召集官員舉行宴會,當眾審問被捆綁著的范雎。當范雎否認自己泄密時,魏齊便命人拷打。種種酷刑直打得范雎皮開肉綻,有的肋骨被打斷,有的牙齒被打落。奄奄一息的范雎只得裝死以保性命。
看到范雎幾乎死去,魏齊還不罷休,又命人將范雎拖到廁所,讓官員們在范雎身上輪流撒尿,故意羞辱他,以此來懲一儆百。
范雎極力忍受著劇痛,裝得毫無知覺。當官員們散去后,他極力哀求獄卒救救自己,說日后一定好好報答!獄卒趁魏齊酩酊大醉,就奉命把范雎拖出掩埋之時,偷偷地放走了范雎。
范雎知道已無法在國內(nèi)立足,便改姓名為張祿藏匿起來養(yǎng)傷。這時有個叫鄭安平的人很同情他,打算帶他出逃。
不久,秦國使者王稽來到魏國,范睢在知道情況之后,特意給張安平交代一番,鄭安平就有意接近王稽。王稽問他:“你們這里有沒有賢能的人愿意跟我去秦國呢?”
鄭安平答道:“有呀,我的朋友張祿,就很想見您。不過,他有仇人,白天不敢出來見面?!?p> 王稽說:“那就夜里來吧。”張祿夜里拜見了王稽。兩個人談了一會兒,就約定了接頭的時間和地點。
王稽回國時,將車馬停到約定的地點,接上了范雎。當車馬到了秦國時,正趕上秦國國相穰侯在巡視。范雎聽說過穰侯最討厭外國來的人,于是經(jīng)王稽同意,就在車中藏了起來。
不一會兒,穰侯來到車前,他和王稽寒暄之后,就問道:“您該不會帶著外國的說客一起來吧?這種人只會擾亂別人的國家。”王稽毫不遲疑地說:“臣下哪敢呢?”
等穰侯走后,范雎對王稽說:“穰侯多疑,剛才沒有搜查,一定會后悔,他會派人再來的。我還是小心些為好?!闭f完,他讓王稽停車,下了車,開始走小路。
范雎的預料很準確,沒過多久,穰侯果然派兵追來搜查車子,結(jié)果一無所獲。就這樣范雎死里逃生,被王稽帶到了秦國,開始了新的生活。
王稽向秦昭王報告了出使魏國的情況,并向昭王推薦了張祿。秦昭王對此并未重視,就讓張祿住在低級的賓館中等待。
秦昭王此時有個很不痛快的心結(jié),那就是大權旁落。穰侯是宣太后的弟弟,也就是他的舅舅。他仗著太后的信任,獨攬大權。華陽君是穰侯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昭王的舅舅。涇陽君,高陽君則是自己的弟弟。這三位輪流擔任著將軍,且都有封賜的領地。由于太后的庇護,這四位都極有權勢,而且富可敵國。特別是穰侯竟為了私利,想越過韓國、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壽(今山東東平縣西南),以擴大自己的領地。
張祿等了一年多,還看不出秦昭王接見自己的希望,便主動給秦昭王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圣明的君主一定善于使用人才,但有時也難免會有遺漏。他對天下大勢有著重要的分析,只能與大王面談,希望大王給一次機會。若談話沒有意義,自己甘愿伏罪受誅。秦昭王讀了信后,便讓王稽接來了張祿。
秦昭王向張祿致歉說:“我早該向您請教了,請先生一定教我?!睆埖撌疽馇卣淹跗镣俗笥?,兩人開始了密談。
談話中秦昭王知道了張祿只是化名,他原來就是魏國的范雎。到這時,范雎開始轉(zhuǎn)入正題。他分析了秦國地理上的優(yōu)勢:國家四周全是堅固的要塞,有高山,大河,雄關、險隘。既利于攻,又利于守。他又分析了軍事上的優(yōu)勢:擁有雄師百萬,戰(zhàn)車千輛。還分析了秦國百姓能團結(jié)一心,勇敢善戰(zhàn)。憑著這些條件,制伏諸侯,建立霸業(yè)是完全能辦到的。說到這兒,范雎話鋒一轉(zhuǎn)說:這么好的條件,貴國卻閉關固守十五年,而不敢向崤山以東大進軍,一是穰侯等不肯盡心竭力,二是大王也有失誤??!”
秦昭王聽得十分認真,他謙虛地說:“那我有什么失誤呢?”
范雎非常謹慎,他發(fā)覺室外還是有人在偷聽,因而就不敢談太后專權的問題,只談外交方面的事。他湊在昭王面前,講起穰侯越過韓、魏兩國去進攻齊國綱壽的事,指出這很不妥。如果出兵少,就不會有效果;出兵太多,又對秦國不利。他還針對秦昭王想利用韓、魏兩國兵力來幫助,說這也不行。勝利了會壯大兩國的力量,而且要守住那么遙遠的綱壽也很不現(xiàn)實。
范雎在分析之后,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策略。他對昭王說:“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遠交近攻”的策略。意思是對遠方的國家采取拉攏收買的政策,暫時結(jié)交,而對鄰近的國家則軍事進攻。這樣得一寸土地就成為您的一寸土地,得一尺土地也就成為您的一尺土地。由近及遠,向外擴張,就像那蠶吃桑葉一樣。而如今您放棄近國而攻打遠邦,不太荒謬了嗎?現(xiàn)在韓、魏兩國,地處中原,若要稱霸天下,就必須先有中原,以此來威脅楚國、趙國。楚國強大您就親近趙國,趙國強大您就親近楚國。楚國、趙國都依附了您,那齊國必然恐懼,一定也會來親附您。這時,韓、魏兩國就可以乘勢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