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小說(一)
“……這是一個行將押赴殺場的行列,父親要對他的親生女兒開槍了。很多的村人不敢出來看這一幅悲痛的場面。他們在屋中偷偷的哭泣著,私語著,祈禱著。好心腸的人趕著出來攔阻這個殺氣騰天的父親,然而,他卻怒吼了:“媽的,那個要勸老子就連他一起開刀,我的手槍是不認人的啊!”
“就因為這樣,很多人生氣的退了回來,有的人嚇得再也不敢言語了。他們唯有靜靜等待在河邊殺人,因為大爺兇狠的脾氣是街坊們常常親身領(lǐng)受到的。
他們一直的走到河邊去,年輕的一男一女被繩子綁著走在前面,第二個跟著的是拿著槍的父親,第三個是拿著蠟燭、錢紙,在哭泣的劉大娘,后面跟著的是社團中的幾個兄弟。
臨刑之前,父親在說了:大女,沒事就不要回來??!
“是”
父親又說:“沒事就不要回來把屋里頭弄的乒乒乓乓的呵!”
“是”
“你要報仇就去找那個害你的,不要來找我!”
“是呵?!?p> 年輕的女兒依然埋著頭硬氣的回答。
砰的一聲槍響了,先被打在河里的是哪個男孩,緊接著的第二聲便是二女子也被打下了河里,街坊中有兩個好心的在叫了:“能就起人來的,我愿意給錢,我愿意給錢?!薄罢埓蠹易鲎龊檬掳伞?p> 然而,在河里跳下去的兩個弟兄,反而把女孩的頭更死命的往水底壓著,好像他們對死者有宿怨一般,戈河水急切的奔騰著,沖走了這一對人世間的怨男怨女,這一對被舊禮教掩埋的可憐蟲!……”
《語絲》最新的一期刊載了顧辰投稿的紀實文學(xué)《戈河男女》,很快便在左翼文學(xué)青年中引起不小反響。
這種影響是逐漸的。
就在他正上大學(xué)的最后幾節(jié)課時,一位留著淡淡胡須,戴著圓框的眼睛的先生在講完了當(dāng)堂要講的課程后,似是無意,又像是刻意的拿出新一期的《語絲》當(dāng)眾朗讀,和課堂上的同學(xué)品鑒起上面的小說起來。
“顧辰,我聽說這小說是你寫的,要不就由你來給大家說說吧?!?p> 于是顧辰就在大家的掌聲中走向講臺。
掌聲熱烈,真誠,沒有后世那么多的嫉妒和陰陽怪氣。
顧辰在臺上侃侃而談。
同樣的場景發(fā)生在論文答辯的時候。
“從孩提時代,我就非常向往于農(nóng)村生活,我欣賞田園間自然的景色遠勝過于人工雕琢的城市。我愛鄉(xiāng)村童伴無邪的歡笑,遠勝過于城市狡猾人們的子女。我的心常逗留于青山綠水的彼岸,默默的眷念著秀麗天成的原野。
到了現(xiàn)在,由美的欣賞一變而為對農(nóng)村工作者的同情與愛戴,想到農(nóng)夫們耕耘的辛苦與勞累,心里就會生出深深的抱歉的感覺,愿意得這與農(nóng)民一塊生活,一塊玩耍,一塊工作的機會。而另一個由于自私的原因,在喧囂的城市里永得不到的寧靜,使我更加的眷念于寂靜的鄉(xiāng)村生活,我更愿意學(xué)習(xí)淳樸與勤苦……”
顧辰在眾人面前用一種慢條斯理的語氣緩緩說出自己這月余的感想,有客氣,有虛偽,也有真實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