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的名字叫宛小五,出生在宛家莊。
村子里大多數(shù)人姓宛,都是我的本家,我爹這一脈人丁稀薄,我爺爺只有我爹一個兒子,在我爺爺死后,爹爹繼承了一個三進三出的宅院和許多土地,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沒有人告訴我。
整個宛家大家族中,我家資產排在最后一位,這自然與農田的數(shù)量、質量,以及房屋數(shù)量有直接的關系。
我娘沒有名字,嫁過來以后就稱為宛于氏,她和我爹屬于門當戶對的家庭出身,兩個人是經(jīng)過上一輩的娃娃親走到一起的,夫唱婦隨、男主外女主內是他們典型的相處之道。
家里有一個老媽子,我們叫她于媽,是隨我娘一起嫁過來的,還有一個長工,名叫大個,至于真實姓名,只有我爹知道。他除了干活是一把好手,騎自行車也不例外。十里八村之內,最早出現(xiàn)自行車的就是我家,最好的自行車騎手就是大個叔叔。
聽于媽說,有一次大個去縣城抓藥,回來的時候在溝渠邊看到別人丟棄的自行車,當時自行車上滿是污泥和血跡。大個叔叔用溝渠里的水洗干凈就扛了回來。這是一個稀罕玩意,周圍的鄰居都跑來觀看,指手畫腳的,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該怎么使用。
自行車有些破損,大個叔叔三兩下居然修好了。之后他在眾目睽睽之下騎了一圈,大家才明白過來,繼而對大個叔叔刮目相看。有人愿意出一大筆錢買我家的自行車,但是我爹舍不得賣,以后就成了大個叔叔的代步工具,后來成了大哥二哥的代步工具。
在我出生的時候,自行車已經(jīng)不是我家獨有了,有錢有勢的人家,可以從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弄來一輛自行車,縣城里的公子哥也可以騎著它們,穿梭于大街小巷。
我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我是第五個孩子,所以家里人全都叫我小五,我還有一個妹妹,叫小六。
六個孩子排行老五,想必大家已經(jīng)猜到了,我的地位并不高,哥哥們是頂梁柱,深得父母疼愛,三姐和四姐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輪到我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多余的孩子,甚至連名字也不愿意取了,粗生粗養(yǎng),只要餓不死,爹娘也不會過多的關注我。
但是小六的待遇卻完全不同,正是應了那句話: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
小六出生的時候,家里正好是個豐收年,新設的學堂又來了位頗有名氣的教書先生,哥哥姐姐們就可以進新學堂讀書,村民一下沸騰起來,爹爹興致頗高,抱著六妹不撒手,越看越高興。
對于爹爹這種舊社會的擁護者和老迷信來說,小六是帶著祥瑞來的,是大富大貴之人。所以小六有名字,叫宛祥。我們家的孩子按照順序依次叫宛伯卿、宛仲卿、宛淑蕓、宛季蕓、宛小五和宛祥。
太小的事情我也不記得了,只記得五六歲的時候,過年大家都有新衣服穿,我沒有。永遠都是穿著三姐或者四姐的舊衣服的宛小五只能分到最少的糖果,有時候也會分不到。
好在六妹與我要好,她經(jīng)常會把她的糖果和點心分給我吃,也會將爹爹送給她的玩具與我一起分享,如此,我才沒有覺得小時候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