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鳳鳴五溪

第五章 十方叢林

鳳鳴五溪 艮仁 3106 2020-12-02 16:05:05

  小胖子道士開始還傲嬌得很,誰都不搭理。

  可是,如果想當(dāng)老大,不說話也不行。但他一說話,被一幫同齡人馬屁一拍,于是什么都招了,立刻變身成了導(dǎo)游。

  原來他叫單澤善,到桃源觀已有一年多,老道士是他的師父胡忠輝。說到師父,單澤善頓時趾高氣昂道:“總理知道嗎?總理就是客堂的老大?!?p>  奈何這群小孩哪知道這些東西,也不感興趣,只嚷嚷著讓他介紹沿路看到的風(fēng)景。

  單澤善口才便捷,為了讓新人們一個個心服口服,頗為賣力道:“咱們是道教,道教懂嗎?道教就得道法自然,每個建筑都不是亂建的。

  你們看看剛才走過的地方,進了山門,是靈官殿,然后是三官殿,再上去就是大羅寶殿。大羅知道嗎?最厲害的,三清天尊住的地方,三十六天最高處。

  后面還有好多呢,桃源觀是供養(yǎng)祖師的地方,等于是祖師殿。中軸線兩邊還有好多地方,都是偏殿配殿,比如玉皇殿旁邊,分別是左邊文昌殿和右邊關(guān)圣殿。

  這還只是黃聞山這一頭,你們看,都過來,過來,看到?jīng)]?那邊還有桃仙嶺和靈鏡湖?!?p>  隨著他不斷講解,此時眾人已經(jīng)上了桃源山,也就是黃聞山的主體部分,而老道士胡忠輝已不知去向。

  他們隨著單澤善的指點,舉目一看,山巔廣闊,足有百畝,宮觀林立,樹木茂盛。最顯眼的是當(dāng)中那個大建筑,大羅寶殿,后面玉皇殿,玉皇殿后面是祖師堂,匾上三個魏碑體大字,正是“桃源觀”。

  而奇異的是,對面居然還有個山頭,是桃花山。桃花山的桃仙嶺,和黃聞山的桃源山,兩山之間夾著一條小溪,細(xì)白的水花在夾谷中跳躍。更遠(yuǎn)處,又有群山起伏,更有一條大河像腰帶一般環(huán)繞,那水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粼粼波紋,煞是好看,大概就是靈鏡湖了。

  一群小孩兒經(jīng)過一番艱難的攀爬,此刻到了地頭,又見得神奇景色,頓時歡呼起來。

  單澤善連忙滿場游走,聚攏群童,把手指放在唇間,作噤聲狀,然后自己清了清嗓子,道:“都別吵啊,聽我給你們講。那邊那些山啊,叫綠蘿山,是另一個門派了。

  那條河,這你都不知道?哈哈,那就是沅江嘛。附近住的都是漁民,他們常年捕魚,等到傍晚回家時,漁歌陣陣,夕陽又一照,魚帆點點,美如畫卷,就是有名的美景漁舟唱晚啦。”

  眾人正聽得熱鬧,遠(yuǎn)處卻傳來一陣笑聲,聽著似乎還有些耳熟,“澤善,我怎么聽說是漁村夕照,到你這里變成漁舟唱晚了?”

  單澤善正吐沫橫飛,聞聽此言,頓時大窘。漁舟唱晚和漁村夕照看似相近,實則有大不同,一個說的是漁船和歌聲,一個卻是囊括了天地人的時空全景。

  這時從桃川宮里走出了大一群人,其中兩個正是陳濟群和酒窩女道士張濟潔。

  單澤善連忙退到路邊,朝他們行禮道:“見過各位道長,見過當(dāng)家的。”

  只見一個五十來歲身穿一件青色大褂的男子,捻著胡須,走上前來,看了看全在滿山亂跑的小孩子,哈哈笑道:“好嘛,山上又多了一群小猴子,單澤善,這一回你有伴咯?!?p>  單澤善正得意,不想男子又微笑著搖了搖頭,對身邊的人道:“他們初來乍到,年紀(jì)又小,還是趕緊收入行堂,好生教導(dǎo)。”

  一群道士聞言,都是恭敬回道:“請當(dāng)家的放心,立刻安排?!?p>  原來這個人是桃源觀的監(jiān)院,俗稱當(dāng)家,在觀中的威望,僅次于觀主。

  好在這一群人只是稍停片刻,便繼續(xù)朝前走去,看樣子似乎是桃仙嶺的方向。

  王芳心中微動,走到單澤善旁邊問道:“行堂又是什么地方?我們都會分去那里么?”

  單澤善眼見大家都看著他,等待釋疑,立刻昂首挺胸:“那當(dāng)然,不然你們還能去哪里?

  行堂,佛道都有。行,修行。一個出家修行的人,還沒有成為正式的和尚、道士,在佛教叫行者、道教叫道童,在官家那里合稱童行。

  比如你們,不管是十多歲的成童,還是幾歲的幼童,在道觀里的身份,就是道童。

  如果成年了,十五歲以后還沒有正式拜師,就叫行者。

  佛教行者,他帶發(fā)、依師或依寺修行,和居士不一樣。居士是在家人,行者是出家人,包括那些走苦行路線的頭陀。

  道士,本身就不剃頭,沒有帶發(fā)不帶發(fā)一說,正式的道士也可以在家修行,所以道教一般不說行者,除了信徒,就道童、道士和居士三類。

  告訴你們,現(xiàn)在咱們行堂里,以居士為主。還有就是,因為咱們是叢林,如今還有一些外面小廟來的小道士,在等著開壇受戒,一邊也在行堂幫忙?!?p>  王芳細(xì)細(xì)一聽,立刻整個人都不好了:“你是說,桃源觀里的小道士,都是從外面小廟來的?不是桃源觀的?”

