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鑒苦嘆一聲,怎么覺得見庾亮比見皇帝還難!
庾亮來到近前,他好心好意說起桓溫的擔憂,希望盡快調(diào)蘇峻進京任職,避免歷陽做大,不了卻被當頭棒喝!
“郗大人,你是越活越回去了,怎能相信一個小小的隊主?他哪有什么見識!上回看在你的面上,沒有治他的罪,本官已是非常的寬宥,你怎么和他一樣不明事理?!?p> 這才過了十幾天,庾亮的口中,郗兄變成了郗大人,從奏請圣上嘉獎徐州變成了不明事理。
人還是那個人,態(tài)度卻天壤之別!
見自己強辯也沒有用,耿直的郗鑒真想扭頭就走,想了想,壓了壓心火,扯了扯溫嶠的衣袖。
溫嶠愣了愣,言道:“是這樣,適才王太傅殿中所言,我以為切中要害。朝廷若真對蘇峻有疑心,干脆現(xiàn)在就封他個司徒,明升暗降,徹底去除隱患。否則,就不能刻意針對歷陽,窮追不舍。蘇峻疑心很重,激怒他反倒不美?!?p> “溫兄,你何時也變得這么幼稚?沒有證據(jù)就改任他為虛爵,落下個鳥盡弓藏的嫌疑,不是給圣上抹黑嘛?!?p> 庾亮反駁了一句,也沒怎么給昔日好友留面子。
“我說二位,拿賊拿贓,等本官掌握了蘇峻惡確鑿證據(jù),他還能有什么說辭,到時候只能乖乖就范!再說了,他何德何能,敢忝居司徒?”
溫嶠急道:“可是等他坐大就來不及啦,萬一他真有野心,和朝廷撕破臉皮,不肯就范,到時候你如何收場?”
庾亮豪言道:“小小的歷陽還能翻騰出什么浪花,二位,王敦的墳頭,草應(yīng)該還沒長齊吧,他蘇峻敢重蹈覆轍?”
溫嶠還要再言,庾亮卻不耐煩,岔開了話題。
“溫兄,敝府今晚設(shè)有家宴,二位如果不急著回去,就來飲上幾杯,敘敘舊。我呢,還要去一趟尚書臺,熟悉熟悉情況,指不定是個什么爛攤子呢!”
言罷,庾亮轉(zhuǎn)身飄然離去。
二人攤攤手,搖頭苦笑,這種慶功的家宴,不去也罷。一轉(zhuǎn)身,瞅見了煢然立于殿外一隅的那個落寞的身影!
“太傅!”
“太傅!”
王導(dǎo)不知是沒聽見,還是不適應(yīng)新任的官職,郗鑒和溫嶠叫喚了幾聲,他才回過頭,呆呆的。
他的嘴唇蠕動了幾下,結(jié)果還是沒發(fā)出聲,而臉上的笑容應(yīng)該是刻意擠出來的。
溫嶠不解地安慰道:“太傅為何匆匆請辭,朝政大事剛有起色,還得你老驥伏櫪?。 ?p> “哪里哪里,現(xiàn)在老夫是駑馬一匹,不能不知進退。你看庾國舅,精力充沛,熱情高漲,他就任尚書令,一定會有驚人之舉的,太后慧眼識才,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心酸,話也酸,王導(dǎo)謙遜道。
郗鑒言道:“太傅,我總覺得朝廷當下還應(yīng)該安心內(nèi)政,勠力民生,不可節(jié)外生枝。太傅胸懷錦繡,該提醒時還要提醒呀?!?p> “這個二位盡管放心,但凡用得著的,老夫定當盡心竭力。好了,不談國事,說點私事吧?!?p> 王導(dǎo)忘卻尷尬,來了興致,誠懇的看著郗鑒。
“郗大人,聽聞令千金才貌雙全,不知是否婚配?”
“太傅過獎了,小女尚待字閨中?!?p> “如此正巧,我府上適齡子弟甚多,如蒙不棄,老夫想和你攀為親家,不知意下如何?”
“太傅言重了,若說高攀,也是我郗家高攀太傅。誰人不知,烏衣巷王氏子弟個個風流倜儻,卓爾不群,小女能嫁入豪門,當?shù)哪樕弦灿泄??!?p> 溫嶠樂呵呵的,想討杯喜酒,欣然道:“好好好,我愿為月下老,玉成此事!”
