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憶夢長安

憶夢長安;長安后記 第五章;明朝始末

憶夢長安 孤王崔衛(wèi)東 1339 2022-12-05 15:02:31

  朱元璋今安徽鳳陽人,1328年生于一個貧困的農(nóng)民家庭。1344年春,淮河兩岸瘟疫肆虐,其父母長兄相繼病逝,十七歲的朱元璋被迫為僧,四處化緣為生。1352年,二十五歲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

  因其作戰(zhàn)英勇,逐漸成為了起義軍重要領導,并表現(xiàn)出杰出的領導才能,于1360年,占領南京,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朱元璋勢力逐漸強大。

  強大起來的朱元璋先后滅掉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政權(quán)勢力,繼而北伐元朝,于1368年八月滅亡元朝。

  1368年,四十歲的朱元璋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史稱;洪武帝,廟號;明太祖。

  明朝建立后,將元朝稱為奉元路的長安城,再次更名為;西安府。這是西安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的記載中,也一直延用至今。將長安更名后,并在唐長安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安城墻,朱元璋原本打算遷都于長安,但因太子早逝只能作罷。而西安城墻也留存至今。

  它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西安地標風景線。它不僅是中外友人觀光游覽首選,也是當?shù)厝诵蓍e娛樂的絕佳去處。

  朱元璋雄才大略,能征善戰(zhàn),在奠定了大明王朝的版圖之后,又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對大明的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在明朝建立之初,經(jīng)歷元末農(nóng)民大起義,社會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恢復生活秩序,穩(wěn)固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當大明王朝政局穩(wěn)定,國勢蒸蒸日上之時,朱元璋也開始著手培養(yǎng)理想的繼承人。

  按照傳統(tǒng)的嫡長子繼承制,將朱標立為皇太子,并聘請了大量的名儒輪班為太子講學,時常教導朱標作為皇帝的治國手段。

  然而,太子朱標溫文儒雅,仁慈殷勤,以儒家的治國理念與朱元璋剛猛的治國政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父子之間經(jīng)常就政事處理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

  因治國理念得不到實施,朱標心情抑郁,加上病體纏身,終于在1392年結(jié)束了二十五年的儲君生涯,離開了人世。

  朱標的死,令六十五歲的朱元璋悲痛不己,然而,繼承人問題又不能懸虛,于是,朱標的次子朱允文便成了皇位繼承人的首選,這時的朱允文還不到十五歲,也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文即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

  朱元璋為了確保大明王朝的江山能夠千秋萬代傳承下去,臨終前,一方面加強君主專制,另一方面,將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封為藩王,分別駐守全國戰(zhàn)略要地,通過這些舉措拱衛(wèi)王室。

  朱元璋死后,朱允文立即發(fā)布太祖遺詔,令諸王留在自己的封地,不要來京奔喪。

  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已經(jīng)在奔喪的路上,卻被命令返回,此舉導致諸王非常不滿,于是紛紛開始擁兵自用,獨霸一方。

  而當時手握重兵,實力最強的當屬燕王朱棣,他負責防御北元勢力,擁兵達十萬之多,面對數(shù)量如此龐大而勢力強大的藩王,建文帝朱允文也開始與大臣商量削藩。

  有人建議先從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朱棣入手,也有人建議先消滅實力弱小的藩王,以達到震懾燕王朱棣的目的后,將其消滅。

  一番權(quán)衡之后,建文帝采取了后者,從弱小的藩王開始,隨后一場影響大明王朝發(fā)展走向的削藩運動開始了。

  為了盡快達到削藩的目的,朱允文先后攻破了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齊王等藩王,廢黜藩王爵位,有的被貶為庶民,有的被流放外地。

  就在削藩運動順利發(fā)展之時,燕王朱棣見幾位藩王先后被削,于是先發(fā)制人,以;清君側(cè)的名義,于1399年,舉兵討伐,并稱自己的舉動是靖難,即平定皇帝身邊奸臣禍亂之意,將軍隊也命名為靖難軍。

  戰(zhàn)爭之初,朝廷占有絕對優(yōu)勢,但是由于朱元璋建國后大肆戮殺功臣悍將,所以朝廷一時間無將可用,而朱棣兵力較少,但善于謀略并指揮得當,利用有利時機大敗朝廷主力。

  1400年五月,朱棣在濟南城下再次打敗十余萬朝廷軍隊后,雙方僵持不下,互有勝負。

  戰(zhàn)爭僵持時間越長對朱棣越不利,正巧,朱棣得知朝廷都城南京空虛,在得到謀士的支持后,于是,朱棣冒險放棄山東,長驅(qū)直入直奔南京。

  此戰(zhàn)為雙方關(guān)鍵之戰(zhàn),對朱棣而言;孤軍深入沒有后援,容易被切斷退路包圍全殲,失敗就意味著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成功則功成名就。

