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書,此番可還順利?”張燕將回營的李墨接著,便開始問詢起來。
其實張燕心里對于能否從冀州要到糧草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的。他也知道在冀州四下劫掠,名聲不好。若不是李墨堅持,他定然不會來這一趟。
李墨沒好氣的瞥了他一眼:“當然是要到了,否則那廝怎會放我回來!”
“沒關系,要不到沒關系,只要……什么,要到了?”張燕忽的瞪大了牛眼,呆呆的望著李墨。
“你沒聽錯,要到了!只是按照結盟書信里的物資供應,要到了!”
“這,這……子書此番竟然成功了,如此,如此我軍再也不愁熬不過今年春天了。子書,走,我為你慶功去!”
“慶功不必了。只是某勸將軍,以后還是不要四下劫掠的好,于名聲不利!再有,關于接下來的計劃,某也要和將軍細說!”
“好,子書切一一道來!”
“韓馥在冀州征兵旬月有余,此番我等打了個時間差,其兵馬尚未集結。此番得罪了韓馥,來日定要小心,謹防其背盟,反咬一口!”
“這是其一。其二,某猜測諸路大軍定然有不少已經開拔,我軍距離酸棗不遠,但卻不可駐扎酸棗。當在山中扎營下寨,靜待盟軍?!?p> “其三,董卓必然不會坐以待斃,而我看來,河東王匡必是董卓的首要目標,我等可如此這般……”
李墨和張燕在營中談論了許久,直到日落西山,李墨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了大帳休息。
李墨呆呆的看著帳篷頂發(fā)愣。洛璃和凜冬也乖乖的趴在李墨身邊,微瞇著眼睛思考虎生。很快,很快就要見識到這影響漢末局勢的大事件了。
自此之后,諸侯割據,開啟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混戰(zhàn),打的民不聊生,打的天下大亂。瘟疫四起,天災不斷,饑荒遍布華夏九州,殺戮蔓延在中原大地。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饑殍盈野,白骨滿地。
能否阻止這一切的發(fā)生?李墨心里沒有一點頭緒。每每想到此處,李墨就有一種沉重的無力感。時代崩壞,大勢之下,猶如泰山壓頂,誰能一力抗之?
第二日上午十分,韓馥真的履行約定,遣人將一應物資糧草送到了大營。沮授通行,嚴厲斥責張燕大軍壓境,造成鄴城百姓惶恐,責令張燕立刻拔營退軍。
李墨沒有去見沮授,他正忙著施展數(shù)學天賦,分配刀槍弓箭,爭取將一部分士卒先武裝成精銳的樣子。
張燕被沮授斥責,孫輕不依,聽說還打了沮授一頓,讓沮授頂著烏青眼回去了。李墨聽了之后愣了許久,孫輕這廝真是土匪出身啊,這下估計和韓馥連緩和的余地都沒了。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大軍連日行進,數(shù)日后終于趕到了河內地界。此時鄴城的事情已經傳開,王匡這廝整軍以待,生怕張燕腦子犯抽,再來河內。
李墨對王匡這人是有怨恨的。這廝為了爭取那微不足道的時間,竟然將李墨給賣了,這個仇李墨覺得自己要報,但是不能急在一時。
大軍繞過了河內,沒有和王匡見面,就依山結寨。隨后李墨向張燕請命,帶著周倉和周二,率五千人馬悄悄離去。
按照李墨的記憶,此刻河陽津之戰(zhàn)應該快了。他想去趁著這個機會干一票,殺殺董卓的威風,順便報個仇。要是能收拾一番王匡,那就更是兩全其美了。
大軍路過酸棗時候,李墨本想去見見張范的,只是這個時候探馬來報,董卓麾下數(shù)千人馬正在準備從平陰縣渡河,進攻王匡所部。李墨聽了之后不做停留,急忙率大軍趕往河陽津。
董卓軍渡河攻打平陰縣是假,偷渡小平津收拾韓浩的泰山軍是真。
一路趕到平津三十里處時候,探馬來報,董卓軍竟有八千人攻打韓浩部數(shù)個時辰。此時已經探明,韓浩部在平陰駐軍五千以防守董卓,而河陽津只有三千人馬。韓浩所部駐扎在河陽津北十里處,此刻已被董卓軍思思圍困。
李墨雖然不知到董卓軍的將領是誰,但是可以預見,必然是個通略兵法的人。李墨在腦子里不斷的思考著這一戰(zhàn)的情況。董卓軍兵強馬壯,按理說拿下津北大營只在反手之間。那么此刻敵軍首領在想什么?
