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群派去中都城內(nèi)招降的信使被寧豐掛在西城門的旗桿上,一同被曝尸的還有劉家父子二人在京中未嘗撤離的親眷仆從。
幾十個人影在皇旗下迎風擺動,像是一排招魂的幡子,雖在白日,依舊森然可怖。
“天道,你的這個兒子繼位以來時時處處向我發(fā)難,此番又如此決絕,今日之事便怪不得我了……”
劉鶴群默念著,自他潛逃出城,寧豐已派秋苑的信使分散京畿及南北各州府縣,發(fā)布劉鶴群叛君逆國的十項大罪,明言要將他燒成齏粉,撒在太祖陵前。
劉鶴群覺得此舉可笑,只怕那些布告還未發(fā)完,這天下便早已換了主人。
自古以來書為勝者言,到時候挫骨揚灰的是大平的昏君、滿朝的庸臣、熊羆的余孽。
頭號響起,蚩尤前軍都督縱馬在陣前誓師,手中張揚的十萬黃金兌券映紅了每個人的眼睛。
劉不然則在軍中與幾個將校說笑,待到進了中都城,那元春大街上的女人便是最好的戰(zhàn)利。
中都南城門里空場,從幾條街巷漸漸匯集起數(shù)千人馬,聞羽全身披掛,手持錐刀,立馬于熊羆大旗之下。
聞羽抬眼望著城樓,茯苓身邊有三個妙齡女子,都在看著自己,其中一個是茯苓的丫鬟玲瓏,一個是昌平,另一個則是幾日前從常青苑的死囚中搶出的鸀鳿。
城上之人,聞羽已與茯苓做了安排,待到大戰(zhàn)一起,茯苓便帶著幾個少女自城下土孫子做好的地道逃出,伺機往楚州南都去。
只是昌平和鸀鳿此時還不知情,兩人都已暗暗決意留在中都陪著聞羽出戰(zhàn)。
城下的兵馬幾乎是寧豐留守中都的全部家底,茯苓與之交涉以后達成了協(xié)議——未時一刻,由聞羽先引軍沖散敵軍兩個大營,龍虎軍則會帶著皇帝皇后緊隨其后,伺機突圍,轉(zhuǎn)向東面吳關。
未時一刻,是茯苓押注劉鶴群發(fā)兵攻城的時刻。
二十一年前天道軍便是此刻進駐中都,是蚩尤亂軍氣焰鼎盛之時、也是兵勢分散之時。
未時一刻,這是茯苓漫天飛書定下的時刻,也是千百年后世人也會銘記的時刻。
未時一刻,這天下數(shù)不清的糾結(jié)恩怨都將有個了斷,自此無論生死都再無傳說。
未時一刻,劉鶴群坐在中軍的蚩尤戰(zhàn)旗之下,看著白族前軍十萬人山海一般向那道單薄的城墻撲去,不禁有些黯淡。
自聞若虛死后,這世間已沒有可與自己對弈之人——李天道當年糊里糊涂登基稱帝,也只在自己的操縱下做了九年窩囊傀儡。
李求真繼位以后自作聰明、顛倒水月,此刻窩在城里成了甕中之鱉;徐守一、元恒之輩迂腐書生,只懂唇槍齒劍,空談道義,最后兵敗山倒、陳尸于野。
白繼忠貶謫北疆,終日與農(nóng)田山林作伴,蒼茫了此余生。
秦平山、唐復在西域蠅營狗茍,誰料聰明反被聰明誤,為己代勞,含恨而死。
秦定江胸無大志,逡巡東土,鬧得身敗名裂、貽笑千古。
南星和卯蚩兩個黎人這些年來分散南北,扎在邊地忍受寒暑,如今倒算是聞若虛一脈留下來的殘根敗葉。
百里平地,四下烽煙紛揚。
劉鶴群眼前只見前軍動向,卻感覺到腳下整個大地都在猛烈震顫,心跳也隨之加劇。
中都城中一枚赤紅的焰炮直沖云霄,乍起驚雷。
不一刻后,城南并大軍東、北三個方向皆有焰炮回應。
按照此前的部署,除了西面的五十萬大軍,其余三面應當只圍不攻,為何有人如此躁動?
