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活死人傳奇

第24章 中山國的陰謀

活死人傳奇 戰(zhàn)旗飄飄 2749 2020-12-02 08:21:31

  “陰謀?”,一聽到這兩個字我就渾身的不舒服,下意識的往四周瞟了幾眼,還好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我現(xiàn)在對若蘭的的直覺有點草木皆兵了。

  “別緊張,我指的是這張圖”,若蘭看見我提高警惕的樣子后對我解釋到,然后指著墻上說:“你看這是一張什么樣的圖?”。

  眼前的這副圖上,簡單而密集的線條勾勒出生動又形象的山川河流以及森林峽谷,還畫著一座座城池和驛站,山河道路以及城鎮(zhèn)村落旁邊都標(biāo)注了文字,不過我卻不認識。

  “這是一幅地圖”,我脫口而出,因為這非常明顯。

  “不錯,而且還是一幅軍事地圖”,老孔補充到,我走過去看了下老孔那邊的部分,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畫著一些箭頭,看起來確實比較像是行軍打仗的路線和方向,所有的箭頭或直達,或迂回,但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地方,那是一座圈起來的城池,很是顯眼。

  其實這也不算很奇怪,可能是當(dāng)年趙國攻打中山國的時候,中山國人戰(zhàn)場失利后,為保大局,在這瓦屋山中重建皇宮大殿,一邊抵抗趙國,一邊在這里秘密商議軍事對策。也有可能是中山國第二次被滅國之后,中山王率殘余國人遁入瓦屋山,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成熟后再發(fā)起反攻,以圖再次復(fù)國。這兩種解釋都說的通,也還比較合情合理,我有點不明白為什么若蘭如此肯定的說這是中山國人的陰謀,因為這種事情在華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很常見的,當(dāng)年越國敗于吳國后,越王勾踐給吳王夫差當(dāng)了三年馬車夫,鞍前馬后的服侍吳王夫差,后來越王勾踐被赦回國后,十年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越國最終得以強大,一鼓作氣消滅了吳國,這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子。

  老孔似乎也沒有看出來什么異常,因為這地圖上標(biāo)注的文字我們倆都不認識,難道若蘭是從這些字上看出了什么玄機?

  “這幅地圖就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疆域版圖”,若蘭又指著那座圈起來的城池說到:“這座城就是秦國的都城,咸陽”。

  什么?秦國地圖?咸陽?中山國的軍事會議室為什么會掛著秦國的地域圖?還在上面一番圈圈點點,難道是…?

  老孔恍然大悟,我也反應(yīng)過來,隨即不可置信的說到:“難道中山國人是想要攻打秦國?,這心是得有多大呀”。

  “從地圖上的信息來看確實是這樣的,你還記得羊皮卷上寫的那些事嗎?”,若蘭反問我。

  “當(dāng)然記得,不過這也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吧”,我回想著羊皮卷上的內(nèi)容,再結(jié)合眼前的地圖,向若蘭和老孔做出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推測:

  中山國第二次被滅國后,殘余國人隱入大山,但這次,他們并沒有急于準(zhǔn)備復(fù)國。中山王擁有天眼,能預(yù)知未來,他從天眼中看到了這樣一個結(jié)果:若干年后,中原大地戰(zhàn)亂四起,諸國相伐,而秦國在商鞅變法后迅速強大起來,成為了一部恐怖的戰(zhàn)爭機器,憑借著極其強悍的軍事實力和采取遠交近攻的戰(zhàn)爭策略,連滅諸國,最終征服六國,一統(tǒng)天下。

  而中山王等的就是這個時機,在秦國滅掉其他國家后,中山國再依靠多年來積蓄的力量,舉全國之力攻打秦國,直取咸陽,將秦始皇的天下取而代之,竊取秦國戰(zhàn)爭勝利的果實,以達到獨統(tǒng)中原的目的。畢竟只面對一個秦國,要比在諸國林立的亂世之中生存下去要相對容易的多,這就是中山國人的陰謀。而且就算到時候中山王已經(jīng)不在了,但他的這個計劃卻依然能夠延續(xù)下去,只等時機來臨,便一觸即發(fā)。不得不說這中山王真是下得一手好棋,能布下如此大局。

