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沉默了一會兒,燕疏云心情略有平復(fù),拭了淚,低聲道:
“道長,我父親這些年是怎么過的?他又是怎么遇上你的?”
陶伯華道:
“令尊已是白猿之身,飲食起居與人完全不同,他內(nèi)力深厚,炁靈以下,幾乎沒有什么能傷得了他,姑娘不必擔心。
“八年前我在峨眉山上,被一群炁妖圍困,是令尊突然現(xiàn)身,驅(qū)散打跑炁妖,救了我的性命,又把這恍形拳傳授給我。這些年他其實一直在尋找破解炁變之道。甚至他想獲得恢復(fù)人身之法。”
燕疏云一驚,繼之以一喜:“還有能恢復(fù)家父人身的可能?”
陶伯華苦笑著搖搖頭:
“談何容易,其實令尊尋求,相當于煉炁成仙之法。試想若是元神能自由在猿身與人身之間切換,那不就是成仙?按一些記載,能使玄鯉、玉鯉合璧,則有一丁點希望,所以聽說你得到玄鯉之后,令尊又在搜尋玉鯉下落?!?p> 燕疏云沉吟:
“道長方才說炁變有五種情形,是不是還有第六種情形?”
陶伯華眼中光芒一閃,哦了一聲,道:
“那是什么?”
燕疏云道:“就是宿主意識完全消滅炁體意識,而軀體又不受破壞?!?p> 陶伯華捻須搖頭:
“出現(xiàn)這情形幾乎不可能。何況到現(xiàn)在為止,還從未聽說有人內(nèi)力能到天池中階以上,而不發(fā)生炁變的。”
燕疏云一愣,“什么天池中階?”
陶伯華臉現(xiàn)訝色:“姑娘連內(nèi)力分階都不知么?”
燕疏云搖搖頭,陶伯華目光里顯出疑惑之色,過了片刻,才道:
“國初,太和五仙邱元靖、盧秋云、周真得、劉古泉、楊善登共同商定,將內(nèi)力定為五期。”
燕疏云奇道:“這太和五仙卻是誰?怎么師父從未對我說過?”
陶伯華更是訝異:
“太和五仙你都不知?他們是張三豐在武當山收的五個徒弟,三豐老祖仙去后,他們執(zhí)掌武當,為武林之泰山北斗,故被尊稱為了太和五仙?!?p> 燕疏云搖頭道:“不對,不對,我?guī)煾负臀艺f過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收的七個徒弟乃是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谷聲?!?p> 陶伯華皺眉:“這卻奇了?三豐祖師何曾有這么七個徒弟?這張松溪倒是當今武林大豪,自稱所學武技乃三豐祖師一脈相傳,其余六人名字卻是聞所未聞?!?p> 他搖了搖頭道:“令師曾為炁丁,或者受炁所害,有些幻憶幻覺,也未可知?!?p> 燕疏云也皺眉疑惑,良久才道:“那當今之張松溪又是何許人?”
陶伯華道:
“姑娘久在深山練功,不知世事,不知其名,倒也不奇怪。這張松溪近來聲名頗震,他乃是寧波府鄞縣人。朝廷調(diào)少林僧抗倭。
“那些少林僧久聞張松溪之名,七十多人特地到鄞縣指名要會他,一較高下。這張松溪起先不肯,地方上的好事少年,慫恿得緊。他便出面與眾僧相會,雙方分賓主坐下。
“一少林僧見他大喇喇的樣子,心中不憤,躍起空中飛襲,他坐在位子上只輕輕舉手一送,就把這少林僧擊落樓下,眾僧駭服而退。
“又一次眾少年引他入月城中,閉門,要他顯出本事才放他走,他讓眾少年把三塊各兩百多斤的大石疊在一起,左手凌空一劈,三塊大石皆一分為二?!?p> 燕疏云聽了默然,心想這張松溪的內(nèi)力修為當可與自己陛淵訣第二重相抗了。
陶伯華卻說回原先話題,介紹起來內(nèi)力分階名稱和含義。
太和五仙把內(nèi)力分為五期:坳堂期、溪潦期、川流期、河漢期、天池期。每一期又有初中高三階。
名稱是從《莊子》而來,不過是以水為喻,說明真炁規(guī)模大小。
如莊子說:“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臂晏帽闶切】拥囊馑?。
溪潦水量更多。川流、河漢以此類推。
天池則是出自莊子說的“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
在川流高階之前一般無炁變危險,進入河漢初階,則有炁變危險。
稟賦不高,根基不穩(wěn)者,在河漢初階就能發(fā)生炁變。
稟賦高而速成者,在河漢中階,或變?yōu)叛?、炁魈,或為炁靈、炁丁。
稟賦高而根基扎實者,可撐至河漢高階才發(fā)生炁變
達到天池初階才炁變的那就是鳳毛麟角了。
至天池中階,無論何人,都必然炁變。
按陶伯華所說,除非就是如燕疏云這樣施展陛淵決第三重者方可幸免,但施展之后,也武功盡失,離死不遠。
炁變之后,炁靈之內(nèi)力,大多在天池中階以上。
燕疏云的陛淵落花訣,第一重,相當于川流期中階,第二重,相當于河漢期中階,第三重則可到天池期中階甚至更高。
燕疏云聽完,好奇問道:“卻不知按這分階法,歷代高手可在什么水平?”
陶伯華歷數(shù)了一番前代高手。
宋金之時全真教祖王重陽內(nèi)力修為在川流期高階。
北宋時少林有一雜役老僧,內(nèi)力可達河漢期中階。
元末明教教主張空憚九炎神功大成,又習得否泰挪移心法,內(nèi)力也達河漢期初階。
武當祖師張三豐內(nèi)力達河漢期高階,震古爍今。
到本朝天順以來,前代武學秘籍大多刊印。
什么九寒真經(jīng)、九炎神功、嫁衫神功,引星大法,什么泰玄經(jīng)、神耀經(jīng)、宏脈經(jīng),易髓經(jīng),過去不傳之秘笈,皆被書肆翻刻散播。
武林中人,幾乎人手一冊。
再加上各個世家研得內(nèi)力傳輸匯聚于一人之身的法門。
本朝內(nèi)力遠邁前代。
以前內(nèi)力達溪潦期高階,便可算一流高手,如長春真人丘處機也不過溪潦期高階而已。川流期初階便少了許多,川流期中階可稱雄一世,川流期高階難得一見,河漢期以上百年難逢。
可到了成化初至弘治十年之前,可以說川流期中階遍地都是,川流高階也不乏其人,河漢初期至河漢高期也能找出百多個來,甚至天池初階也并非沒有。
但逐漸情形就變了。
起先零星內(nèi)力達到乃至超過河漢中階的高手突然就失蹤,其親友同門大多說是突然得急病暴斃,或者說是練功走火入魔,變成瘋癲而被囚禁起來。這也不算太稀奇,并未引起注意。
弘治十年后失蹤者越來越多,尤以各武林世家最多。起先多限于河漢初階及以上,再后來連川流高階的高手都經(jīng)常傳出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