焰炮硝煙未散,中都南門一開,聞羽一馬當先,揮著長槍沖了出去,此番一戰(zhàn)無論勝負,決計再無生還的可能。
這些年來的人物一幕幕在聞羽眼前滑過,有母親、有堂主、有茯苓、有明鵲、有鸀鳿、有昌平、還有一個若隱若現(xiàn)的身影,一個自己繼承了姓氏的男子。
策馬沖至敵軍大陣前的一剎那,聞羽似乎終于成了那人的兒子,就如當年火夜一般決絕,整個人也如那把錐刀一般刺進了叛軍之中,一時不見蹤影。
城中的龍虎軍分為數(shù)十隊,也跟著聞羽沖擊敵陣,霎時間將那十萬人馬豁開了幾個缺口。
城東敵軍大陣后面數(shù)里之外,遠遠襲來不知多少兵馬,清一色打著當年天道軍玄武營的青色營旗,如惡龍一般朝叛軍直撲過去。
古爾巴和親衛(wèi)營策馬緊隨卯蚩身后,苗刀過處,血肉翻飛。
沖開敵軍四五行人馬后,卯蚩從頭到腳已被污血染得赤紅,古爾巴見狀也更加亢奮起來,左右突刺,殺得痛快,身前這個自己追隨了十多年的男人蹉跎了這么久,今日總算蘇醒過來,變回了那令人聞風喪膽的魔神。
城北也同時襲來大隊精騎,大多都是狄人裝扮,一輪箭雨壓來之后,精騎已沖到敵軍陣前。
最前面的旗牌兵舉著的除了狄人盟主的狼頭大旄,還有幾面熊羆營的戰(zhàn)旗。
茶度夏赤裸上身,舉著鐵戟沖進敵群之后,換上隨身的錐刀左劈右砍,身后影著白繼忠等人拈弓為其掩護。
狄人騎兵大多身未覆甲,都拿著近戰(zhàn)的殺器沒命一般沖突,沒一會兒就將十萬西域的雜牌兵馬撕得如同一塊碎布。
城西,劉鶴群的前軍剛陸續(xù)捱到城下,后軍再度混亂起來。
劉鶴群已接到其他三面的軍報,問清了各路援兵的旗號,嘴邊掛著冷笑,感嘆此番竟像是大平初年的一場盛會,該來的、不該來的都趕到了中都城外。
見后軍探馬也匆忙過來,劉鶴群陰惻惻問道,“可是南星的楚州人馬到了?”
見對方點頭,劉鶴群哂笑道,“南星當是為舊主報仇心切,勾連出如此陣仗,現(xiàn)今除了聞羽突出南門自尋死路,其他兩路人馬多少倒也匹敵,可朱雀都護府區(qū)區(qū)七八萬兵馬,也敢來打我這五十萬大軍主陣?”
“將軍,西面來的絕不止十萬之數(shù)……”
探馬不知該如何說下去,照他此前探看,光是打著朱雀營旗和苗王九鼓旗的便有數(shù)千之眾,按照軍中制式,來者當不下四五十萬。
就在探馬猶豫不言的當兒,震天動地的喊殺聲已逐漸逼近,只見劉鶴群一臉鐵青,拔起佩劍,朝后面沖了過去。
劉不然和兩個中軍都督更早一步得知消息,調(diào)度兵馬轉(zhuǎn)身迎敵,劉不然這幾日在哈馬木那里受了擠兌,正憋著一股窩囊火,仗著人多縱馬沖在了前列,卻見所來之人并不比這邊人少。
正驚愕間,劉不然居然在對面帥旗之下隱隱看到“雀兒”的身影。
自從出了中都,劉不然一直在擔心雀兒安危,后來見了父親才知道他出城之時并未帶上常青苑之人,此前更是遠遠望見劉氏家眷仆從已被掛在城上,本來心如死灰,以為雀兒已然遇害,誰知竟在此處再見。
王母成讖的預言終究未滅!
劉不然呆呆立在馬上,一時間不知是驚是喜。
只見一枝鐵箭不知從哪斜剌剌射來,直中劉不然面門,整個人一聲未發(fā),便倒斃馬下。
不一刻的功夫,尸首也席卷于亂馬之中沒處找尋了。
南星立于都護府中軍,此刻淚如雨下,她等這一刻已等了太久。卯蚩、茶度夏、白繼忠、茯苓……上一代人的恩恩怨怨此時匯集在中都,他們面對的是裹挾八十萬大軍的劉鶴群,是陰謀無雙、翻覆天下的大平權皇,也是終于現(xiàn)出反骨、謀朝篡位的不二奸臣。
南星記得師父日燭曾教導自己,誅人也分高下三類,下等誅身,中等誅心,上等誅名。
自從查定劉鶴群是當年火夜的幕后黑手,聞羽曾數(shù)次請命要殺掉他,都被自己阻止。
倘若那時動手,便是謀殺大平柱國、當朝右相,劉鶴群即便身死也會保有清名。
逼反,才是南星想要的結(jié)果。
只是她并未料到劉鶴群竟陰差陽錯,掌握如此軍力,即便是她傾其所能聯(lián)絡的助力,此番也無多少勝算。
眼見兩軍沖殺在一起,南星不禁喃喃,自己到底是違背了當初與聞若虛的第三個約誓,今日一戰(zhàn)不知要有多少軍士埋骨中都,又有多少家戶失夫喪子。
聞羽在叛軍中廝殺了一刻,漸漸體力不支,耳邊模糊響起流水的聲音。
上次聽得這個聲音,是在朱雀都護府的花園,還是在臨徐城外的大河,或者是他和鸀鳿心心念念的湖澤歸隱之地?
