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獲得積分從安史之亂開始

第七章 暗流

獲得積分從安史之亂開始 與王爭妃 1912 2020-12-24 23:56:55

  暮色暗暗從遠山襲來,郊外灞橋邊,大軍已經(jīng)集結(jié)完畢,隨時準備開拔。

  李亨與哥舒翰簡短的話別之后,卻把目光投在了一個無名小卒身上。

  “封常清,從現(xiàn)在開始,你就叫安太清。本王有一項重要任務,想交付于你!”李亨手中轉(zhuǎn)動著禿筆,在封常清鼻尖處點了一顆痣。

  “常清已經(jīng)成為過去,安太清多謝殿下賜名!”安太清神色一凝,隨即鄭重的點了點頭。

  “好,本王希望你去敵營臥底,然后設(shè)法取得安祿山的信任?!?p>  李亨輕嘆一聲,抬眼瞥向更遙遠的天際。對于這項決定,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如果說未能救下高仙芝,是他心頭的一種遺憾。那么相比之下,安思順的死,始終讓他覺得良心難安。

  捭闔有道,制衡無術(shù),從古至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切內(nèi)亂的爆發(fā),幾乎都是內(nèi)部機制出的問題。

  自哥舒翰率眾駐守潼關(guān)之后,便采取了只守不攻的戰(zhàn)術(shù)策略,二十萬大軍按兵不動。

  同時,城門口上還懸掛著免戰(zhàn)牌,以此消磨著叛軍的耐心與意志。

  哥舒翰是出了名的臉皮厚,任憑安祿山怎么謾罵,他都只當耳聾聽不見。

  楊國忠得知此事,便立即跟唐皇勸諫。二十萬大軍,這是一個很微妙的數(shù)字,倒令人禁不住浮想聯(lián)翩。

  先前安祿山范陽起兵造反,也是手握二十萬雄兵,他們打著清君側(cè)的名號,卻是隨處地燒殺搶掠,將大唐百姓一手推入深淵。

  如此亂臣賊子,勢必人人得而誅之。奈何兵士們久不經(jīng)戰(zhàn),早在軍中形成了奢靡享樂之風。從一開始便錯失了先機。

  眼下,大唐急需打一場勝仗來重振軍心。這潼關(guān)已是大唐的最后一道防線。若是再稍有差池,長安將會面臨一場浩劫。

  楊國忠說得慷慨激昂,幾乎是聲淚俱下,好一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形象。

  聽得太子李亨也是甚為折服,不禁暗暗直呼,這實力,這演技,就是典型的影帝!

  而這邊,安祿山攻打潼關(guān)無功而返后,便把所有的怨氣都發(fā)泄到嚴莊身上。而事后便又開始對他加以安撫。

  嚴莊表面上裝作風輕云淡,不以為然,而暗地里卻也在秘密地進行著謀劃。

  數(shù)日前,被鞭仗之處還在隱隱生疼,嚴莊一邊走,一邊在心里發(fā)出最強烈的詛咒。

  對于安祿山浮夸的演技,安慶緒著實無法淡定。只是,他生性懦弱,不具備話語權(quán),便一再受人冷眼。

  他自然不會忘記,自己心愛之人,在一夜之間,成為他父親的妃嬪的事實!

  終于,兩個倍受欺辱之人,在一個人的鼓動下,就一件事上達成了共識——向唐王朝盡忠。

  眼前冷槍尋常事,身旁流箭縱橫飛。自古以來,政客往往多于政治家。

  他們一生追逐權(quán)勢,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家族成員、政治團體,乃至一切。

  李亨接觸政治已有十多年,他對這個也倒是深有體會。那些搞投機,弄權(quán)術(shù),昧著良知去獲得政治利益的小人,都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在聽過宰相大人之言,唐皇也是頗為動容。但凡積極投身于政治者,都是有理想之人,不論身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皆可為國家為民眾謀福祉。

  于是,在宰相大人的感召之下,唐皇批準了他的提議。隨后,楊國忠便親自招募了一支軍隊,并讓心腹統(tǒng)領(lǐng)。

  這表面上說是為了協(xié)助哥舒翰剿賊,而實際上就是為了保護長安城,從而更好的監(jiān)督哥舒翰出關(guān)迎敵。

  當聽聞楊國忠此舉,哥舒翰只是冷笑一聲,心中自然明白他的意圖所在。

  就在這時,便有部下出言獻計獻策。王思禮認為,安祿山的叛亂是楊國忠所致,所以當務之急,應該誅殺楊國忠。

  哥舒翰也正有此意,但又轉(zhuǎn)念一想,倘若真要如此行動,他可就成了第二個安祿山了。那樣只會令他一世英名毀于一旦。最終,也便沒有采納王思禮的意見。

  很快,這個謀劃便傳到了楊國忠的耳朵里,他擔心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便開始繼續(xù)招募兵士,憑著心腹杜乾運日夜統(tǒng)練,隨時準備在灞上操戈一場。

  對此,哥舒翰也心知肚明,立馬向唐皇上疏奏表,請求將灞上的隊伍納入潼關(guān)軍中,以便于統(tǒng)一指揮。

  緊接著,他又以商討軍情為名由,將杜乾運召集到自己大營內(nèi)斬殺。由此,灞上隊伍便被一舉吞并。

  兩人經(jīng)過了此番的較量,楊國忠的恐懼感又加深幾分,而哥舒翰也是整日不安。

  這看起來似乎是哥舒翰更勝一籌,而事實上,兩人誰也沒有討到便宜。

  這一切,太子李亨都看在眼里,心底不由得一陣嘆息,高手過招,便是見招拆招,無招勝有招。

  潼關(guān)在哥舒翰的經(jīng)營下,固若金湯,盡管叛軍主力對潼關(guān)一再發(fā)起進攻,皆是徒勞無功,西進長安的希望越發(fā)變得渺茫。

  哥舒翰不愧是一代名將,對當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如果大軍堅守潼關(guān),定然會扭轉(zhuǎn)局勢。

  待叛軍久攻不下之時,一定會軍心渙散,眾叛親離,相信到時候趁勢出擊,則大局可定。

  而此時,在唐軍與叛軍交戰(zhàn)中,郭子儀每斬殺敵方一步將,便向己方將士宣誓。

  將士們受到了鼓舞,也便殊死戰(zhàn)斗。其戰(zhàn)果斐然,擊破敵軍,斬首兩千級,俘虜五百人,俘獲的馬匹數(shù)與人數(shù)相等。

  此前形勢大好,有利于大軍的發(fā)展,再加上各地捷報頻傳,更令唐皇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然而,哥舒翰在鎮(zhèn)守潼關(guān)以來,由于身體的原因,無法繼續(xù)處理日常軍務,便委以行軍司馬田良丘主持大局。

  而田良丘又不敢獨斷專行,便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

  可是王思禮與李承光兩人不對付,常常因瑣事而爭執(zhí)不下,不肯好好配合,致使得軍中號令不一。

  再加上哥舒翰統(tǒng)軍“嚴而不恤”,大軍士氣日漸低落,斗志消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