  老孔比較同意我的推測,若蘭所說的陰謀差不多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很顯然,中山國人的陰謀并沒有得逞,至于中山王的計劃為什么沒有成功,我們一時也說不上來,按理說中山王有天眼相助,計劃成功的幾率應(yīng)該很高,但歷史中并沒有關(guān)于中山國第二次滅國后的記錄和痕跡,這個國家就像神秘消失了一樣,也許只有等找到天眼后,一切的疑問才會有答案。

  “那中山王還想打秦國,這也太扯淡了吧”,柱子扯起嗓子又突然在我身后乍呼,我抬腳就要踢他,卻被他一下跳開給躲掉,我問他:“怎么樣了?”。

  “放心吧,包扎的好好的”,柱子搓手笑到。

  我看阿英暫時沒有什么大礙了,問若蘭接下來怎么辦,這個偏殿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什么有價值的信息了,我們需要繼續(xù)搜尋其他地方。

  若蘭想了一下道:“我們再去另一個偏殿看看,那里可能會有些線索”。

  輪到柱子背起大熊,蜂眼和豹子扶著阿英,我和老孔,若蘭背上僅剩下的三個背包,舉著火把,一行人離開了偏殿。

  由于我們不能確定那些黑蛇還在不在主殿里,安全起見,只能從偏殿正門出去,繞過主殿再進入左邊的偏殿。

  左邊這座偏殿里面堆滿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墻角處擺放著一根根未削完的木頭,旁邊還有一堆堆零散的石塊,中間的地面上有三個用沙土筑起來的小土包,每個小土包面前立著一根碎石壘起來的柱頭,整個偏殿就像是一個小型的施工現(xiàn)場,看的我云里霧里的,不明所以。

  我圍著房間轉(zhuǎn)了一圈兒,沒有發(fā)現(xiàn)危險,但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的東西,貌似整個房間都是一些建筑施工類的工具和材料,擺放的都比較隨意,唯一看起來有些講究的東西,就是那三個用沙土堆起來的小土包了。

  若蘭已經(jīng)蹲在地上開始研究起土包來,我也借著火光湊近了觀看,這三個小土包看起來樣子都差不多,堆放的位置連起來像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個土包的輪廓模樣我看著有點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在哪里見過,可能是年頭太久了,這些土包已經(jīng)偏離了它原來的造型。

  “看外形,有可能是代表三座大山”,若蘭也不敢肯定,畢竟這土包上也沒有文字標(biāo)注。

  說是山的話也能說的過去,但中山國人在這房間里堆三座模型山干什么?難道是在為攻打秦國而做準(zhǔn)備,在山里藏兵屯糧嗎?細細一想還真有這個可能,古時候人丁稀少,糧食產(chǎn)量也非常低,男丁在家里務(wù)農(nóng),是頂梁柱,就算加入了行伍,沒有仗打的時候那些士兵也要開荒屯田,以補軍糧??磥磉@中山國人為了滅秦真是考慮周全啊,不過到底是哪三座大山呢?一時半會兒還想不出來。

  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若蘭,若蘭說有一些道理,不過她認為這三座土包應(yīng)該還有別的用意,然后指著土包旁邊立著的碎石柱頭問我:“你覺得這個東西像什么?”。

  我最開始覺得像是幾根柱頭,但若蘭這一問我又有點懷疑自己的看法,仔細觀察了一下,這碎石柱頭底部較粗,越往上面越細,到了頂部已經(jīng)成尖狀形了,想了想,回答道:“也比較像是一座塔”。

  “沒錯,很有可能這就是三座塔”,若蘭似乎想起了什么,但表情又有點猶豫,貌似不能肯定,我問她:“你見過這樣子的塔嗎?”。

  若蘭沒有立即回答我,口中喃喃道:“三座大山,三座尖塔”,半晌后說到:“這種景象我好像在一本古書中看到過,跟書中的描述有點相似,不過現(xiàn)在一時想不起來書中的其他細節(jié),只記得那本古書里面記錄了很多關(guān)于遠古傳說之類的東西”。

  這確實不能怪若蘭記性不好,而是眼前的東西實在太過于抽象,但這些山,這些塔,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在這里,肯定是有獨特含義的,我們一時揣測不了中山國人的真實意圖。

  我問若蘭:“先撇開那本古書的事,你第一眼看見這副景象的時候,覺得它像什么東西?”。

  若蘭短暫思考了一下,隨即答到:“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活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