鸀鳿此刻該是跟著茯苓到了安全的地方吧?
聞羽覺得這已是對她最好的交待,也是兩人最好的結(jié)局。
聞羽放眼看去,禁軍雖然勇不畏死,但畢竟寡不敵眾,一對對已被叛軍合圍數(shù)重,不時有人被刺下馬去,陣中漸漸只剩下孤零零百十人還在抵抗。
叛軍中一騎從聞羽斜后方奔來,揮起大錘照著他的頭盔掃了過去,聞羽雖然感到身后來風,回身勉力用錐刀扛了一下,可肩膀還是中了招,錐刀刺中那人脖頸之后也脫了手。
雙耳嗡鳴之中,聞羽隱約看到遠處來了一隊人馬,打著金色熊羆大旗,那就是傳說中人臨死前的幻相吧?
聞羽嘴邊露出了喜悅的微笑,或許是聞若虛來接自己了。
這些年來,聞羽時時處處扮著熊羆左使的遺腹子,一心為父報仇雪恥,或許聞若虛在九泉之下也有所感知,特來與他相見吧……
豐卿陽眼見手中長刀左右揮出,帶著一道道血花,如同書圣潑墨,天神舞龍。
他已記不得自己多久未曾出刀了,也記不得上次是為誰出刀。
臨來中都之前,水鬼和金鐘都建議打上蟄門旗號,可豐卿陽卻執(zhí)意趕制出了當年熊羆營的軍旗。
他此次是代聞若虛而戰(zhàn),自然應該如此。
何況自己“蟄”于門中已經(jīng)二十余年,也是該蘇醒的時候了。
南門叛軍本來見后面來者不過千余人,又沒有制式的軍甲,倒像是作亂的流民,起初并未在意,可過了半刻便發(fā)覺來者的殺氣難當。
一個赤膊的胖子持一對大金頂刺錐,直往人喉嚨上扎,刀槍劃在他身上根本不起作用。
另一個像白無常的死人臉,手里的砍刀一下一準,頭顱翻飛,血霧纏身。
這二人的中間有一個身材高大,面如蛇妖的中年漢子,更是如同閻羅降世,全然看不清他刀鋒所向,可他的身后已躺著成百上千的尸體。
前面是聞羽的禁軍精騎,后面是豐卿陽的蟄門徒眾,十萬人的大陣終于也開始散亂起來。
只見軍中地上忽然坍出十幾個陷坑,又有連人帶馬掉進去的。
城南這里本來一邊倒的局面,已經(jīng)逐漸變得焦灼起來。
李求真此刻并未隨龍虎軍在南門突圍,他到底說服了寧豐,即便難以守住中都,身為君王也要死殉社稷。
李求真此刻坐在長生殿的大頂之上,并未穿天子龍袍,而是一身單薄白襯。
他正木然看著中都四外的狼煙風塵,未曾想到當年從父親口中講起的那些旗號,居然會一齊出現(xiàn)在帝京周圍。
李求真知道有人不希望讓自己離開中都,否則就不會有那些進獻長生丹藥的前報。
那人一定是希望他就留在這里,作為君王對這場百萬兵馬的混戰(zhàn)做一個見證。
他并不想走,也沒必要走,因為無論自己是去是留,無論此戰(zhàn)是勝是敗,自己都不再是天子,大平也不再是大平了……
延平十三年八月初七,中都北郊祭壇,一場轟動天下的大事正在發(fā)生。
大平皇帝李求真攜百官在新建好的天道大廟進行祭拜,其中七星正位供奉著徐守一、卯蚩、南星、白繼忠、聞羽、元恒、徐永德等在中都勤王大戰(zhàn)中陣亡的文臣武將,大廟門下則是逆臣劉鶴群父子的一對銅鑄跪相。
禮成之后,李求真褪下黃袍,由寧豐在旁代為宣告禪位詔書:
念朕自延平元年,身在帝位,斷絕祖訓,不辨忠奸,不惜民力,致有中都大亂、生靈涂炭。
當歸省自身,還政前朝,退位為長生侯,遷居太祖陵園守墓,即刻著人速到江北河陽,迎奉前朝厲帝嫡孫登坐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