這時,王允之駕著馬車,停在附近,看著神采奕奕的三個人。
“就這么說定了,哪天你來府上做客,我把他們都叫過來,凡是你相中的,不管是誰,老夫都同意?!?p> 三人揮手作別,各奔東西。
“叔父,郗家門第一般,豈能和我們王家相提并論!這樁婚事是否再考慮考慮?”王允之勸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王導(dǎo)回了這一句后,便不再做聲。
他算過,當前的輔政大臣中,庾亮和自己勢如水火,司馬宗是皇室宗親。如果和皇家聯(lián)姻,庾亮定會唆使庾太后從中作梗。
只有溫嶠和郗鑒為人正派,自己名為太傅,爵位很高,實則賦閑,和白鷺洲畔垂釣的老叟沒多大差別。
王家迫切需要找個同僚,在朝中倚為援手,將來東山再起時還用得著,而結(jié)親就是最穩(wěn)固最便捷的方式。
馬車上,得知王導(dǎo)主動請辭,王允之抱怨道:“栽樹的時候沒人理睬,果子長成了卻有人惦記,不僅摘了果子,連樹都被挖走。就因為果子上長出了蟲子,就歸罪果農(nóng),也太讓人寒心了吧!”
聲音像一把把刀子刺進車中人的耳朵里。
“司徒大人是被朝事累的!”回憶起朝堂上庾太后明著一句褒獎之詞,暗著卻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王導(dǎo)何等聰明,聽出了太后的弦外之音。
這是一個信號,也是一個臺階,自己只能就坡下驢,主動請辭當然比被勸退要來得有顏面!
朝堂上不慎摔倒,其實王導(dǎo)是刻意為之!
摔倒的角度,著地的輕重以及奏折的甩落,都是他預(yù)先籌劃好的,半年前他就悟出了京師流言背后的深意!
上官說下屬太累了,多半是褒獎可寬慰之詞,王導(dǎo)很不幸,他碰到的是勸退之詞。
王導(dǎo)心潮澎湃,馬車到了府門還渾然不覺。
哼!你庾亮急于要摘果子,可以,誰讓你有攝政的太后妹妹撐腰。果子摘完了,看你怎么辦?
流民失蹤就是果子上的蟲子,你借打蟲子的名義來驅(qū)逐果農(nóng),蟲子能這么輕易被消滅?蟲子躲在哪里你或許知道,但你懂得投鼠忌器的道理嗎?
遲早有一天,蟲子會反咬你一口,你也會惹下大禍,到時候看你如何收場!
自南渡以來,王家的勢力達到巔峰,家族上百口人,占據(jù)大半條烏衣巷,還豢養(yǎng)大量的奴仆、家丁、家妓,日用開銷數(shù)目驚人,單靠王氏子弟的俸祿,杯水車薪。
上百人錦衣玉食,鐘鼓饌玉,靠的是產(chǎn)業(yè)!
說起產(chǎn)業(yè),那就太多了,王導(dǎo)自己都不一定搞得清楚。
城內(nèi)的店鋪酒樓綢緞莊,城外數(shù)百畝良田莊園,店鋪的盈利和田地的產(chǎn)出,才是維持整個家族的搖錢樹。
但是,這幾年戰(zhàn)亂不斷,田地荒蕪,商旅萎靡,家族經(jīng)濟大不如前。
雖然世道穩(wěn)定下來了,可是戰(zhàn)亂的后遺癥并未消除,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人口緊缺,勞力不足。
總不能讓王家子弟赤膊上陣,去田里耕種,去店里幫工吧。
所有像他家這樣的大族都面臨同樣的窘境,都在思索如何渡過難關(guān),他們不約而同的都把目光盯在流民身上,那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
僑寄法安置的流民是要納入朝廷簿冊的,作為丁口看待,要服徭役,要繳賦稅,哪個大族愿意把白花花的銀子交給朝廷?
私募流民,不進入簿冊,就成為最好的選擇,就類似后世的黑戶口一樣!
