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穿越虛空
墜入江平縣的一顆種子
長成的一天
我才知道
這是一顆高大茂綠的香樟樹
瑤人柴
院里載
根深葉茂香自來
我時而
仰望蒼穹
我時而
俯視闊土
我看的見人世間的甜蜜和疾苦
我領略的到上天的縹緲和逍遙
爭斗與融合
停滯與前行
在這個虛幻而又真實的世界里
我已經(jīng)走得太遠太遠
無數(shù)個夜里
我時常會夢到
洞庭湖畔的那個小縣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初的一個深夜,星光黯淡、蟲畜不鳴,八名士兵奉廣東總兵劉顯之命身上揣著繡有“天兵”字樣的號衣,喬裝成百姓,秘密趕往興化成。
雖然視線不佳,但微風徐徐、不燥不涼的天氣很適宜趕路,士兵們不由得放松下來,眼看著再有二十里路就能到城下了,突然,“嗖嗖嗖”,一陣弩聲,來不及呼喊,幾名士兵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掉了。一會兒,過來一群人,翻撿半天,從中走出八名相對高大的漢子,各自揣起號衣,繼續(xù)向興化城趕去;待到城下,這幾人憑著號衣,騙開城門,一聲呼喝,竟然不知從哪涌出數(shù)百手持長刀的人。是倭寇!
“みなごろし!”
“啊——倭寇來了!”
“救命呀——”
“快跑啊——”
整個興化城一片混亂,孩子的啼哭聲,婦女的慘叫聲,漢子的叱罵聲;火光、燈光......興化城的百姓們陷入了人間煉獄!這時,一名倭寇手持長刀闖入了一個房間,床上一個嬰兒臉上掛著微笑,居然還在熟睡。倭寇來到床前,獰笑兩聲“嘎嘎”,迅速舉起長刀向床上砍去......
“娘啊,娘——我怕!我怕!”
兩千里外的一個小房間里,木床上突然坐起一個孩子,滿頭大汗的正在呼喊母親。
“波兒,又做噩夢了?我就說你那不靠譜的爹,非得帶你去聽書,聽什么不好?殺啊,殺啊的!”
......
江平縣
群山連綿
傳說山里面住著神仙
八百里洞庭湖
亦聞有仙人凌波飛渡
看似遙遠
又在身邊
啊
怎么會有
那么那么多的神仙
無論這個世界多么玄幻
我只是個追風少年
——陳家村第四代小地主、陳三皮,八歲作于陳家村茅舍學堂
江平縣隸屬湖廣布政司的中部、洞庭湖畔的岳州府,居岳州府的最南部與長沙府的湘陰、瀏陽兩縣相鄰;該縣民風淳樸、多奇山俊水,物產(chǎn)豐富、景色優(yōu)美。其中,縣城北部的籟山以懸崖峭壁、山勢險峻聞名于州府;亦常有縱情山水之人經(jīng)常流連于此,據(jù)山腳下陳家村的陳二牛大膽考證:山上沒有什么山洞、異獸什么的,也沒見過這些陌生過客施展過什么飛天入地之術。于是眾人得出結論,應該只是一些“文人騷客”垂涎此處種類繁多、刺天扎地、連綿成海的岳州山竹。
很長一段時間,陳家村的私塾陳英啟都糾正說,不是文人騷客,是文人墨客,我們說話要文明。陳二牛說,墨呢?墨呢?騷啦一圈、騷啦一圈,不是文人騷客嗎?無病呻吟!陳二??刹皇切∨?,五十多歲的人了,英啟同志是要喊二叔的。不過落榜秀才陳英啟還是有辦法的,也許是“文人”的固執(zhí),也許是第三代小地主的膨脹,或者是為了讓自己的神作留名,奧,這一點是要有遺傳的;總之,陳英啟這個小地主在成親之時,在籟山半山腰捐資修了一個亭子,對著山路的兩個柱子上刻上了自己的“著名”詩作:清清洞庭,綿竹連山;波光粼粼,魚藕悠悠。還是這個陳二牛:英啟這學問到是簡單易懂,就是感覺有點俗呢。
山水之間,男耕女織;水沃魚肥、祥和田園,不是神仙勝神仙。明弘治年間,國泰民安;昌水河畔、籟山腳下的陳家村的村民們這日子、這環(huán)境,簡直了、簡直了!
