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右相是第一步,這步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明確向右相表達了大皇子想替三皇子成為質子的意愿;第二層,也明確了右相無意替換的態(tài)度。
因此,不必做過多糾纏,一觸即退,免得讓右相過于反感,未來對大皇子的事情掣肘。但是自己這邊的態(tài)度也表達清楚了,真有一天大家彼此站在對立面上時,也是心照不宣罷了。
拜訪左相是第二步,右相既然趟不通,走左相路線也未嘗不可,畢竟就是個替換質子的事情,再說風水輪流轉嘛,右相站三皇子這邊,左相站大皇子又何嘗不可呢,而且以大皇子的身份和背景勢力,真說來做這個質子,其實比三皇子更有分量,更彰顯大夏的誠意,至于二皇子,他有這個想法他也不敢,畢竟他是嫡子,一個“嫡”字,給了他很大的優(yōu)勢,同時也有了很大限制和顧忌。
大皇子今年也不過十一歲,等來楚國做質子鍍上四五年“金”,積累足夠的大夏民間風評與功績,十五六歲再回大夏進入他舅舅高擎的軍隊歷練,從軍權入手,未來與二皇子一搏時,未必嫡子就能贏,畢竟此事若成,大皇子就占了“長”與“賢”二字了。
至于這第三步,倒也不是什么難事,一旦大皇子的事情已定,莫家叔侄愿意繼續(xù)留下干就留下,不愿意打道回府升職加薪就是了。
恩,只要搞定左相那邊,就可以發(fā)信回去讓那邊配合啟動了。
想完這些,高庸命令車夫直奔左相府駛去。他是高擎帳下的謀士之一,宗族子弟,性格上有些特立獨行,但是勝在做事邏輯清晰,眼光很準。這一次派他來,也正是這個原因。
核心任務就是大皇子過來鍍金,三皇子回國,嚴格來說,這對三皇子也沒什么損失,甚至回去還能在夏皇眼前多露露臉,雙贏局面,不挺好嘛。
.......
目前所有外界發(fā)生的事情,對于打來到這個世上就一直作為棋子的公孫璽來說,渾然不覺,他現在最大的痛點就是如何多識字。
最近幾日,他就差點睡書堆上面了,拿腦海里修煉典籍里的每一個字跟書堆里的每本書對,見到“長”一樣的,就圈下來標記,到時候重點學習理解,畢竟在前世,漢字的數量據統計大概有十萬個,但是日常所使用的也就那么幾千字,據說啊,1000個常用字就能覆蓋大約92%的書面資料,2000字可覆蓋98%以上,3000字能做到99%的覆蓋率。
這修仙的典籍也是為了讓人看懂的,所以大概率也跟前世的規(guī)律差不多,就算生僻字,專業(yè)詞匯多點吧,5000個字,估計也就基本滿足了。另外公孫璽還想到一個加快識字的辦法。
就是利用拼音。
說拼音這個工具的偉大,在公孫璽看來,除了倉頡造字以外,就屬漢語拼音了。有了這個工具,識字的準確、數量和效率都是大幅度增加。
在前世,歷史有記載的,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歷經清、民國的推進演變,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為了盡快掃除文盲,由周有光老先生(著名的語言學家)主持并制定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從此,國人快速準確的學會了漢字,再通過編纂字典,得以人人只要知道拼音規(guī)則,就完全可以自學漢字了。這些估計絕大多數人只是知道拼音,但不知道這后面的故事。
公孫璽打算從去開蒙班那天起,請人來家里“念”書,就照著書往下念,每念一句,他就用拼音標注上,至少能知道先念啥,這樣和前世的文字存儲一對比,大概也就知道意思了。這樣總比一個字一個字去問效率要高。
“哎呀,終于找到可操作的方案了,哈哈?!惫珜O璽覺得自己離修仙很近了。
......
左相府
劉琛這幾年過得挺郁悶,雖然貴為大楚的左相,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運氣不好,總是被右相壓上一頭,諸事不順。
當初在朝堂上,黃奕力主與大夏結盟,他反對不成;隨后傳遞風聲給大秦刺殺公孫璽,未遂;再隨后楚夏結盟連鎖反應,兩國都在經濟上獲得了巨大發(fā)展,得,全是人家右相的功勞,他反而跟個反派一樣,別別扭扭的。
其實在他內心,之前他是不看好大夏的,在當時那個當口,萬一跟大夏結盟,導致秦國大怒連帶大楚跟著吃了瓜落兒,又算誰的?利益面前,無對錯,只有得失罷了,他右相全力促成同盟難道就沒風險嗎?可惜結果來看,咋說自己都沒理了。
不過劉琛也不是傻子,其實右相越要堅持的事情,作為左相,他就要越反對,甚至,無論對錯!
旁人看到的只是左相跟右相斗得厲害,可是有幾個人會想到,楚皇會怎么看呢?
朝堂之上,皇帝上朝,如果一商量事兒就發(fā)現下面都一致意見,那壞了,萬一對皇帝不利怎么辦?總要有一個演“反派”,這樣皇帝才能保證自己是唯一的決策者,來協調和平衡群臣之間的矛盾,那么權力自然也就握在自己手里了。這就是帝王之術的表現之一。
別人以為左相這么跟右相斗,不過是想取而代之,短淺了,他劉琛即使當上這個右相,難道下一個左相就不反對他了嗎?呵呵
現在當務之急,是不能總是莫名其妙地被動當反派,也得讓自己在朝堂之上“正能量”一點不是。
官大,也委屈!
正在這琢磨呢,忽然下人在門口稟報,說是大夏大皇子的人前來拜訪,有要事相商,問見還是不見?
“見!當然見??!快請!不!我親自去迎,哈哈哈哈哈”
......
“陛下,據暗衛(wèi)回報,近日只有大殿下那里派了高庸去了楚國,說是采購一些楚國特產?!?p> “呵呵,原來是他這邊啊?!惫珜O不允聽到后,倒也沒覺得太意外,微微一笑道:“也罷,那就看看他們有什么辦法?!?p> “陛下沒有其他旨意了嗎?”伏焉有些好奇,這明目張膽地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搞事情,就不管了?
“呵呵,朕想看看這些輔佐朕的兒子們的后輩都有哪些手段和本事。老大的人能運作成,那就去;莫家叔侄能頂住,那老三就繼續(xù)留那里。反正對于朕而言,總要出個兒子去做質子,讓他們自己去爭吧??上Ь屠洗筮@么一個還算有點膽識。“
“老奴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