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波攻勢被擋下后,德軍可沒有放棄對列寧格勒的進攻。
德國元首親臨前線,他對前線停滯的攻勢很不滿意。
【我給你指揮這么多軍隊,把占領敵國第二首都的機會和光榮賜予你,然而你居然被一條俄國老百姓臨時組織的防線給攔住了?這太丟臉了,你太讓我失望了!——德國元首】
給前線調遣了更多的援軍,德國元首命令德軍前線指揮官加速拿下列寧格勒。
【攔在德軍面前的是蘇軍在列寧格勒前布置的三道防線?!?p> 【強攻】用增援后強大的軍力直接推進。
【圍困】圍而不打,減少傷亡。
【強攻】以現(xiàn)在手上掌握的兵力,攻破這三道防線是絕對的,但是蘇軍的抵抗很激烈,雖然戰(zhàn)線確實有在推進,不過以那每天兩公里的推進速度,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攻破列寧格勒?哪怕打下來了,軍隊的損失也會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強攻是不可取的,既然要圍困蘇軍,那么就要確保列寧格勒被完全孤立?!?p> 【切斷聯(lián)系】占領列寧格勒與其他蘇軍城市之間的交通路線,防止蘇軍對列寧格勒進行救援。
【切斷補給】列寧格勒是一座工業(yè)城市,庫存的補給不會太多,只要切斷蘇軍的補給路線,然后把列寧格勒團團圍住,試圖耗死敵軍。
如果列寧格勒是只有軍隊駐扎的要塞,或許只要把食物定額降低就可以撐下去,但是列寧格勒里還有數(shù)百萬沒來得及撤離的市民。
食物就那么點,人數(shù)卻有那么多……饑荒,是可以遇見的。
重重包圍之下,要糧食沒糧食,彈藥用一發(fā)就少一發(fā),再加上孤立無援的周邊局勢……
德國人都以為列寧格勒很快就會被攻下,但是列寧格勒勇敢堅毅的軍民們可沒那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