明嘉靖四十年農歷二月二,龍?zhí)ь^;就是今天,天上黑云壓境、春雷陣陣、微涼的風打著圈的穿堂而過;眼看著就要下起雨來,是春姑娘和雨姑娘今天一起出門逛街了?還是四海龍宮那么多龍爺爺,今天是誰恰巧經(jīng)過我大美岳州府?。话?,龍生九子,也不知今年是哪條龍?zhí)ь^,今天這天氣唱著好運歹運就出來了。
就是今天,岳州府江平縣九曲鎮(zhèn)陳家村學堂二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以前的私塾都是初一、十五放假的;卯時,陳英啟正在前院的學堂里擺弄那十幾個孩童。后院,產(chǎn)婆、妯娌還有幾個長工家的婆姨,滿屋子的人都在圍觀九曲鎮(zhèn)非著名私塾先生陳英啟的夫人劉氏生產(chǎn);陳夫子考慮到夫人已有三次經(jīng)驗,又是二月開學第一天,就待在了前院學舍里。為何陳劉氏有三次經(jīng)驗,實乃已生育有二女一子,其中一女夭折。
話說陳英啟也頗有家產(chǎn),其父陳思達先經(jīng)商后務農,在英啟祖父10畝薄田的基礎上,硬是把家業(yè)做大了十倍,100多畝良田得以讓從小就被幾個姐妹繁星拱月的陳夫子守著肥田和學舍過著小地主的快樂生活。此時,長工王大錘的老婆王張氏急急慌慌的跑到前院學舍,“生了、生了,夫人生了”;待到轉到后院,家中女眷和幫閑的婆姨們上上下下都喜氣,是個男娃,先生起個名吧?
母子平安,想來夫君心里也是輕松快樂的吧;不過看到陳夫子開始擰須沉吟、搖頭晃腦時,陳劉氏的眼皮就開始跳。果然,也就那么兩三秒的功夫吧:就叫陳波光吧。陳劉氏本能的反應:不合適吧。
大女兒起了個名叫陳清清,不足兩月就化作了青煙;二女兒起了個陳洞庭,劉氏絕食兩餐,終于逼迫夫君把女兒的名字改成了陳雨婷;大兒子起了個陳錦竹,當時健在的祖父陳思達老先生越琢磨越不對味,錦毛豬?想想籟山上的那幾句詩,總歸明白自己兒子給孫子起名的出處,何況很多講究的家庭,祖父健在那是第一發(fā)言權,于是老先生斷然改成了“陳望山”,有點老氣橫秋卻也符合老先生滿足于鄉(xiāng)鄰間德高望重超然地位的滿足心態(tài);不過英啟同志仗著多年“社學教授”,奧不是,是私塾先生的身份又把“錦竹”兩個大字貼到了陳望山身上:那就待到望山及冠表字時再用吧;不這樣,怎能體現(xiàn)出籟山上“文人墨客亭”的價值呢?10兩銀子啊,一時沖動后,好長時間,心里老疼了。
“咋個不合適?”
“我記得小時候聽說書的講封神演義,好像有個采花大盜叫陳波光,奧,是田伯光”
“那就叫陳波,婦道人家懂什么?哼!就這樣定了,嗯,小家伙睡著呢,我去學舍了”......
如果沒有“三綱五?!保悇⑹弦欢〞蛶讉€兒女達成共識:陳家村學堂這個私塾先生有時候不太靠譜。
待到巳時,得到消息的本家和鄰里都來道賀;
“今個一大早,我尋思著去山上揀點柴,還沒到文人亭呢,這雨眼看著就上來了,趕緊回吧,抄近道,你們猜怎么著,咱老陳家祖墳那青煙繚繞,這是要出大事了,大喜事了!我尋思著,就應該是英啟婆姨這會兒就要生了?!?p> “英啟啊,你看三伯娘真會說話,不過,今早上黑云蔽日那會,我聽見龍吟了,是不是嚶嚶嚶的聲音,三伯娘您聽到了嗎?”