“速去探明平陰縣王匡部大軍動向,另,陳老四王鐵蛋帶三百騎化整為零,做斥候,務必不讓任何一方發(fā)現(xiàn)我軍?!?p> “諾!”幾人應聲而去。
接下來的一個時辰,李墨一直讓大軍枕戈待旦,絲毫不敢松懈。他自己也來回踱步,有些焦慮。他知道此戰(zhàn)的結果,卻不清楚此戰(zhàn)的過程,還是需要探明情況方可對癥下藥。
“報!平陰王匡所部在據此十五里處被董卓大軍伏擊,此刻正在交戰(zhàn)!”
“詳細情況說來!”李墨連忙走到斥候身邊,拿出水囊遞給他喝水。
“將軍,王匡所部只有四千人馬了,大多步卒,騎兵約八百之數(shù)。敵軍約有四五千人,騎兵兩千。我來時王匡部已被前后夾擊,滅亡只在旦夕!”斥候邊說邊和水,將大致的情況復述了一遍。
只是這情況卻讓李墨心里發(fā)涼。五千人,其中有兩千騎兵。這是什么概念?就自己這五千人嗎,敵軍騎兵沖鋒一個來回就能擊潰。怪不得,怪不得王匡的部隊幾乎盡數(shù)被覆滅在此。
不能硬拼!這是基調。否則就是人打沒了,也打不過。
“速速將附近地形說與我聽!”
“將軍,此去沿河皆是一馬平川,少有山林。只是在八里處有一條河流草甸?!?p> “走,周二和我去看看!”李墨心里一動,一躍上馬,便讓斥候帶自己去看。“元福,你帶大軍在此等我消息!”說話間,李墨已經帶著十余騎走了。
沿途遇到兩個斥候,李墨仗著白龍馬力,盡皆追上殺了。之后便來到了斥候所說的草甸處。
“將軍請看,就是此處了,河流自南向北,是大軍的必經之路。只是河窄水少,難以施為!”
“喲呵,你小子還知道用水計了?”李墨見斥候說話,不禁一笑,出言調侃。
“嘿嘿,將軍勿怪,當初我等被人用水計打敗過,所以就記下了?!背夂蚝俸僖恍?。李墨平時對待士卒是很寬厚的,偶爾還會玩笑,這讓他在軍中多了些支持。
這里的草李墨叫不出名字,雖不是蘆葦,但是卻也有一人高下,沿著小河兩岸蔓延數(shù)十米。正值冬季,雜草干枯,正是放火的好時機。只是如何施為呢?枯草雖茂盛,但是太少,或許一時火起可以阻攔敵軍一時,但絕計不會長久。
李墨望著附近地形,不停的在腦子里思索。直到看見靠北邊的基礎山丘之后,忽的心里有了主意。
“你叫什么名字?”李墨忽的問起那斥候來。
“稟報將軍,小的姓童,沒有名字,因為排行老七,大家喚我童老七!”
“好,童老七,你速去告知周將軍,讓他去山丘處埋伏,如此這般這般……”李墨吩咐完,便讓童老七去了。
“周二,立刻下馬,扎草做火把,越多越好,待我命令,便將這沿河數(shù)里的草甸盡數(shù)給我點燃!”
“諾!”
“另外,再去個人找到陳老四和王鐵蛋,讓他們來我這里集合!”
“將軍,不截殺敵軍斥候了么?”周二問道。
“不截殺了,此番我就是要讓董卓知曉,我軍只有兩三百騎兵,就在此準備放火阻其去路!”
“將軍不可,若如此,我等豈不是前功盡棄?若是董卓大軍滅了平陰縣部,我軍威矣!”周二還想勸說李墨。只是李墨就是不聽。
“周二,難道你認為你所說的我就不懂嗎?此番我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我們人少,縱火也只是為了阻其路,為河陽津爭取時間。屆時敵軍必然輕視我等,便會繞行,你說他們會繞哪里走?”李墨難得的解釋了一番,否則他怕手下這些兵會陽奉陰違,壞了大事。
斥候離去,周二則趕緊帶人扎草把。半個時辰里過了幾波斥候,李墨只是象征性的讓人放了幾箭,也不阻攔。
又一刻鐘,陳老四和王鐵蛋將麾下三百騎匯聚到了李墨身邊。隨后李墨開始下令準備,并讓人再次開始截殺斥候,不放跑一個去。
半個時辰后,斥候來報,王匡平陰縣所部已被剿滅,敵軍正殺奔而來,將去河陽津北。
李墨知道,真正的戰(zhàn)斗來臨了!
這將是第一次李墨和董卓麾下正規(guī)軍的接觸。
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