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燕大高材生
“我們要吃飯,我們要生活?!?p> “我們管不了什么上級精神,我們只管能不能吃飽肚皮?!?p> “對,餓肚皮說什么都是白搭,今天我們不走了?!?p> 江南省,中南光學儀器廠的寬大會議室內,此時人聲鼎沸,幾十個工人水泄不通的圍著一名男子討要說法。
從聲音中便能辨別出他們的訴求。
討薪。
張景陽看著眼前的景象,有些吃驚。
這就是自己要報道的國家部委重點企業(yè)?
沒開玩笑吧,這是重點企業(yè),這場景他前世只在新聞里見到過,那畫面在清晰不過了,農民工討薪的時候和這個如出一轍。
作為燕京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的高材生,他搭上了國家包分配的末班車,據說也是最后一批實行包分配工作的大學生。
從明年開始,國家將正式取消大學生包分配政策。
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國家如果還實行包分配將會非常吃力。
而且聽說北邊那邊今年有十幾萬的工人下崗。
各種消息像是漫天飛舞的雪花,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張景陽確是清楚,這些傳言有百分之八十是真的。
身為一名穿越人士,他很清楚即將要發(fā)生的一切,雖然這個世界與他重生前的那個時空有些不一樣,但發(fā)展軌道確是非常相同的。
就如同他重生到這位燕大的高材生身上一樣,他被分配到了中南光學儀器廠。
“小張啊,你去辦公室那邊等我一下,我隨后就來?!?p> 辦公室主任,李友明有些尷尬朝他笑笑,隨后進了會議室,很顯然他是進去做安撫工作的。
會議室里討薪的人也不是什么農民工,而是中南光學儀器廠的工人。
身為國家部委的重點下屬企業(yè),中南儀器廠可以說是有一段非常輝煌的過去的企業(yè),曾經參加了不少國家重點的國防工程建設,也參與了企業(yè)所在的建設工程。
六七十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南城的姑娘最想嫁的人便是中南儀器公司的職工。
因為是部委企業(yè),又是國防建設重點單位,工資收入比南城所在地的所有公司都要高出一倍,加上各種福利待遇,那個時候的中南儀器公司,可是實打實的一個香饃饃。
可是這種好景維持的時間也不長,隨著改革開放,國家重點項目的引進,以及各類外資的進入,中南儀器儲備的那點技術,在強大的西方公司面前,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國家部委重點建設單位,國防工程重要參與企業(yè),這些榮譽并不能給中南公司在技術上的落后帶來任何的幫助。
就如同眼前張景陽所見到的一樣,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一旦失去了國家分配的訂單任務,整個中南儀器公司都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像今天討薪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是今年職工的第五次討薪了。
這還沒有到過年,要是到了過年,來討薪的職工會更多。
李有年嘆著氣和一位頭發(fā)發(fā)白的男子一同走進了辦公室。
剛剛在門口的話,張景陽可是一句不落的聽著了。
“這位是?!?p> 頭發(fā)有點白的男子一進門就發(fā)現了張景陽,還看到了他腳下的大包小包。
“部委新分配來的大學生,還是燕大畢業(yè)的,周廠,算起來小張還是您學弟呢?!?p> 聽到李有年的介紹,張景陽沒想到眼前看起來有些五六十的男人,居然會是燕大畢業(yè)的高材生。
如果是真的,那眼前這位絕對是一位牛人,畢竟那個年代燕大畢業(yè)的學生就沒有差的,都是人中龍鳳。
“怎么這個時候還給分配到咱這里?!?p> 周華拿起桌上的一盒香煙,掏出一只給自己點上,一臉不解!
別人不清楚他們廠的情況,他自己能不清楚嗎,從前年開始,國家下放的訂單就越來越少,他們廠生產的光學儀器鏡片也賣不出去,工人發(fā)放工資也越來越難。
這些情況他都像部委反應過,希望部委領導能夠多勻出一些訂單給他們中南光學儀器廠。
但是部委下屬的光學企業(yè)也不只是他們一家,也要考慮其他企業(yè)的感受。
“坐,坐,別客氣,到了咱們光學儀器廠就是一家人,叫什么來著?!?p> 周華的思緒回到眼前,看到張景陽筆挺的站在自己面前,他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疑惑的。
燕大的畢業(yè)生,不說進部委或者地方,但是去效益好一點的企業(yè)還是可以的,怎么就到了自己這兒!
“張景陽,今天剛到的咱們這里。”
不等張景陽自己開口,李有年又再次介紹了一番。
“哦,怎么來了我們這?”
雖說學校分配,但在這之前也會與畢業(yè)生進行一次談話,在很大程度上這種談話是走一個過場,但還是有少數人會被分配到自己理想的崗位。
“如果說我也不清楚,周廠長您信嗎?分配報到證下來的時候,我才知道?!?p> 張景陽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咋就分配到了光學儀器廠,他的同學同系的,據他了解沒有一個分配到這種瀕臨破產的單位的。
也許是學校主管工作的部門沒有了解清楚情況吧,畢竟這個時候的信息相對滯后,還沒有到后世的那種互聯網時代,只需要隨便上網一搜就能查到企業(yè)的相關信息,誤以為光學廠還是當年那個廠子。
“嗯,張景陽,好名字,算起來你得叫我一聲學長,你不要看咱們廠子現在不行了,可是在當年那是多少人擠破了腦袋想要進來都進不來的?!?p> 周華的說的沒錯,光學儀器廠是當年北邊老大哥幫助一起創(chuàng)建的,那個時候的廠子可是國家重點建設企業(yè),投入的資源和人才也是最多的,不過這兩年也相對走了不少人。
有的下海搞創(chuàng)業(yè),有的借助關系調到了別的企業(yè)。
能夠留下來的,那都是離不開的,像周華這樣的,他是能走,可是他走了,這個廠子也就徹底廢了。
對于經歷過中南光學儀器廠輝煌周華,怎么可能這個時候走。
可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廠子想要生存下來也的確是非常難。
擺在他面前的難題,不只是周華的個人問題,而是整個光學廠上下全體八百號人共同的問題,要解決這個難題,真的太難了。
別看周華的頭發(fā)花白,可他年齡并不算大,滿打滿算起來也就五十,那白頭發(fā)都是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