“閃一閃、閃一閃,吶,英啟給兩把艾葉”......
英啟作揖:謝謝二伯娘、謝謝三伯娘、謝謝阿姊......
五年后的一天清晨,一個一身青衣的孩童,推開柴門,一路穿過鱗次櫛比的村中院落,迅速的向村東跑去,前面土路上幾只白鴨扭著肥碩的屁股,慢自逍遙的搖晃著,孩童披散的頭發(fā)被風吹起,趕著幾只鴨子“嘎嘎”的叫著,撲棱著翅膀,撲向路邊的稻田。很快,孩童就來到了村東首的大宅院,前排的房舍里,幾個孩童正在磨墨,額下留長須的夫子正閉著眼睛搖頭晃腦的嘀咕著什么,孩童穿過弄堂直接來到了后院;
“三皮、三皮,起床了!”
8歲的孩童李茂,擦一把汗、氣喘吁吁的去扯陳波的被子,同樣8歲的大哥陳望山,人如其名穩(wěn)重的樣子,笑嘻嘻的整理著衣服看著不說話;一會兒王大錘家的二子,10歲的王鐵金也跑了進來,大家七手八腳的幫助陳波把衣服穿上就往前院跑。這個時代,8歲入社學、15歲入縣學;陳英啟家的孩子都是5歲就入學,其實就是陳劉氏主打管理長短工料理那100多畝水田、旱田,充分扮演了地主婆的角色,懶得看護這幾個毛孩子,丟給他們做私塾先生的爹放羊去吧。
“雨婷,背誦一下《詩經(jīng)》中的《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曰觱發(fā),二之曰栗烈......”
“哎,小三皮,你怎們又在凳子上躺下了?”
話說,陳波“三皮”的外號還真是他這不靠譜的爹喊成號的。陳夫子的“教授”水平經(jīng)過這幾年的錘煉,尤其是陳波也開始“隨學”后,已經(jīng)可以算是爐火純青,基本上就是陳家村第一私塾開課四部曲:先是大女兒陳雨婷秀一波“學霸”的榜樣,第二步是提高點難度,讓自己的親生兒子陳望山出出糗,然后照今天的心情(主要是看陳夫子有沒有新作問世)用戒尺打手心三到七下,如果碰巧今天陳望山的老子覺得今天自己應該是出了一首“好詩”,還會免打;第三步是借此立威,教育勸導學舍里的其他孩子,要認真上課,然后就不同年齡層次課程的不同,分別開講,學生們或聽講或預習或練字;第四步就是布置作業(yè),全員自習。
估計,拿自己的孩子立威的應該是前多有古人、后不缺來者;于是,陳望山這樣的老實孩子就成了犧牲品,妖孽如陳小三這樣的熊孩子在5歲時就看透了這一切,每天開課時,之所以在欣賞完大姐的表演后就往凳子上一趟,一方面是實在不忍心看大哥“受摧殘”,三皮猜測大哥一輩子的忠厚老實一定是小時候打出來的;另一方面也是有恃無恐。想當年,陳英啟剛有孩子時自己也是個孩子,待到陳三皮出生,父愛才剛剛溢出接著就泛濫無邊,那是口口一個一個“小三啊”“小三啊”的叫著,待到課堂上就是“三啊、別皮”“三啊,別皮”“三、又皮!”“三、皮!”直到隨學兩個月后,能夠學著寫自己的名字的時候,陳英啟看著歪歪扭扭的“陳三皮”三個字,算是默認了兒子自行更名成功,也洗脫了劉氏責怪自己把兒子喊出外號的嫌疑,實在是太皮了,躺在凳子上陰陽怪氣、學舌弄音或者是人家后背上畫畫或者是往人家筆尖上夾蟲子.....
諸般惡作劇舉不勝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