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丁用右手食指隔空對著墻壁畫了一個半徑為五厘米的圓。
然后他用長鐵棍對著墻壁的“圓”一捅,鐵棍直接沒入墻壁。
同時,墻壁上出現(xiàn)了一個半徑為五厘米的洞,透過洞,夏丁看見了隔壁房間內(nèi)的情況。
夏丁來到隔壁。
地面上有一個圓柱形的水泥磚墻筒。
夏丁豎立起食指。
外人看上面什么都沒有。
但夏丁可以看見。
上面有一根細線。
這根細線由碳原子以一定的空間結(jié)構(gòu)豎向緊密排列在一起組成。
細線的直徑略等于碳原子的直徑。
它比一納米還小一個數(shù)量級。
這是世上最鋒利的切割線。
夏丁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在夏丁的能力下,碳原子原有的一些性質(zhì)被改變,比如原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在夏丁的能力下變得可有可無。
在夏丁的控制下,一根根細線排列完成,然后糾纏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根更加厚實的切割線。
即使如此,從外界用普通肉眼依舊不可見。
它依舊可以輕易切割任何物品,就像切空氣一樣順暢。
這根細線復制成兩根,復制成四根,八根,不斷復制。
最后它們形成了一張網(wǎng)。
它比《生化危機》激光網(wǎng)更加恐怖,因為它不可視,且更加鋒利。
最后這張網(wǎng)開始膨脹成一個球形的網(wǎng),將夏丁包裹在其中,然后網(wǎng)上面的每一根線開始有序高速旋轉(zhuǎn)。
這是絕對致命的絞肉機。
沒有任何可視化物品可以從外界穿過這張旋轉(zhuǎn)的球形網(wǎng)攻擊到夏丁。
這是絕對防御,也是絕對攻擊。
夏丁直接走向墻壁。
然后沒有任何阻礙地,穿過了墻。
卻有沖天的灰塵彌漫了兩個房間。
待灰塵散盡,墻上出現(xiàn)了一個直徑兩米的大洞。
就在剛才,消失的墻體被被夏丁外層的球形切割網(wǎng)絞得粉碎。
切口圓滑完整。
是一個完美的圓。
夏丁將網(wǎng)散去,組成網(wǎng)的無數(shù)碳原子形成了一根肉眼可見的黑色細繩,綁在了夏丁的手上。
夏丁將剛才的防御兼具殺傷力的網(wǎng)稱為隱式球形碳絞肉盾,簡稱碳絞肉盾。
生動形象,是隱形的盾,卻可以攪碎一切物品。
而單根切割線,夏丁稱之為碳切割線,簡稱碳線。
夏丁可以瞬發(fā)碳線和碳絞肉盾,還有其他各種衍生“技能”。
這一切源于夏丁能力的一個分支,即任意控制自己所創(chuàng)物質(zhì),而且它不需要支付代價。
夏丁的主能力是創(chuàng)造物質(zhì),需要支付代價,而附帶能力是隨意控制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zhì)。
夏丁稱這為能力的分支。
主能力就像珠寶,分支能力則像裝珠寶的盒子。
高維饋贈了每個覺醒者一項用盒子裝著的能力,有些人只注意到了盒子里面的珠寶,卻忽視了裝珠寶的盒子。
在成為覺醒者時,覺醒者只知道自己的主能力,卻并不知道自己分支能力。
分支能力不需要支付代價,不過并非所有人覺醒的能力都有分支,這需要覺醒者自己去探尋。
夏丁將自己的分支能力稱為物質(zhì)操控。
這項能力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切割線只是其中一種,其它的則還需要夏丁自己不斷學習和探索。
畢竟這根碳線的誕生,是在夏丁學習了解了碳各種同素異形體的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之間的關(guān)系之后才成功的。
夏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夏丁以前一直都認為自己的能力不是攻擊型的,所以他本來是打算錄入足夠多的物質(zhì)之后再出學校的,那樣他自保的幾率才會更大。
直到他成功錄入一種劇毒物質(zhì),直到他用乙醚將喪尸迷倒,直到他用碳線毫不費力地從墻上切下一塊圓形墻體,直到他通過碳絞肉盾在墻與墻之間自由穿梭——夏丁突然意識到,他已經(jīng)可以出去了。
離夏雪離開已經(jīng)過去了十天。
夏丁原以為他或許會在這里待幾個月甚至一年直到將食物耗盡。
但沒想到,自己這么快就有自信出去了。
回想起來,夏丁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突破常規(guī)去思考,才能從舊事物中發(fā)現(xiàn)新的事物。
如果不是夏丁第一次使用能力生成酒精時,他認真思考了為什么酒精會應(yīng)著他的想法在杯子里出現(xiàn),并應(yīng)著他的想法停止增長,或許,夏丁就會永遠錯過這個分支能力。
……
夏丁打算出去了,他的目標是回家。
夏丁一直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做某件事之間,會去預測一下做這件事的具體結(jié)果。有時甚至會具體到很細的細節(jié)。
比如他考試前一天,會預測一下明天幾點起床,幾點能吃完飯,會不會被同學干擾學習,幾點能進考場,考試前還能復習多少知識。
再比如他坐公交之前,他會預測公交車上人的多少,多少點能到目的地。
盡管這些看起來毫無意義,但提前去預測一下可能發(fā)生的事,可以讓夏丁提前做好準備,因此會更加從容。
夏丁已經(jīng)開始預測外界的情況:
新組織猖獗。
于是夏丁決定低調(diào)行事,不要被卷入新舊組織中,不和它們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避開他們。
夏丁決定騎著自行車,一路向南,回家!