  1402年,朱棣率軍到達肥水,與朝廷軍對峙,在這關(guān)鍵時刻,建文帝卻命軍隊撤回南京城防守。

  燕軍抓住時機,進攻朝廷軍隊大獲全勝,士氣大振的燕軍趁機渡過淮水,相繼攻破揚州,高郵等戰(zhàn)略要地。

  1402年六月,燕軍從瓜州渡過長江,江蘇鎮(zhèn)江守將投降,燕軍直奔南京。

  朱棣率軍兵臨城下,南京守將投降,燕王進入京城,繼皇帝位,史稱;明成祖。

  對于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后世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有史料記載;建文帝眼看敗局已定,無奈只好與皇后在宮中自焚而死。然而,民間傳聞,朱允文從密道中悄悄逃走。更甚者傳言;朱允文在得到朱元璋臨終前對他的指引,出家為僧,云游四海,這些種種推測說辭至今依然成謎。

  朱棣雖然以不正當?shù)氖侄瓮ㄟ^叛亂登上了帝國的最高寶座,但他日后的功績,毋庸置疑的是,他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帝王。

  他締造了大明帝國最興盛,最輝煌的時代。

  他營建了規(guī)模恢宏的紫禁城。

  他命人編纂了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對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他派鄭和下西洋,開創(chuàng)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朱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延續(xù)洪武政策,編修永樂大典,同時加強北方地區(qū)的控制,興修大運河,遷都至北京。

  在他統(tǒng)治期間,社會經(jīng)濟繁榮,百姓安樂,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但其五次征伐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及遷都北京的舉措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加之削藩政策的不徹底,為其死后,漢王叛亂埋下了禍根。

  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師途中病逝,傳位于太子朱高熾。明成祖朱棣的皇位雖然備受爭議,但他一生的功績令人贊賞有加。

  即位后的明仁宗朱高熾為政開明,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赦免建文帝的舊部大臣,平反諸多冤案,廢黜遺留苛政,停止大規(guī)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休息。

  然而,明仁宗在位僅僅一年,便于1425年五月病逝,傳位于長子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第二年便平定了漢王朱高煦叛亂,大力整頓吏治和財政,教導宦官讀書參政,實行休養(yǎng)生息,緩和社會矛盾,停罷鄭和下西洋,停止用兵交戰(zhàn)。

  經(jīng)過明宣宗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社會經(jīng)濟得到空前發(fā)展,與其父仁宗統(tǒng)治時期合稱;仁宣之治。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長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即位,英宗朱祁鎮(zhèn)前后在位二十三年,分別是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帝王,他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卻重用宦官,導致宦官專權(quán)。

  1449年,朱祁鎮(zhèn)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卻慘遭大敗被俘。隨后,皇太后聯(lián)合大臣扶持朱祁鎮(zhèn)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并迎回英宗朱祁鎮(zhèn)回朝,將其安置于南宮。

  1457年,英宗朱祁鎮(zhèn)策劃發(fā)動奪門之變,廢除明代宗朱祁鈺帝位,并殺死朱祁鈺一朝的諸多功臣名將,復位稱帝,改元;天順,大量任用自己的親信勢力,廢除宮妃殉葬制度。

  第二次即帝位的朱祁鎮(zhèn)依然不吸取教訓,聽信讒言,任用奸佞,迫害忠良,致使民怨四起,隨即爆發(fā)了數(shù)十萬的流民大起義,導致明朝逐漸恢復的國力再度崩潰后,于1464年去世。

  明代宗朱祁鈺雖然在位僅八年,但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勵精圖治,重用賢臣,取得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并擊退蒙古瓦剌部的入侵后,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進行了一系列整頓改革,推動明朝政治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

  1457年,奪門之變爆發(fā),朱祁鎮(zhèn)復辟后,代宗朱祁鈺被幽禁。不久,朱祁鈺離奇死亡,他也是第一個沒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朱祁鎮(zhèn)死后,長子明憲宗朱見深即位,朱見深在位期間英明寬仁,恢復朱祁鈺皇帝尊號,平反功臣良將的冤案,廣納賢良,減免賦稅,減省刑罰,朝堂政治清明,經(jīng)濟逐漸復蘇。

  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病逝,其第三子明孝宗朱佑樘(cheng)即位,孝宗寬厚仁慈,生活節(jié)儉,不近聲色,勤于政事,重視司法,打擊腐敗,驅(qū)逐奸佞,于1505年去世,傳位于長子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為明朝第十位帝王,從小機智聰穎,喜愛騎射,但其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被宦官誘導戲玩娛樂,大肆修筑宮殿別苑,整日游樂其中,荒嬉無度,宦官則把持朝政肆意妄為,致使社會經(jīng)濟日益惡化,階級矛盾愈演愈烈,農(nóng)民起義接連不斷。

  國家危難之際,朱厚照依然頻繁出游,因荒廢政事,致使宗室諸王先后起兵奪位,朱厚照于1521年去世。

  朱厚照死后,因其無子嗣,皇位由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繼承,朱厚熜即位之初便逐漸掌握皇權(quán),他英明嚴苛,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稅,罷黜宦官,但執(zhí)政后期崇信道教,又開始寵信宦官。

