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劉宏明所講,崇禎皇帝長舒一口氣,洪承疇這老賊,萬萬沒有想到,投降本想搏一個從善如流,卻留下來了千古罵名啊。
該,該啊。
劉宏明見崇禎皇帝面色緩了下來,繼續(xù)說到:“陛下,在建奴入關(guān)過程中,出力最大的二人就是吳三桂和洪承疇。
洪承疇和投降建奴的祖大壽等人不同,祖大壽投降以后始終一言不發(fā),對建奴并沒有什么實際幫助。
再說祖大壽是遼西軍閥,一介武夫,對關(guān)內(nèi)并不了解,可洪承疇,就是完全不一樣了。
洪承疇是通過科舉在大明地方多處為官,他對大明的了解,絕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
順治元年清兵入關(guān)時,洪承疇向多爾袞建議:“我兵之強,流寇可一戰(zhàn)而除,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滅賊,不屠人民,不焚廬舍,不諒財物之意。
仍布告各府縣,開門歸降,官則加升,軍民秋毫無犯。
若抗拒不服,城下之日,官吏悉誅,百姓仍予安全。有首倡內(nèi)應(yīng)者,破格封賞。此要務(wù)也?!?p> 多爾袞采納他的建議,于山海關(guān)擊敗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后,向明朝官民發(fā)布出師告示,結(jié)果大軍所過州縣及沿邊將吏皆開門款附,收到極大的政治效果。
洪承疇在受命招撫江南時,也鎮(zhèn)壓屠殺許多江南抗清義軍,斬殺了擁護明王室內(nèi)的義士,。
如左僉都御史金聲、大學(xué)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chǎn)、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人領(lǐng)導(dǎo)的抗清武裝。
洪承疇遭到抗清人士的一致唾罵和譴責(zé),金聲、黃道周被俘時都痛斥他無恥變節(jié)。
在江南抗清過程中,十四歲的夏完淳就已經(jīng)是抗清義軍的一名戰(zhàn)士了。
父親夏允彝在南明覆亡之后起兵抗清,兵敗殉國。
夏完淳并沒有因此而退卻,踏著父親的血跡繼續(xù)前行,直到兵敗被俘。
夏完淳被押解到南京之后,主持審訊的正是招撫江南的洪承疇。
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軟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
他問夏完淳說:“聽說你給魯王寫過奏章,有這事嗎?”
夏完淳昂著頭回答:“正是我的手筆。”
洪承疇裝出一副溫和的神氣說:“我看你小小年紀(jì),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
只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p> 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是個豪杰人物,當(dāng)年松山一戰(zhàn),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
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jì)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后面?!?p> 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啼笑皆非,滿頭是汗。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rèn)識洪承疇,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先帝曾經(jīng)親自設(shè)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
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被罵得臉色鐵青,不敢再審問下去,一拍驚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p> 崇禎皇帝拍手大笑:“好,罵的好。
朕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竟有如此大義,真是我大明好兒郎啊。”
劉宏明一臉幽怨的看著崇禎皇帝,崇禎皇帝這才反應(yīng)過來自己過于激動了,臉微微一紅,說到:“宏明繼續(xù)說吧?!?p> 劉宏明清清嗓子,繼續(xù)說到:“就是現(xiàn)在,洪承疇是大明高官,對大明無論是九邊邊防,朝廷內(nèi)外,江南西南,他都是了如指掌的。
所以,我們要讓他不敢給建奴出主意,要讓他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p> 崇禎皇帝也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問道:“宏明心中已是有了辦法?”
劉宏明笑了笑:“陛下,這件事,得靠廠衛(wèi)啊。”
王承恩連忙說到:“老奴還請先生明示?!?p> 劉宏明斂去笑意,面色寒冰:“我想就算大明從遼東敗退,以廠衛(wèi)兩百多年的積淀,廠衛(wèi),定然在沈陽,遼陽這般的大城留有暗樁。
之前我稟告過陛下,讓廠衛(wèi)將沈陽的水給攪混。
皇太極活不了多久了,我們只要傳出幼子福臨登基,多爾袞窺視大位,再傳出天子認(rèn)父,太后下嫁,陛下覺得沈陽會是如何?
既然這樣,倒不妨再讓多做一些。
陛下仁慈,并未遷怒洪承疇家眷,可那老賊并不知道啊。
咱們只要讓洪承疇明白,他洪承疇只要敢為建奴出力,咱們就讓他九族死盡,血脈斷絕。
至于祖大壽,陛下,其實此人對大明還是有些忠義的,彈盡糧絕,也是無力回天了啊。
要廠衛(wèi)盡量和他取得聯(lián)系,告訴他,陛下體諒他的難處,明白他是無奈之舉,爭取把他變成大明在建奴朝堂上的一顆棋子。
要是可能,義祖大壽在遼東的底蘊,未嘗不會成為陛下的奇招啊。”
崇禎皇帝聽完,心頭一震,是啊,洪承疇可不是一般投降的將領(lǐng)文官,他做過三邊總督,可以說是大明真正的重臣啊。
這樣的人一旦投降,大明在建奴眼里就沒有一絲隱瞞了啊。
這樣的人最好是殺了,再不濟,也要讓他在建奴那里不敢為建奴謀劃啊。
還有那一招放出流言,這一招才是真的狠啊。
事關(guān)皇位,皇太極就不得不防,再者說了,這樣的事情皇太極怎么能忍?
最好就是殺了多爾袞。
就算不成,這就是在建奴內(nèi)部種下了不信任的種子,終有一天,這顆種子會長大,引發(fā)內(nèi)斗。
崇禎皇帝太明白了,皇位的誘惑有多大,更別說那些建奴了。自古以來·,王朝就怕內(nèi)斗,每一次內(nèi)斗對王朝的損害都是巨大的,除了他的祖先成祖皇帝。
即便是成祖皇帝,靖難之役對大明朝的損害也是巨大的。
關(guān)外的建奴,本來就不善農(nóng)耕,人口稀少,這樣一來,無論怎么樣,都是對關(guān)外建奴一次巨大的打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