“老爺,今春的莊稼長勢喜人,又是一個豐收年!尤其是聚寶山莊園里新墾的荒田,地勁足著呢。”
管家笑嘻嘻的跑到書房,他知道王導(dǎo)辭官后一直悶悶不樂,想給主子一點好消息聽聽。
王導(dǎo)嘆道:“唉,豐收固然是好,可到時候誰來收割哦?!?p> “老爺怎么忘了,那么些流民在,根本不用擔心收割。嗨,真別說,那些賤民干活是一個頂仨,一天只需兩頓飯,五文錢?!?p> “什么?大膽狗才!”王導(dǎo)一聽,聚寶山的流民還在干活,氣不打一出來。
庾亮奏請皇帝嚴查流民的消息,第二天宮內(nèi)就有人傳信過來,還把皇帝的憎惡和憤怒說得清清楚楚。
王導(dǎo)多聰明,他預(yù)感大事不妙,當天就命令管家,要求半月內(nèi)全部清退自家莊園內(nèi)的流民,不要留下任何痕跡。
誰料管家擅自作主,一直等到秋收完畢還沒有動作,后來又看王導(dǎo)不再過問,自說自話,干脆等到春耕全部結(jié)束再說。
“啪!”一記耳光,打得管家火辣辣的痛。
管家懵了,老爺大雅之人,往常很少動怒,今日發(fā)這么大火,看來是丟官給鬧的!
“險些壞了老爺?shù)拇笫拢∧?,現(xiàn)在就去,明日天黑之前全部辦妥,否則,將你裝入麻包,扔到江里喂魚!”
“是!奴才這就去。”管家捂著臉,一溜煙跑了。
“真是廢物!”王導(dǎo)余怒未消。
“允之,告訴子弟們,最近都消停點,別惹事生非。對了,關(guān)上府門?!?p> “叔父,這大白天的,關(guān)門作甚?”
“我操勞王事太累了唄!”王導(dǎo)想起太后在朝上點評自己的那句話,臉色鐵青。
“自即日起,靜養(yǎng)身心,閉門謝客。非有上命,不得擅啟中門!”
“怎么又跑回來,嫌老爺下手太輕是不是?”王導(dǎo)看見管家剛走又掉頭回來,高高揚起了巴掌。
管家后退了兩步,委屈道:“老爺誤會了,是,是有人前來拜訪?!?p> “允之,你出門替我迎進來?!?p> 王導(dǎo)一聽,本以為是從母弟何充,因為只有他會不避忌諱,在自己落魄時還能來府上探訪。
王允之攆走管家,掩上房門,低低言道:“叔父,客人從歷陽來,帶了厚禮,就想討個主意?!?p> “荒唐,他是庾亮的眼中釘,這個時候找我討什么主意,不知我的處境嗎?去,連人帶禮轟出去?!蓖鯇?dǎo)難得被氣到咆哮的地步。
“叔父別忘了,你現(xiàn)在也是庾亮的肉中刺!”
王允之這么一說,真如一根魚刺一樣扎在王導(dǎo)喉嚨中,痛得他肌肉抽搐了一下。
王導(dǎo)痛定思痛,轉(zhuǎn)念說道:“非常時期,要謹慎行事,對他們要避而遠之。禮物不收,人也不要進府,不過話可以說得委婉些。去,就這么說……”
歷陽來人走后,王導(dǎo)眼前浮現(xiàn)出蘇峻和庾亮的面孔,只見他二人持刀相向,砍成了一團!
“起來,快起來!”桓溫一吆喝,沈勁噌一下,翻身下床。
二人看沈猛睡得正香,也不打擾,提著劍來到帳外。
不顧天黑前剛從壽州返回的奔波之苦,借著月色,重復(fù)著昨晚的招式。
說起招式,桓溫要勝出許多。每次借著練劍的機會,他不斷的點撥對方。而沈勁基礎(chǔ)扎實,學得很快,在對陣中充當陪練,讓桓溫找找疆場的感覺。
時值二月中,夜晚的徐州寒意陣陣,月下清暉,灑在兩位十六歲的少年身上。
郗鑒從京師帶回來的消息讓桓溫沮喪,也更增添了他苦練不輟的斗志,他們相信終有一日,今日的苦練將會有用武之地。
當初北伐中原時,有兩個人物大名鼎鼎,他們情好綢繆,共被同寢。常在中夜月明時,聞聽雞鳴則披衣而起,月下舞劍,幾十年后還傳為佳話,激勵著無數(shù)懷有夢想的少年中宵起坐,燈下看劍。
月下舞劍的二人就是其中的追慕者,也是將來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