  1542年,朱厚熜在一場宮變中,險些死于宮女之手,此后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費民力,最終激起民變,同時蒙古長年寇邊,直至1550年,蒙古兵臨北京城下,史稱;庚戌之變。

  然而,東南沿海的倭寇也開始侵略明朝邊境,此時的倭寇是指中國沿海地區(qū)如日本,菲律賓等地方的武裝及海盜。一時間,南倭北寇困擾著大明王朝,對明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553年,葡萄牙人正式取得了入居澳門的特權(quán)。

  1561年,戚繼光在臺州平反倭寇,九戰(zhàn)九捷,擊退倭寇的侵犯。

  1567年,明世宗朱厚熜去世,傳位于第三子明穆宗朱載坖(ji)。

  穆宗即位后,改元;隆慶,棄奸納賢,革除前朝弊政,與蒙古議和,廢除海禁,支持民間商運,海內(nèi)大治,發(fā)展經(jīng)濟,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史稱;隆慶新政。

  1572年,穆宗朱載坖病逝,傳位于第三子明神宗朱翊鈞,神宗在位之初十年間,由內(nèi)閣張居正主持政務,張居正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繁榮,開創(chuàng)了萬歷中興的局面,鞏固明朝疆土。

  神宗執(zhí)政后期,宦官猖獗,濫用職權(quán),肆意妄為,掠奪民財,多次激起民眾反抗。

  1601年,荷蘭正式取得了入居臺灣的特權(quán)。

  晚年的神宗又因立嗣釀成黨爭,后患非淺。

  然而,此時東北部女真族又開始崛起。

  1619年,神宗征調(diào)精銳部隊趕赴遼東,企圖一舉消滅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但事與愿違,明軍慘敗,從此明廷轉(zhuǎn)攻為守。

  1620年,明神宗去世,傳位于長子明光宗朱常洛,然而,朱常洛在位僅一個月,因其沉迷酒色,縱欲淫樂,導致身體羸弱去世。

  朱常洛死后,其長子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朱由校在位期間因其年幼,導致宦官勢力極其強大,更為囂張,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肆意專權(quán),迫害忠良,凡與之不和者皆遭打擊。

  而此時,遼東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政權(quán)對明朝產(chǎn)生了巨大的威脅,使國內(nèi)各種矛盾不斷激化。

  然而,明熹宗朱由校卻在宦官的慫恿下,罷免了有能力對抗反叛勢力的將領,致使后金先后攻陷了沈陽,遼陽,遼東等地。

  就在國難當頭,宦官們依然爭權(quán)奪利,設計迫害一批忠臣良將,國家陷入重重危機。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因服用仙藥身亡,其弟明思宗朱由檢即位,這便是崇禎皇帝。明思宗朱由檢也是明朝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最后一位皇帝。

  思宗即位之初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厲行節(jié)儉,平反冤案,但在位期間依然黨爭不斷,民間災害頻發(fā),導致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關(guān)外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政權(quán)迅速崛起,國家陷入內(nèi)憂外患之中。

  1629年,女真族建立的后金,此時由皇太極執(zhí)政,他兵分三路,越過長城,直搗北京城下。

  明將袁崇煥回援,于北京城下將后金擊敗,皇太極見狀放棄進攻北京,利用明朝黨爭的弱點誘使朱由檢除掉袁崇煥,袁崇煥于1630年被處死于鬧市,全部家室流放邊疆。

  袁崇煥被斬,明朝君心即刻瓦解,遼東局勢急劇惡化,后金抓住時機攻陷東北地區(qū),明朝天下岌岌可危。

  這時的明王朝已經(jīng)是腐朽不堪,君主昏聵,吏治腐敗,政治黑暗,而造成這一切結(jié)果的便是黨爭之禍,宦官之亂,最后自毀長城,葬送大好河山的悲慘下場。

  1636年,皇太極在北方稱帝,改國號;大清,并先后五次入侵明朝。

  而此時的明朝又遭遇連年的災荒疫疾,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國勢日益惡化,明軍將領多人降清,明朝無奈退縮至山海關(guān)以南。

  連年的戰(zhàn)亂,加之不斷的天災,致使饑民暴動起義,最終形成了雄踞陜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占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勢力。

  1644年,李自成稱帝,國號;大順,定都;西安。隨后開始北伐,最終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即明思宗朱由檢自縊于煤山,大明王朝就此滅亡。

  明朝滅亡后,遠在山海關(guān)總領吳三桂以為皇帝復仇為名,引清軍入關(guān)。此時的皇太極已死,其子;愛新覺羅福臨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于1644年五月攻陷北京,九月清朝將都城遷至北京,開始了在關(guān)內(nèi)的統(tǒng)治。

  經(jīng)過多年的平叛,清廷終于消滅各個割據(jù)政權(quán)勢力,中華大地進入了清朝的統(tǒng)治時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