  單澤善不明所以,回道:“是啊,桃源觀又不是小廟,它是十方叢林,不允許收徒的。

  以前啊,來這里的道童,頂多十天半個月,就被小廟領(lǐng)走了。

  你們這一次,是特殊情況,現(xiàn)在外面在打仗,不知道還要打多久。你們既然自愿出家,那為了不耽誤你們的時間,這才把你們喊過來讀書。仗打完了,安全了,你們就會被去一些小廟?!?p>  王芳幾乎抓狂了,搞了半天,還是當(dāng)不成道士啊!去小廟,那不是很可能成為野道士嗎?

  一個道童拜了師,就可算正式道士。但要有官方的度牒,才算正名道士,這是兩個概念。正名道士一定是正式的道士,但正式的道士未必都是正名的。不管是盛世還是亂世,道士可能很多,但官方在冊的正名道士絕對不多。

  正名道士,等于是體制內(nèi)在編人員。數(shù)量是單數(shù),根據(jù)規(guī)模,每個寺觀或者三個、五個、七個,這些進入正式編制的出家人,戶口檔案等歸屬于禮部下面的祠部。這個祠部相當(dāng)于編委,由它給牒。

  王芳清華畢業(yè)后去藏地支教三年,其中一部分原因,自然也是要弄個正式編制,所以對此很是敏感。

  聽單澤善這樣一說,幾個年齡大一點也跳了起來,他們倒無所謂正規(guī)道士還是野道士,只是感覺單澤善太囂張了,紛紛表示不服,吼道:“那你呢,你不是桃源觀的道童么?”

  單澤善一點不惱火,似乎還特別享受這種被嫉妒的感覺,大笑道:“哈哈,我是誰?我?guī)煾甘呛逸x啊,哈哈?!?p>  這小胖子的確囂張,一般小孩哪敢直呼長輩名諱。

  王芳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又問道:“你說的十方叢林和小廟,到底是意思呢?”

  單澤善解釋道:“叢林,也叫十方叢林。小草成叢,大樹成林,聚匯在一起,就是叢林。

  就是說,這桃源觀的道士來自天下各地。桃源觀,并非一個宗門、門派,它由不同門派的道士組成。它的所有財產(chǎn)屬于全天下的道士,只要你是正式的道士,都可以來這里掛單參學(xué),甚至當(dāng)監(jiān)院、觀主。

  小廟呢,也叫子孫廟。那就不同了,廟產(chǎn)只屬于住持。他死了,傳給自己的徒子徒孫,代代如此這般相傳?!?p>  王芳又問:“那你說的開壇授戒和不能收徒又是怎么回事?”

  單澤善撇撇嘴:“這還不明白?既然十方叢林這種道觀,它的財產(chǎn)屬于公有,那你在這里收徒想干嘛?自己當(dāng)觀主,然后利用權(quán)力讓徒弟接班,把公產(chǎn)變成你家私產(chǎn)嗎?

  所以,道教的規(guī)矩就是這樣約定俗成,叢林不能收徒,但有授戒的特權(quán);小廟收徒,但是不能授戒?!?p>  至此,王芳恍然大悟。她以前也去過很多寺院,也聽說過大廟小廟,只是沒注意細(xì)節(jié),還以為是說寺院的規(guī)模大小呢。

  此時遇到切身利益,一回想,立刻記了起來,這是源于禪宗發(fā)起的宗教革命啊。禪宗是中國特色的佛教流派,之所以是中國式,而不是印度式,是因為佛陀在印度要求大家托缽化緣;而唐朝的百丈懷海等禪師呢,則發(fā)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號,要求和尚們每天出坡搞勞動,自己養(yǎng)活自己,甚至還主動給官府納稅。此風(fēng)立刻在全國大漲,連道教也跟著響應(yīng)。

  自此以后,哪個地方的十方叢林如果規(guī)模大,所有佛道兩教的出家人立刻就知道,那個地方的道風(fēng)肯定正,那里一定有高僧大德,值得去參學(xué)。

  桃源觀,在湘西乃至全國有名,不僅因為它風(fēng)景好,或者一篇武陵源記,更是因為它是一個十方叢林,它不屬于任何人,屬于全天下的道士。

  后世比如首都的白云觀,就是十方叢林,是中國道教協(xié)會所在地;而像武當(dāng)山紫霄宮,雖然名聲響亮,以前只算子孫小廟,后來改成半?yún)擦帧?p>  而全國的寺院,自從1993年佛協(xié)出臺政策后,所有小廟都不再實行家傳制、必須選賢,所以子孫廟和十方廟已經(jīng)沒有明顯區(qū)別了。王芳雖是佛教信徒,但她是九零后,哪里知道這些。

  “好吧,你牛,可我又該怎么呢?”王芳陷入了沉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